爱克软件园:安全、高速、放心的专业下载站!

已收录|爱克资讯|软件分类|下载排行|最近更新

当前位置:首页游戏攻略攻略秘籍 → 莹莹之欲求上下全集?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

莹莹之欲求上下全集?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

时间:2023/07/03 01:46:00人气:作者:本站作者我要评论

很多朋友对于莹莹之欲求上下全集和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

【序】古圣先贤,纵然以阳明先生王守仁之传奇,亦不免遭人诟病。遥想当年政治课讲思想史,批心学为唯心主义;书中举例,即“岩中花树”“不在心外”也。彼时大为不解,何以“使用唯心主义”够“镇压农民起义”?越批判,越好奇,常欲刨根问底,然而终不可得。成年离家后,吾求学长春十余载,又赴蔚山,复转达姆,然后飞奥斯汀,最终定居大连。凡一十八载,但有闲暇,便玩味心学,愈琢磨愈退向基础概念。今于“格物”上有些许心得,遂有此文,留待日后参详。

竹者,亚洲常见植物,朝鲜谓之他伊,日本又称千寻草(宫崎骏《千与千寻》?),英语写作“bamboo”。其位虽列“花中四君子”之末,却最神似君子——“未出土时已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清戴凯《竹谱》:“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木非草”,谓竹之卓尔不群。明方孝孺《竹深轩记》:“夫竹之为物,其干亭亭然,其叶青青然,其色莹莹然,如苍玉然。涅之而不污,濯之而愈新,其与本真之性不染于物者,岂不同乎”,谓竹之出尘不染。晋江逌《竹赋》:“有嘉生之美竹,挺纯姿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谓竹之天人合一。陆游《言怀》:“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炎火炽昆芦伏芹冈,美玉不受焚”,谓竹之威武不屈。宋苏东坡岭南笔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爨者竹薪,衣者竹被,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谓竹之百般妙用。——且慢,竹子尚有一种妙用为东坡先生所不知:可以用来“格”,而且一格格出一则千古公案:“守仁格竹”。

阳明先生为何要“格竹”?只因自小立志做圣贤。他曾求教于一斋先生娄谅,得到的回答是,“圣人必可学而至”。具体做法,便是按照朱熹的理论,“格物致知”——一草一木都有道理,必须要去格出来。王阳明于是选择了格竹子;换句话说,阳明“格竹子”乃是对朱子“格物”理论的具体实践。那么,何为“格物”?“格物”概念早在《礼记》中便已经被提出,朱熹在谈心性修养时把它推崇到极高位置——“此一书(《大学》)之间,要紧只在‘格物’两字”——可以说“陪毕格物”即朱子《大学》思想之核心。“致知在格物”,获取知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之理。

程朱理学主张:“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脱然自有贯通处。”意思很明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只管埋头苦干去格物,不要问什么时候能达到贯通的状态!从什么东西开始格都可以,格一个算一个!

关于格竹过程,《王阳明全集·年谱》记载,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21岁的王守仁随父亲王华居住在京师,“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

《传。。。录》更是详细记载了阳明本人的叙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著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一言以蔽之,阳明先生早年确实进行过一次无比认真和投入的格物的实践,和好友一起格了自家亭子前面的竹子。他的结论很明白:“格竹”无用!

如果你喜欢美国大片、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飙风战警》,你一定还记得其中有个情节——最可靠的情报不是来源于专业杂志,而是来源于八卦小报。类似地,有时候,小老百姓的故事反而把大条道理讲得更加生动、朴实、浅显易懂。

话说守仁同学格竹而病后,叹息道:“子曰: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不谬!然而禅宗大师皆能静坐而悟道,何以圣人之道如此难求?”大病初愈出门散心,他不知不觉间又到竹林边。但见一老者健步而行,仰天而歌:“乌兮,乌兮,何渴之极!瓶水不可饮,江河岂可竭!”守仁一听有戏,忙上前施礼。老者驻足反问:“小子,有何问焉?”守仁忙说:“前日某信《中庸》“格物致知”之教,行之不能,思之不解,想请指教。”老者一笑:“小子,你想厅友到哪里去了?格物并非与物相争斗,并非凭空推究。欲知究竟,请随我来。”守仁于是紧随老者来到一片稻田前。这片稻田一如九宫格一般被田埂分成了九块。老者手指稻田问道:“这里有几片稻田?”守仁立即回答:“自然是是九片。”老者继续问道:“为何是九?”阳明道:“稻田被田埂划分成九宫格,所以说是九块。”老者道:“那么,如果没有田埂呢?”阳明道:“那便是一块稻田。”老者道:“九块一块,有何不同?”阳明道:“并无不同,差别只在有无田埂。”老者道:“那么格物之理你明白了?”竹子插嘴道:“明白个P。你根本什么都还没说……抱歉,忘了俺没有台词了,你俩继续。”守仁不解:“此与格物何干?”老者道:“格者,格也。九宫格是格,田字格亦是格。因格数不同,导致稻田块数不同。格物其有定理哉?”

阳明似有所悟,赶忙请问:“然则又该如何格竹子?”老者哈哈一笑:“格竹子亦易事也。以尺格,可得竹子高度;以秤格,可得竹子重量;若以显微镜格,则可明白竹子何以如此坚韧。天有天道,物有物理,然无尺无以知长短,无秤无以知重量,无晷无以知天时,无规无以知地理。所谓格物致知,意在于此也。可惜我中华人士不解格物正解,一味整体观,又是参禅悟道,疏于对事物精细分析和研究。吾恐怕三百年后,中华必受欺侮于夷人之技也!”言罢,袍袖一挥,飘然离去。只剩阳明站在那里痴呆呆发愣。竹子又道:“尼玛这老头是从民国穿越来的吧?知道的太多了!抱歉,我又插话了,你们继续。”

