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老杨的快乐生活的一些知识点,和老杨的农村生活视频怎么没有了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林浩
男,1999年出生,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往教学楼外转移,还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身为班长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他在下面组织同学们唱歌,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自救成功,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的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的小林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惊慌的逃离,而是又镇定的返回了废墟,将压在他旁边的两名同学救了出来,交给了校长,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数受伤。逃离了废墟的小林浩此时却发现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岁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镇滞留了两天,14日,他们三人同其他乡亲一道,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镇,转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来到成都与堂哥汇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这里安置了所有来自灾区的孤儿。其后,小林浩来到成都市儿童医院做了身体检查,索性并无大碍,只是一些皮外伤。20日,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了《九岁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专题采访报导,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短短几天之内,网络上便出现了大量寻找林浩的帖子,还有热心的网友建立了“九岁小英雄林浩”吧,几日之内发帖便超过了150条,与此同时,京华时报等媒体又对林浩做了更进一步的采访和报导。许多中国人从小林浩身上看到了我们祖国未来一代的希望,他的乐观和勇敢感染了每一个人。据悉,小林浩目前被安置在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他已同其父母取得了联系,目前状况良好,六一还要到北京来参加特别的庆祝活动。
关于林浩的报导:
一、·12地震发生时,映秀镇上一名年仅9岁半的小学生林浩成为了孤胆英雄。他在逃生时,接连将两名昏迷在走廊上的同学救出教学楼,帮助同学搭弯安全脱险。但令人惋惜的是,地震发生后,他就与父母失散了,双亲至今仍下落不明。
《央视》供稿石凯峰整理
5月12日那天,映秀镇渔子
溪小学二
年级的31名学生中,仅有10人在地震后幸免于难。这10名学生中,有两人都是被同班同学林浩冒险救出的。年仅9岁半的林浩,也成为了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
在接受四川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林浩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他与小朋友一起逃出了教室。“逃到走廊上时,我被两名同学压倒了。当我使劲爬了出来后,发现两名同学都昏迷了。我拉出其中一人后,把他背出去。这名同学之后与母亲团聚。”将一名同学救出险境后,林浩又勇敢地折身回到走廊上,再次抱起另一名同学,逃出险境。这期间,身材瘦小的林浩由于力气不足,还不幸弄伤了手臂。
在背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父母,他14岁的姐姐很快找到了他,同时他的妹妹也跟他们在一起。
经过几天的寻找,3个孩子还是没有找到父母,他们开始与映秀镇转移的群众一起朝都江堰走。“我们在路上走了7个多小时,走的全部是小路,桥下面有条小路可以走”,林浩说起艰辛的7个小时显得轻描淡写。
“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给林浩检查的医生昨天告诉记者。一直到昨天,姐妹3人还没有自己父母的消息。
二、废墟下唱歌为大家鼓劲自救后折返拽出俩同学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9岁半的林浩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汶川县映秀小学的废墟下。为了鼓励哭泣的女同学,他在废墟下给同学唱歌。后来他爬出废墟,悄蔽但没有离开,而是返回废墟,将两名同学拉了出来。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他逃出映秀,后来被安置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听到小林浩的事迹后,启枝州中心决定在六一儿童节时,带他到北京来。
废墟中救出两名同学
小林浩是映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时大家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逃出生天的他没有跑,而是又爬了回去,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的同学拉出废墟。
他在映秀留守了两天,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和两个姐姐。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后,他们来到了都江堰,而后又辗转到成都找到了在那里的堂哥。
19日,小林浩和姐姐、表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
志愿者都叫他小班长
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从那天起,儿童中心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志愿者每天都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志愿者张朝芝透露:“小林浩刚来时和父母联系不上,情绪很不好。后来联系上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才平静下来。”
昨天上午,小林浩用泡沫围起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圆圈,随后把被子和枕头放在里面。“这是我搭起的新家。”他说。
六一将来京参加活动
儿童中心的崔主任表示,他们已经决定,六一儿童节时带小林浩和另外几名灾区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儿童中心、全国少年儿童“双有”主题活动组委会举办的儿童节活动,但这个决定还没告诉小林浩。
儿童节毕竟还有些遥远。昨天14点,小林浩皱着眉,认真地折着小白花。他要在14点28分默哀时,用小白花悼念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们。
三、“因为我是班长!”