列位看官,是否纵然遍览诸位夫子的观点,仍然一头雾水?切莫着急,再听听陪审团的意见。阳明先生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格竹事件更是令其传记研究者瞩目。关于“格竹”之是非成败,现有意见大致分为迥然不同的两派。一派持肯定意见,包括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容肇祖、黄仁宇、岛田虔次、冈田武彦等人;一派持否定意见,包括刘述先、陈来、姜广辉等人。肯定派认为阳明先生通过格竹实践发现了朱熹理论中的谬误,进而开始了自己的理论创新之路。如章太炎《国学讲演录》:阳明先生“格竹七日而病,于是斥朱子为非是。朱子之语,包含一切事物之理,一切事物之理,原非一人之知所能尽,即格竹不病,亦与诚意何关,以此知阳明之诛朱子为不误。”否定派则认为,格竹事件源于阳明先生对朱熹理论的误解,此事不过是思想史上的一件“轶事”或者“笑谈”——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其中是非曲直,主要关乎两点:第一,守仁是否误解了朱熹的格物理论?第二,格竹事件本身是否是无足轻重的笑谈?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非得对各个概念咬文嚼字一番不可——毕竟辩论的前提是基本概念的一致。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把“格物”训解为:“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也就是说,“物”泛指“天下之事”,包括“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格”字有“至”“到”的意味(可能是继承自《全唐文》:“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简而言之,朱熹格物的目标,是要人以人、事、物当然而然的道理去做出对人、事、物合理的处置。在这里,“物”“我”两分而对立。要想能够正确地处置事情,必须先要明白事情的道理;要明白事情的道理,必须先去逐个认识事情;天下事物那么多,认识事物的积累式、渐进式过程必然是长期的,甚至是遥遥无期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便是朱熹理论的要点——注意,只是他的理论,不是他的实践。

在阳明先生那里,他将格物之“格”改训为“正”,将格物之“物”改训为“事”。他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从阳明先生说“格物”“只在身心上做”可知,他所说的“物”,主要是自己的内心。毕竟,他格物的出发点是做圣贤。什么是圣贤?在古代,圣贤指代的主要群体其实是帝王,“圣”、“王”相通。王是什么?沟通天地人的上帝意志的世间代理人,也就意味着“王”、“圣”绝对正确,即拥有真理。在朱熹那里,这个真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所以要一件一件去格,格得足够多了,自然就能把握真理了,那我做什么也都是正确的了。悟道之后的阳明先生则不,他直接关注自己内心的道德品性;如果我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事,那我肯定是正确的。在阳明这里,“物”“我”不二,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改造自己。

说完朱王二人的格物概念,再说说笔者的理解。在百度字典里,“物”有下列义项:

1.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质;地大~博。

2.内容,实质:言之有~。

3.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这个物,可以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在朱熹那里,除了自身以外,都可以算作“物”。而在阳明那里,“物”只包括自己的内心,而其他事物已然投射于自己的内心。在字典里,“格”有下列义项:

1.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方~儿。

2.法式,标准:~局;~律;合~。

3.表现出来的品质:~调;性~。

4.阻碍,隔阂:~~不入。

5.击,打:~斗;~杀。

6.推究:~致。

7.树的长枝。

8.至,来:~于上下。

9.感通:~于皇天。

10.变革,纠正:~非。

11.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貌似朱熹取义项8,阳明取义项10,还有一个专门为“格致”准备的义项6。说实话,笔者最讨厌这种兼容并包的和事佬字典了。其实真正比较分析后可发现,“格”的本质是“界限”、是“类别”——更像民间老夫子的“格格”解释。比如,《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的“格”,有人解释为“百姓革除坏毛病而走上正路”,不过就是指“百姓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有界限,保持在守法的类别之内”嘛。又如,ReinholdNiebuhr的TheSerenityPrayer(平静祷文):

Godgrantmetheserenity,

toacceptthethingsIcannotchange;

couragetochangethethingsIcan;

andwisdomtoknowthedifference.

愿上帝赐我平静,以接受无能为力之实;

愿上帝赐我勇气,以改变力所能及之事;

愿上帝赐我智慧,以分清此二者之界限。

其实,“划分类别、坚守界限”才是修炼德性、应对人世间一切问题的大智慧。所谓的“格物”,在笔者看来,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把不同事物根据其特性分别放到各自的“框框、格格”里面去。换个时髦的词,就是——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把经验先分类再抽象,先归纳再演绎。

说完理论概念,再说实践行动。朱熹的理论没有问题,格物的确需要一件一件进行,深入考察分析,直至无穷,然后才能得到绝对真理。“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脊,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看,朱熹同学说得多么好、是多么具有实践精神啊——问题是这些事情朱熹压根一件也没做过!阳明先生倒是在竹子上尝试了,但是他并没有种竹子、收竹子、把竹子做成家具……他也压根没动手,只是坐在那里对着竹子干瞪眼瞪了七天!朱熹认为格物要渐进要积累,格物至无穷然后可得真理,而阳明则想只格一个竹子就达到做圣贤的目标。朱熹空想,阳明鲁莽。前者话说得极为漂亮、正确、无懈可击,但却不可行,当然朱熹也没真的去做——君岂不见,提倡“孔融让梨”的人,从来都是想让别人做孔融而自己去做孔融的兄弟?后者倒是愿意付诸行动,但是由于没有人做出具体的示范,加上他自己急功近利一心只想做圣贤,所以格竹也没格出个所以然。一言以蔽之,王阳明的确误解了朱熹,而且是用糟糕的行动否定了糟糕的理论。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同为宋代人的邵雍《观物内篇》已经有过解释:“天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也就是说,士大夫们并不在乎外界的客观存在,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内心。外界事物不过是一面镜子、实现“反观”的媒介而已。诗言志——古人咏梅、咏兰、咏菊、咏竹,其实咏的、夸的、赞的都是自己。再一个,理学和心学说到底都是儒学,儒学是规劝帝王的学问,讲的都是仁义道德、治国理念。格物是《大学》的重要观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顺便说一句,很多人把这里的“止”解释为“达到”,也就是“停止”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准确,它应该是“站在、立于、保持”的意思。好比说,跟多人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好像我们多么爱好和平、反对暴力。其实,这里的“止”,是“站立”、“操持”、“掌握”的意思,正所谓“拿起屠刀,立地成佛”。其他例子比如企业的企、脚趾的趾。忍不住感慨一下,汉族的传统文化、汉族的民族性格,就是被一帮不认识汉字还敢上百家讲坛的“文盲”给败坏了)。“大学”是教管理国家和民众的学问的地方,像朱熹提到的“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之类的学问,那是在“小学”里面教的。因此,在古代,“君子”又称“大人”,大人上大学;普通劳动者,工匠技师之类,又称“小人”(古代无贬义),小人上小学。

例如,《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在这里,孔子批评樊迟,不是因为孔子鄙视“小人”的体力劳动,而是因为孔子教的是“上”如何管理“民”的知识。好比说,你去一个化学教授那里请教怎么唱摇滚乐,不挨骂才怪!这个例子反映的,正是“君子”、“圣贤”的追求。因为这个缘故,种竹子、砍竹子、用竹子做家具之类动手的学。。。活动,朱熹不会去实践,阳明不会去实践,古代绝大多数的士大夫都不会去实践(极个别如沈括等,因此而伟大)。朱王二人的区别在于,朱熹是“伪君子”,自己不愿意做还煞有介事地忽悠别人去做;阳明可算是“真小人”,自己觉得行不通(实际上是他方法不对),就算是古圣先贤说的也要反对,大概这就是心学在当时饱受诘难的原因吧。

还剩一个问题就是,格竹事件有意义吗?有,确实对阳明创立心学有推动作用,只是没有传说的那么大。他真正质疑理学并创立心学,是在龙场悟道期间完成的:“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这一点显而易见,无需多谈。格竹事件被抬得那么高,根本来说,还是源于众人对阳明先生传奇一生的追捧。那么好,老问题看似解决了,新问题随之也就产生了:既然朱、王二人的理论都不准确而且两人也都不重视实践活动,为什么他们的事业那么成功以至于被推崇为圣人呢?这是个大问题,是个更加实用的问题,留待下回分解。

朱熹的格物理论是完美的——除了不可行之外。毕竟,人生不过一百年,谁能格物至无穷呢?好在就像星爷说的:大家混口饭吃,何必认真呢?朱子对自己的格物理论也不过是讲讲而已,并不打算真的去实践。从未真正实践格物理论的朱子之所以成功,源于如下两个因素。

第一,儒家讲的“格物致知”之“知”,只不过是“德性知识”而非“见闻知识”(前者做好了是君子士大夫,后者做好了自然科学家)。至于怎么做才算君子,孔老夫子也早就规定好了——克己复礼。如果你打算做一个理学家,只要按照孔圣人的要求去修身,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那么你就算得上一个道德君子。这样的道德君子,虽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起码他做事有分寸有底线,正是古代礼治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君子,哪怕是伪君子,至少可以自己不犯罪,还能为社会做表率。打个比方说,肯德基麦当劳的厨师比较容易做,因为炸鸡腿做汉堡放多少盐油炸几分钟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按照他们的食谱去做,虽然你成不了五星主厨,但是起码做出来的东西不会太难吃。朱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称得上是谦谦君子,有先贤遗风。当然,也有古人的笔记反映他曾经勾引小尼姑甚至还扒灰,咳咳,故事很有意思,看看就算了,不可信,十有八九是政见不合的人编排他的。

第二,儒家研究的是帝王之学,也就是专门规劝帝王的学问。作为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只要在经典诠释、义理发挥上下下功夫就行了,具体实践还是要交给皇帝去做的。正所谓,听任皇帝们走自己的路,让我不负责任地随便说去吧(这里也澄清一个误解:程朱理学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最初是说给帝王将相士大夫们听的,后来变成针对妇女乃是经过了别有用心的发挥。这笔账无论如何不应该算在朱熹头上)。虽然朱熹的理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但是只要他的理论足够自洽,那他就没错。具体实践是皇帝们的事情,不归朱熹负责。因此,尽管宋朝皇帝多数干得不像样、丢人巴拉的,并不妨碍朱熹做圣人。

概括一下就是,虽然朱熹的理论建立之前没有经过实践,但是理论建立之后也不归他负责实践。只要朱熹个人修身功夫做得好,理论上又能讲得通顺(通常越完美的理论越不容易实现,比如量子力学的从头算解波函数),他也就立于不败之地。

朱熹和阳明在格物理论(注意,是理论)上的差别,主要也在于实践。前者认为需要格物实践,但是实际并没有;后者干脆说,不用实践,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就够了。也就是说,朱熹声称要有格物实践,但是实际上没去做;而阳明主张不必关注外物,但是实际上……会不会,反倒是有格物实践?毕竟,朱熹只需要写写书讲讲学就行了,阳明还要平定叛乱、镇压暴民,没有实际操作能力是不行的。

实际上,阳明先生确实是做到了关注外物和考察外物了的。他青年时代的活动内容,可以用“出入佛老”“泛滥无归”来概括。青年王阳明,擅长写诗作赋、论道谈玄、骑马射箭、调兵遣将,曾经游历关外、弹劾奸佞、逃避追杀、谪居龙场。甚至,根据史料,一些需要为尊者讳以避而不谈的行为我们都有理由怀疑他曾经尝试过。如果这些都不算格物的实践,那还有什么格物实践?这些不但是格物实践,而且是后人几乎无法复制的格物实践。那么,奇怪的是,为什么阳明先生会得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的结论呢?

如果你有机会采访马云,他十有八九会告诉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和友情,“钱财如粪土”。如果你有机会听释迦摩尼讲经,你十有八九会听到他说,世俗欲望要看破,“富贵如浮云”。这里的关键是,马云是中国首富,而释迦摩尼曾经是王子。阳明先生也一样,他尝试过太多,经历过太多,格物格得太多了。前面说过,格物差不多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概括加抽象,归纳加演绎。朱熹说的格物至无穷,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佛偈云:“千江水总是一轮月光,世法不必尽尝”。当你的经历足够多以后,你就可以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把和世界互动的经验概括为一个模型,将模型抽象出来的道理再向前演绎,然后应用在处理世间事上。阳明先生和官场久打交道,所以很容易猜到宁王朱宸濠会怎么想;他在贵州龙场和当地的夷狄一起生活了三年,摸清云南土著的思维模式应该也不是难事。不破不立,不立不破——因为经历过、体验过。

如果真的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为什么像阳明先生这么传奇的人物,他的弟子之中再没有出过?弟子们可是直接修。。。的心学理论,按说起点不是应该更高吗?很简单,阳明的平生阅历不可复制,没有格物实践也就没有后面的致知。

正如熊逸说的,哪有什么绝对的成功学理论?重要的是你确实相信并认真去执行了。你相信了,你就会认真去做,做了就会收到实践的反馈,反馈的经验积累多了你就自然而然地把各种事物和行为进行分类,进而概括归纳出一般规律并加以运用。

格,就是分类。比如你要了解地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球上画出各种格子,横着也画竖着也画;格子越小分辨率越高,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详细、越清晰。这样下功夫深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笔者常常跟人说,小孩子应该主要发展的能力,就是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能力。因为,会听会讲,首先要求你能够抓住重点,能够分清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细枝末叶……

好,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学以致用,明白了“格物”概念,有什么用?

格物就是分类,互相比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格物就是归纳法加演绎法。只有格物上达到“真积力久”的程度,才能取得成功。也就是说,你必须在某个领域的认知上分辨率足够高,才能取得成绩。如果你自认为天赋一般,那就选取个小一点的领域。有个脑筋急转弯说,锅里同时炒着黄豆和绿豆,怎么一下子把它们分开?很简单,黄豆和绿豆都只放一个,那就容易分类了。容易分类也就容易掌握,其实,现代科学和社会分工,就是这个思路。

从本质上说,儒家内部心学和理学的格物理论之争,恰似禅宗渐悟和顿悟之争。他们并没有什么实质差别,只是后者更容易让人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正向激励罢了。但这不是说朱子格物论不如心学格物论,只是适用人群不同罢了。论格调,反倒是朱熹更能代表精英阶层,阳明心学则有点大众化的快餐意味。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一言难尽,就此打住。

笔者特别想说的一点感受就是,当前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学。。。,太功利,太浮躁,形式大于内容,基本可以定性为一场不走心的闹剧,无端被别有企图的聪明人浑水摸了鱼去!苟活都觉得困难,想啥子诗与远方?家人都照顾不好,做什么尧舜禹汤?突然感觉自己正在写的,不是别滴,正是一个自我批评的检讨书啊。写这个小文的过程,也算是自己“格”自己的过程吧。阳明先生因为格竹,走上了创立心学之路;俺因为研究守仁格竹,也要走上洗炼身心之路。从此不再谈玄论道了,俺要隔三差五去健身房锻炼啦!为健康付出的努力,总不会白费。

最后,用1930年胡适先生为“中国科学社”写的社歌的最后几句作为结尾:

我们唱天行有常,

我们唱致知穷理。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017年12月10日于瑞草庄

有关于路的诗句名言加作者

1.有关路的名言警句(注明作者以及出处)

上人生的旅途罢。

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不良的。。。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巴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高尔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大路无边,各走一边——俗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古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①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③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④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扬系画船。

(范成大)⑤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卷十七)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⑦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⑧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吴本泰)⑨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王维)⑩路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韩愈)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参考资料:/blog/archive/149297/060228070204343.aspx。

2.描写路的诗句带有作者和诗人

《路》——玄宝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

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

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道》——李峤铜驼分巩洛,剑阁低临邛。

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玉关尘似雪,金穴马如龙。

今日中衢上,尧尊更可逢。《修路》——陆游雨霪道坏困泥涂,木石纷然赖里闾。

但使仅堪行便足,我无长戟与高车。《路傍曲》——陆游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彼岂皆奇才,我独饥至夕。《虎丘寺路去年重》——白居易自开山雀兆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简神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拦岁亏。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虚中【句】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

(《夜坐》)徐凝【句】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刘得仁【句】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读书志》)施肩吾【句】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鲍溶【句】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

(见张为《主客图》)卢延让【句】云间闹铎骡驼至,雪里残骸虎拽来。(《蜀路》)沈彬【句】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

(《纪事》)颜真卿【七言小言联句】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

☆皎然任玠【梦中和句】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李昂【宫中题】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聂夷中【横吹曲辞·长安道】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

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戴叔伦【相和歌辞·昭君词】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

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别来花照路,别后露垂叶。

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张祜【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

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崔国辅【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

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刘禹锡【杂曲歌辞·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

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崔国辅【杂曲歌辞·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元稹【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陈叔达【初年】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

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王绩【夜还东溪】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王绩【山中别李处士】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张九龄【答陆澧】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行路难》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

3.带有“路”的古诗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世路如今一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杜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贾至

4.关于“路”的诗句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出关路》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商山路有感》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西来为看秦山雪,东去缘寻洛苑春。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

——《京路》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板桥路》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路傍墓》年代:唐作者:耿湋

尘土长路晚,风烟废宫秋。——《新丰路逢故人》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并州路》年代:唐作者:李宣远

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岐路》年代:唐作者:鲍溶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杏溪十首·溪路》年代:唐作者:姚合

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门前路》年代:唐作者:陆龟蒙

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归路》年代:唐作者:陆龟蒙

女郎指点行人笑,知向花间路已迷。——《武陵路》年代:唐作者:司空图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题授阳镇路》年代:唐作者:崔涂

人寰急景如波委,客路浮云似盖轻。——《客路》年代:唐作者:吴仁璧

江路最初程,飘然两屦轻。——《江路》年代:宋作者:陆游

连朝和暖得乾路,唤取邻翁来杖藜。——《路乾》年代:宋作者:陆游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出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咏路》年代:宋作者:邹浩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年代:宋作者:乐雷发

一遇空门侣,那知行路难。——《题大年关路逢僧图》年代:宋作者:晁说之

当年玉帛聘辽阳,出塞曾歌此路长。——《出塞路》年代:宋作者:范成大

春风客路草萋萋,小驻征鞍日又西。——《客路》年代:宋作者:黄庚

地名见说名双路,便舍崎岖就坦平。——《双路》年代:宋作者:刘学箕

客路经春雨,淹留未得归。——《客路》年代:宋作者:刘子翚

此路如何名白杨,白杨林木苦非良。——《白杨路》年代:宋作者:马之纯

青山岭可人家,芳草满樵路。——《和路字》年代:宋作者:释斯植

江路何迢远,乘舟亦自劳。——《江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释文珦诗词全集

世路饶风波,生平有终极。——《世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释文珦诗词全集

世路古为难,深居息万端。——《世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释文珦诗词全集

溪路六七里,茅茨三两家。——《溪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

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今古路行》年代:宋作者:司马光

路行僻处山山好,春到晴时物物佳。——《永春路》年代:宋作者:徐玑

细雨斜风马无力,萧萧满路更愁人。——《白杨路》年代:宋作者:杨备

5.关于”路”的诗句与名言

虚中【句】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徐凝【句】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

刘得仁【句】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读书志》)

施肩吾【句】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

鲍溶【句】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见张为《主客图》)

卢延让【句】云间闹铎骡驼至,雪里残骸虎拽来。(《蜀路》)

沈彬【句】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纪事》)

颜真卿【七言小言联句】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皎然

任玠【梦中和句】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李昂【宫中题】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聂夷中【横吹曲辞·长安道】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戴叔伦【相和歌辞·昭君词】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

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别来花照路,别后露垂叶。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

张祜【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

崔国辅【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刘禹锡【杂曲歌辞·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崔国辅【杂曲歌辞·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元稹【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陈叔达【初年】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王绩【夜还东溪】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山中别李处士】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张九龄【答陆澧】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6.描写路的诗句,最好带上作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遥瞻前方万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关于路的诗句带作者

1.描写路的诗句带有作者和诗人

《路》——玄宝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

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

营营名利者,来往哗唯岂辞频。《道》——李峤铜驼分巩洛,剑阁低临邛。

紫徼三千里,青楼十二重。玉关尘似雪,金穴马如龙。

今日中衢上,尧尊更可逢。《修路》——陆游雨霪道坏困泥涂,木石纷然赖里闾。

但使仅堪行便足,我无乱铅培长戟与高车。《路傍曲》——陆游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彼岂皆奇才,我独饥至夕。《虎丘寺路去年重》——白居易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激早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虚中【句】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

(《夜坐》)徐凝【句】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刘得仁【句】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读书志》)施肩吾【句】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鲍溶【句】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

(见张为《主客图》)卢延让【句】云间闹铎骡驼至,雪里残骸虎拽来。(《蜀路》)沈彬【句】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

(《纪事》)颜真卿【七言小言联句】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

☆皎然任玠【梦中和句】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李昂【宫中题】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聂夷中【横吹曲辞·长安道】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

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戴叔伦【相和歌辞·昭君词】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

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别来花照路,别后露垂叶。

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张祜【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

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崔国辅【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

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刘禹锡【杂曲歌辞·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

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崔国辅【杂曲歌辞·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元稹【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陈叔达【初年】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

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王绩【夜还东溪】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王绩【山中别李处士】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张九龄【答陆澧】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行路难》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

2.描写路的诗句,最好带上作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遥瞻前方万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3.关于“路”的诗句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出关路》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商山路有感》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西来为看秦山雪,东去缘寻洛苑春。来去腾腾两京路,闲行除我更无人。

——《京路》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板桥路》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石马双双当古树,不知何代公侯墓。墓前靡靡春草深,唯有行人看碑路。

——《路傍墓》年代:唐作者:耿湋

尘土长路晚,风烟废宫秋。——《新丰路逢故人》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并州路》年代:唐作者:李宣远

人间多岐路,常恐终身行。——《岐路》年代:唐作者:鲍溶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杏溪十首·溪路》年代:唐作者:姚合

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门前路》年代:唐作者:陆龟蒙

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归路》年代:唐作者:陆龟蒙

女郎指点行人笑,知向花间路已迷。——《武陵路》年代:唐作者:司空图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题授阳镇路》年代:唐作者:崔涂

人寰急景如波委,客路浮云似盖轻。——《客路》年代:唐作者:吴仁璧

江路最初程,飘然两屦轻。——《江路》年代:宋作者:陆游

连朝和暖得乾路,唤取邻翁来杖藜。——《路乾》年代:宋作者:陆游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出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咏路》年代:宋作者:邹浩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秋日行村路》年代:宋作者:乐雷发

一遇空门侣,那知行路难。——《题大年关路逢僧图》年代:宋作者:晁说之

当年玉帛聘辽阳,出塞曾歌此路长。——《出塞路》年代:宋作者:范成大

春风客路草萋萋,小驻征鞍日又西。——《客路》年代:宋作者:黄庚

地名见说名双路,便舍崎岖就坦平。——《双路》年代:宋作者:刘学箕

客路经春雨,淹留未得归。——《客路》年代:宋作者:刘子翚

此路如何名白杨,白杨林木苦非良。——《白杨路》年代:宋作者:马之纯

青山岭可人家,芳草满樵路。——《和路字》年代:宋作者:释斯植

江路何迢远,乘舟亦自劳。——《江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释文珦诗词全集

世路饶风波,生平有终极。——《世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释文珦诗词全集

世路古为难,深居息万端。——《世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释文珦诗词全集

溪路六七里,茅茨三两家。——《溪路》年代:宋作者:释文珦

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今古路行》年代:宋作者:司马光

路行僻处山山好,春到晴时物物佳。——《永春路》年代:宋作者:徐玑

细雨斜风马无力,萧萧满路更愁人。——《白杨路》年代:宋作者:杨备

4.写“路”的诗句

屈原【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鲍溶【句】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见张为《主客图》)

卢延让【句】云间闹铎骡驼至,雪里残骸虎拽来。(《蜀路》)

沈彬【句】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纪事》)

颜真卿【七言小言联句】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皎然

任玠【梦中和句】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李昂【宫中题】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上官昭容【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聂夷中【横吹曲辞·长安道】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戴叔伦【相和歌辞·昭君词】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

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别来花照路,别后露垂叶。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

张祜【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

崔国辅【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刘禹锡【杂曲歌辞·纪南歌】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崔国辅【杂曲歌辞·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元稹【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陈叔达【初年】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王绩【夜还东溪】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山中别李处士】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张九龄【答陆澧】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5.关于路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遥瞻前方万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遥瞻前方万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

6.带有“路”的古诗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世路如今一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杜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宝马雕车香满路。----辛弃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贾至

游xx山文言文

1.游连云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连云山记》文言版如下:

连云古称纯山,在县东南。余家面山而居,朝晖夕霭,四时苍翠异状。每久晴,望山巅出云则雨,若云自他方来,山弗为纳,终不雨。众以谓山能自以其雨福吾民,而不屑因人成事也。山距余舍,准虚空(乌)[鸟]道裁十馀里,欲造其巅,则路纡折,远且三倍,屡拟游不果。

同治庚午,展重阳,约毛生萼屏同游。行十五里,过刘君镜蓉之草堂。堂在雪峰之麓,单椒秀泽,为纯山之一支。草堂与余居正对,余语刘君曰:“吾与子日相望于烟峦杳霭间,非升高望之不觉耳。”寒月夜上,飞泉挂壁间,瑽琤如琴筑,梦魂清绝。

犁旦,偕涂生琢卿等,便道访吴生朴斋为先导。行十里许,径益狭,景益奇,回视雪峰,仅及山腹。就茅舍乞盎浆,问山巅,尚十馀里。鼓勇登,磴窄不受趾,斗折螺旋而上。后者望前行者,见其脚跟,闻最前行者语笑声,如在天际。十数休乃陟一峰,号棋枰石,巨石阁岩端,危若累棋,类仙者所置。初以为造极矣,至则尚有三峰插天半,从者有难色,诸子奋臂前,以掌代跖,盘礔而上。所陟益高,所见乃益远,雪峰在履舄间矣。又十数休,造其巅,天风猎猎动衣袂,旷然若出醯鸡之瓮,而与造物者游。坐久,心融形释,忽不知吾身之为小,天地之为大也。

是山来自桂岭,径茶陵,折入万载、浏阳界,为大围山。自大围蜿蜒至平东中界山,北折为黄龙、幕阜。其南来者,径大九岭,崛起为兹山。又南出为福石,入浏北为石柱峰,尽于长沙。登山椒以望,则平右浏左,岳、鄂在其北,长沙在其西兆陆南。汨水东来,淮川西注,众山累累如蚁垤。

时秋高气爽,目可极二百里外,与二三子席地野酌,念自有兹山以来,至唐田先生游岩,隐居山下,始见史志,今尚称田公岩。宋方先生暹居山麓,尝问业朱子,学者称连云先生。今远者千年,近亦六百馀年矣。陈伯玉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诵此诗,为太息久之。

日昳,自山腋扶携下,势尤险。其登也,不信前峰有路,其降也,不信身自绝壁来。凡山皆有古刹或民居,虽险绝,终有涂径。兹山飞鸟绝音,所履皆兽宿,又风劲不能树木,蓬蒿没人,故登降倍艰。薄暮,返草堂宿,视雪峰又窿然切霄汉矣。翼日,取别径归。循纯水出灶门洞,洞口曰灶颈,形如爨突。下有石潭二,其凹如镬,飞泉自绝涧堕千尺潭,繇前镬逆入后镬,辊雷濆雪,飞沫***百步外。余游庐山数矣,所谓青玉峡、三峡泉者,奇胜未必过此,而独名天下,岂所居之地有不同焉者耶?

2.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拦游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族衡顷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3.游黄山文言文

【黄山赋】清·张惠言

余既作《游黄山赋》,或恨其阙略,非昔者居方物、别图经,沐浴崇陴、群类庶聚之意也,乃复攈采梗概以赋之:丹阳之南,蛮障之中,有黟山焉:是曰:“三天子之都”。上络斗纪,下搂衡巫。外则率山崔嵬,于近作嶂,陪以大鳙,属以匡庐。庐江出其西,渐江出其东,千源万湲,经营淡澹。各走相诡,宛潬黯黮。回錡隘甗。迫触輡轗。逆阞孙理,梢窘出窞。势若矢激,不可迫览。雷出电追,转石异声。闛沛汩泪,泙龙铿訇。漻漻谽谺,礚礚悲鸣。钟镛穆羽,将枪代更。荡濊澡堨,纤潜不藏。文鳞锦砾,莹莹煌煌。若此者数百千处。然后[氵癸]辟会流,交注群输,涖涖潼潼。上合彭蠡,下达曲江。尔其大势,则岎岑崆祟,纠缠崛崎。积沓匼币,阴阳蔽亏。夫容菡萏,倚天无茄。形精亘辉,灼若朝霞。其曾高则上出阊阖,平睨寒门。頫视一气,空如下天。其穷阴则涸冱憀悷,昧不见太阳。乃有因提之雪,循蜚之霜。其石则踸踔刻削,[山甘]累增积,撙总别追,重叠并益。将颠复稽,附[舌咢]蹑跖。纵横[马戒]盱,震心警魄。黝质斑采,炫耀龙鳞。随物成象,百怪千端,若有鬼神,突怒凌厉,单不知其所原。增岩重岫,懿嗳窈冥。环橑复笮,胁施珑玲。阳光迤辉,疑自地[火属],不见天形。或乃鸿灶金鼎,威蕤玢灵。匡床方几,罗于其庭。霞文碧篆,守以六丁。尔乃览其支络,周其宫别。于前则云门豁閕,兀峙高阙。夫容桃花,紫石丹砂,叠障掷盋,青鸾石人,[亻鹿][亻鹿]茷茷。爰有温泉,是之自出。天都巍巍,岿然特雄。莲华右起,争隆匹崇。红杳交错,洪纷冯戎。群峰来朝,若环紫宫。其上则有仙扉石室,醴泉之池,日精月魄,藏华发奇。其左则天柱崱屴,探珠参差。轩辕上升,仙乐天衣。青镡白鹅,岑嶙峣嶷。九龙悬泉。消摇之溪,堪[山当]溶冼,千态万状。澄奠百尺,辉黛沈飏。列如緐星,挥布茫望。于中乃有锦鳞扬鬐,石班无雄,魶鱼儿啼。其右则有飞龙云际,容成浮邱。石床布水,圣泉飞来。松林采石,紫云翠微。霍鲜互别,[亶羽]翔相追。其谷则乖龙老蚊。[宛上虫下]蜷渊处。千瀑乱入,冬夏激雨。鸿扶延延,云转雷聚。丹台中填,是曰天海。[亦上目下]概众皱,棽棽累累。冢彯厥崭,陴贡其隍。络绎臬杌,蔼空瀛光。赩霞欱焱髦纷前,翠彩瀖濩般爚旁。于后则仙都岧嶢,师子亹奋,丹霞石琴,属以始信。丛石笋植,缘卒而起。箾篸[山莫]岶,偨池未已。尔乃其木,则有木莲九照,神州无偕。檀杻蓊柏,海桐辛夷,枫檆桱榔,枞桂黄杨,枒杈交柯,魁瘣纷扬。冯陵藩京,郁郁[艹上尊下][艹上尊下]。上矗重阳。乔羽聂炕。旁却日月,中稽风声,欇槸叫嚣,无时晏宁。颓根阴干,出火自照,辉辉荧荧。其乃有白虎苍豹,素蜼元熊,山闾一角,丑鹿人从,倏来报往,惊嗥群讧。玃父喜顾,[犭军]子猿公,苍髯修颜,接干回丛,透脱牢落,夭掉无穷。其上乃有双鹓独鹤,列仙之乘。碧鸡流离,雍雍婴婴。频伽之鸟,引曲赴节,若调乘簧笙.其松则枝梧节族,肤石鬣云,蛟螭倒投,之而鳍鳞。仰瞩撇烈,不见柢根,奇瑰易貌,视之无穷,察之无端。其下乃有琥珀威喜,伏灵石脂,蕴精閟采,仙灵是资。草则铺于披靡,轧芴蔚对。蘼芜突[艹上番左韭右],蒟蒻薛荔,珊瑚翠云,龙修云雾,春芳隐隆,秋馥霍濩。[艹上敷下]花散荣,翕。。。蔓茗。青碧翠紫,菲菲菁菁,炤耀煌扈,不可纪名,粤有大药,黄连山精,余粮大苦,茱苄回芸,赤砂石乳,紫芝九茎,石蓝之花,千年一荣.神农未知,俞附未更。若乃黄柑丹杏,桃栗杜樼,枇杷棠梨,若榴木兰,彼子楙梅。罅芳裂芬。林禽崖密,松肪出焉。尔乃其悬磴突駴,揭孽侧足,庾嵝犯崒,坌踏确峃。仰冠倾陊,俛跖窈邈。震震栗栗,万端异类。气尽汗駴,怳怳魂队。进不敢征。退不得喙,悠忽怊怅,目不敢睐。蚑息扶服,熊经鸟[目行],然后得届焉。若其凌鸿濛,贯倒景,憩湎泫,息涬溟,浮恍偬,超虚无,烂昭昭,神灵居,沆瀣涌,琼英充,偓佺厮征,歘扈丰融。聚谷公乐,呼吸亡双。于是天雨新霁,蔚荟朝隮。曀[鬼分]坱圠,滂洋四施。襄混怀隧,冯谾陵夷。东混扶桑,日之所出,南溃炎风,西淹总极,北沍积冰,漫漫汩汩。风至波起,天地岌嶪。状若浮海,说于碣石。沄沄积[山上陵下],化为鱼鼋,霉鲸奔鲵,稠[山上敖下]缤翻。土囊郁勃,万响怒叫,惊禽悲兽,跖魂哀啸。辚辚隐隐,不知处所,頫聆忽荒,皆在水下。翔阳震荡,涌波凭兴。浮彩下烂,绚耀上升。天纪地纬,蓶扈煌荧。九光十彩,转互代更,蓬莱阆风,昆仑曾城,琪树建木,珊瑚琳珉,戴胜虎齿,頟扬流形,芒芒无端,随望而生。絪媪无黄,憺将会。戫凭蒙龙睨天縡,灵之霏霏镇高迈,横凌九坑杳天外,于胥乐兮发蒙盖。注:“戫凭蒙龙睨天縡”句中“戫”字的“或”下还有“巛”,因查不到这样的字,所以变成现在这个字了。

4.文言文《游雁荡山记》的翻译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有些句子如”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实在难译,仅得其大概.另有一些细微之处恐也有硬伤.

另3、4二段大意网上某达人理解表述甚好,这里的翻译很大程度参考其文〈感觉雁荡山〉。辞意皆美,贴网址于下

5.游太和山日记文言文

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原文: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翻译:

十一日,风平云散,天空清澈如洗。拄着手杖攀登恒山,面朝东方攀登,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劳累。

行走一里,转向北方,山上都是煤炭,不用向深处开凿就能得到。再行走一里,土石就都是红色的了。有盘曲的松树并立在路的旁边,亭子上题名叫做望仙。再行走三里,悬崖石块逐渐高起,松树滤下班驳的阴影,这里叫做虎风口。在这里石头的路面盘绕迂回,才开始顺着山崖,爬上峭壁,向上攀登。再行走三里,有高大的牌坊题字叫“天下第一山”,里面官府、厨房、水井一应俱全。从牌坊的右侧向东逐步登阶攀登,半悬崖处是寝宫,寝宫的北侧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靠着绝壁,下面莅临官府,殿下面极高的台阶直插云霄,堂四面廊屋门的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从北岳殿的右侧上行,有一个石窟,就着改成一间屋子,叫做会仙台。台上雕刻着一群仙人,环绕排列没有间隙。我这个时候想要爬上高高的山崖、登上山的极顶。绕过北岳殿的东侧,见到两处悬崖中断的地方,其中有垂落的草莽达到千尺,是登到极顶的小路,于是就解开衣袖攀缘而登。又攀登二里,来到高崖的顶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而且满山都是茂密的短树,参差不齐的枯竹,只是能够钩扯衣服刺入衣领,用手抓或用脚踩就断折,所以虽然用了很大的力气,还是像坠落在巨大的波涛中,像在急流中一样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起勇气向上攀登,才登上了恒山的顶峰。

参考:

6.游龙虎山记文言文翻译

去年暑假,我游览了江苏省鹰潭市的龙虎山,这里山水奇秀,风光秀丽,每座山峰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如江南淑女,雍容文静;有的如龙腾虎跃,气势壮观!

我们乘坐竹筏,漂流而下,忽然,我被石壁上的景色迷住了,这儿的山石太神奇了,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如猛虎下山,只见它张大了嘴巴,怒吼一声,高昂着头;有的仿佛是蛟龙入海,气势庞大,活灵活现……仔细一数,一座山上就有九龙二虎呢,所以它才有了龙虎之名。我还来不及继续欣赏。就被眼前的山峰吸引了,咦?这不是桂林的“象鼻山”吗?怎么搬到这里来了呢?听导游一介绍才知道龙虎山也有一座“象鼻山”,只是体积要小得多,所以人们笑称桂林的“大象”是“非洲象”,而这里的是“亚洲象”,怪不得呢!

低下头看看这水,你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这儿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清水里的沙石和畅游的鱼儿;这儿的水真静呀!静得让人觉得它不存在似的,只有船桨激起微波,才知道船在前进;这儿的水真绿呀!随着水宽窄的变化,让人觉得它是一条碧绿的带子,正随风飘呢!

好美,好美,怪不得人们常说“早知龙虎山,何必去桂林。”这样的山加上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在加上空中的点点白云,如同一幅名家书画,这画令所有人啧啧赞叹!

7.游揽山记作者姚莹文言文翻译

《游榄山记》是清人作品,而且文辞并不深奥,不难翻译的,全文翻译就太麻烦了,以下把重点部分译注放在文中括号里供参考:

《游榄山记》

姚莹

余尝北至京师,东过兖、泗(河流名,在山东、江苏间),下金陵,观钱塘,复溯(逆水而上)大江,逾岭(南岭)以南,几经万里。其间郊原、陂陇(山径险峻处)、狐墟、兔窟、尤喜独穷之。每询土风,接人士,未尝不叹幸天下之太平也!

及来广州,值海盗内躏(侵扰),烽火警日闻,足不出者一年。大臣以天子威灵,诛抚之既定;乃以庚午(嘉庆15年,西元1810年)七月之(至)榄乡。是乡在香山(广东省香山县)治东北七十里,居稠(稠密;繁多)而民富,无幽奇壮观之胜,而人士彬彬有文采。

秋日气爽,有何生者,邀余登是山。出市门数武(古时以三步为一武),阡陌纵横,人家三五相望,皆牡蛎为垣(矮墙),中环峻墙,楼宇杰出,绕屋芭蕉径丈。其一望深树蒙密,则荔支龙眼也。时荔支已三熟,余实犹累累(繁多、重积的样子)可爱;鬻(销售)其利,岁数万计。三里许,至一坊,曰山边,即榄山矣。先过开元寺,寺小而洁,有老僧聋且病。后有轩,游人之所憩也。轩面山而背涧,多梅,芙蓉一本(棵)出檐际,方盛开烂然(灿烂)。有泉,甘而冽,才尺许,大旱不竭,盛潦(水灾)不盈,榄之户以万,咸饮之。既登山,山不甚崇,可眺数十里,榄之比栉(形容房屋排列紧密。)如鳞,烟火如云者,皆见焉。南俯平田百顷,遥望水濴洄(|ㄥˊㄏㄨㄟˊ;水流回旋的样子)如带,则内河之通海者。

何生告余曰:“此战场地!吾榄自明以来,未尝被兵。往岁十月,贼舰数十,忽登岸。是时贼方得志于内河,河东西七郡皆扰,广州尤甚,乘锐陵吾乡,地无营师,一巡检治之,至是不知所为。贼进至山下一里矣,仓卒集乡人强者数百人,为三队拒之;前持刀楯(ㄕㄨㄣˇ;盾;古代用来抵御敌人兵刃及保护自己的兵器。),后张弓矢,最后斩木削竹以继。旦日,水师至,贼乃退。是役也,贼死伤甚众,吾乡亡七人,伤十六人耳。以民素健,。。。武者众也。后益修补,贼再至,不攻而去。方战时,吾与众登此山望,势甚汹汹。帕首(额巾;盗匪皆以巾里首;指盗匪)之众,数倍我师,观者失色。事之解,幸也!七人者既死,乡人义之,群葬于此山之阳(南面),祠以报。”余往观七人冢,信然。

差呼!天下承平久矣!武事渐弛,人不知兵,一旦有急,被难无足异。粤中海盗已旧,顾大猖獗至此,何欤?盖贼始皆纵横海外,内河无恙也。虎门、焦门、碣石(皆为扼珠江口的要地)诸险,犹逡巡(ㄑㄩㄣㄒㄩㄣˊ;徘徊不前)不敢入。然恃内地奸民,私运米物以济众;尚书百公严其禁以蹙之,贼始惧。而将卒骄懦,自总兵官许公败殁,贼遂转自焦门以入,登岸掠食。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至此哉!百万虎狼咆哮于门庭之内(指盗贼嚣张),欲其无噬人,势不可得;此计之不能不出于抚也(以安抚代替征剿)。且当仓卒时,水师既已不制,而犹有奋不顾身,力战以卫乡邑者,皆勇士也。虽曰官募,实由粤民殷富,自能出资给之;然已惫矣。彼不如粤民者,又何如哉!

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如未尝被兵者。及闻何生言,观其战地,瞿然(惊恐;忧心)以惧,乃废游而返。

——————————————————————————–

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学者之一。嘉庆24年(1819年)被派往台湾担任海防同知。道光2年(1821年)被贬至噶玛兰担任通判。道光12年(1831年)调回江苏,道光18年(1838年)调升台湾道,成为台湾最高军政省长。鸦片战争时,修筑基隆炮台,击退英舰。后中英议和,签定南京条约,英国向清朝追究斩俘之罪。姚莹却斩杀掳获的英俘而被劾,流放四川。道光28年(1848年)因病回原籍,咸丰元年(1851年)清文宗即位,起用姚莹。咸丰3年(1853年)姚莹于湖南按察使任内逝世。着有《台北道里记》、《东槎纪略》、《中复堂全集》。

8.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17]馀甘:即橄榄。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文章分享结束,莹莹之欲求上下全集和开心眼漫谈“守仁格竹”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相关文章

关于爱克软件园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2 IKDOWN.COM 【爱克软件园】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