脸上,擦伤的痕迹依然很清晰;头顶上的一块鸡蛋大小的疤,头发还没有长出来。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就是救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6月7日,在四川省资中县的一个村子,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林浩。
9岁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几天,林浩爸爸带着他来到资中,看望身患重病的爷爷;而林浩的妈妈,还在映秀镇当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做饭。
学。。。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楼上跌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
“那个同学压在我背上,我怎么都动不了。当时,垮下来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我就告诉她,不要哭,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歌,是老师教的《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就不哭了。后来,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
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
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
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
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
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
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
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林浩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林浩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
父亲林大坤告诉记者,因为是班长,林浩一直管着教室的钥匙。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他会准时起床,自己炒碗蛋炒饭吃,然后走半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他从来不迟到,说要是迟到了,同学们都会在外面等。”
救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找到自己的父母,直到5月21日,才和在汶川县草坡乡打工的父母联系上。
在映秀留守了两天后,表妹和两个姐姐找到了他,姐弟几个与映秀镇的群众一块,开始往都江堰转移,“我们走了7个小时,走的全部是桥下面的小路,路上只歇了一会儿,一直都在走。”
从都江堰被安排到成都后,林浩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安置在四川儿童活动中心。知道了林浩的事迹后,那里的人都叫他“小班长”。
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到中心时,林浩被送到成都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所幸只是额头和右手有些擦伤。检查完后,林浩不用救助站老师帮忙,自己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走出了医院,“真不敢相信,就那样一个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还坚强。”
在儿童中心的几天,林浩生活得很好,志愿者叔叔每天都会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受伤的部位,还交了很多新朋友,“我们每天都一起上课,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可以学跆拳道;我还很喜欢白老师,他是个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林浩和另外几名灾区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参加了儿童节活动,还参观了奥运场馆。第一次离开大山的林浩,对一切都充满新奇。
林浩告诉记者,地震后,他就没见过班上的同学,“我很想他们,很想上学。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
为救同学断臂的白乐潇。
白乐潇是一位12岁的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
在看了很多感人的地震灾区的故事之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之流泪和心痛。在我脑海里印象极深的是这个叫康洁的小姑娘——映秀镇中心小学的十一岁女生。
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学校6楼上课。震动稍稍平息,康洁就赶紧往外跑,眨眼间就已经冲到教学楼4楼。当时有10名同学在她的身边,他们都不敢往下跳。“我开始大喊,让他们赶快跳下去,有两名同学不敢从楼上跳下来,我就用脚踹他们,紧接着我自己也跟着跳下去了。”
就是这样,在康洁的指挥下,连同她在内的11名学生全安然无恙。就在康洁他们落地的瞬间,身后6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刚刚脱险的康洁,立即又返回废墟中拖拉压在废墟里的老师,慌乱中,她的左脚脚面被水泥板上的铁丝划出了8厘米长的口子,皮肉外翻,筋骨可见。她的镇定和勇气感动了全国。
藏族学生邹雯,舍己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当地震灾害发生时,邹雯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二楼,当他看到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出来,就帮助老师救起人来。最后被倒塌的房子埋在了废墟中,失去了年轻的宝贵生命。要是她不帮助老师救同学,以她那么快的速度,自己一个人跑下来,肯定就不会出事啊!她本来是可以活着的,都是为了救同学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小小男子汉陈浩
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950多名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天空,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14时28分,陈浩的班主任黄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突然感觉地面剧烈的颠簸了起来。
“是地震了!”黄老师赶忙组织疏散学生。没过多久同学们就有序的撤离了教学楼。
然而,就在六年级(1)班的同学全部撤出教学楼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楼边升旗台旁的围墙突然垮塌,包括陈浩在内的4名学生被重重压倒在地。
“本来陈浩是不会被压在那里面的”黄老师呜咽着说。
陈浩原本跑在前面穿过了旗台,这时他往回望望,看见一个女孩还站在升旗台旁摇摇欲坠的高墙前,他赶忙掉转身,一把把女孩推开……砖墙轰然垮塌,女孩得救了,陈浩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
2个小后时陈浩和压在砖块下的4名学生终于被救了出来。
虽然只有12岁,但是这个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临危不惧。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陈浩的声音断断续续,平静中流露着坚强。
陈浩,当他知道自己如果去救那个女孩子有可能会因此丧生时,他没有选择退缩,当他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他没有退缩,当事后人们问他有没有后悔当时救那个女孩子的时候他依然坚定地说:“没有!”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钦佩的回答啊!如果是别人,他们会因为死神的威逼利诱而退缩,他们会因为贪生怕死而退缩……陈浩一个只有12岁的小男孩,他,做出了高尚的决定。他那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令人钦佩,而我们应该向他学。。。。
或许有很多人会问:“怎么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这似乎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会给你这样的回答: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道德就在你的身边。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道德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渡过难关。道德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得。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其实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高尚道德的身影,只要你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有许多人,都可以在鲜花的簇拥下幸福成长;在父母的拥护下快乐成长;在家庭的呵护下快乐生活。可是谁又能在高尚的道德精灵的陪伴下,幸福、快乐的生活成长呢?
天空,还是那样地湛蓝;白云,还是那样洁白;草地,还是那样碧绿……在成都市的那一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舍己为人的小小男子汉——陈浩。他,用自己的行为吹响的道德的号角:让我们一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吧!
抗震小英雄陈浩: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都打上了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腿上的纱布还隐隐透出红红的血印。在地震的一瞬间,陈浩推开了即将被坍塌的围墙砸到的同学,而自己被厚厚的围墙压倒,身负重伤。
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950余名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14时28分,陈浩的班主任黄志德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突然感觉到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当时我就意识到是地震了。”黄志德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还有黄老师在后面。”由于学校平时进行过多次演练,学生们一个班接一个班地有序疏散,很快就撤离了教学楼。然而,就在六年级(1)班的学生全部走出教学楼时,意外却发生了。楼边升旗台旁一面两米多高、4米多宽的围墙突然垮塌,包括陈浩在内的4名学生被重重压倒在地。“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黄老师有些哽咽。原本跑在前面的陈浩,已经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到达了开阔的安全地带。这时候,身为班长的他。。。惯性地转头一望,看见一个女孩还站在升旗台旁摇摇欲坠的高墙前,他赶忙掉转身,一把把女孩推开……砖墙轰然垮塌,女孩得救了,陈浩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两个小时后,在武警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压在砖块下的4名学生终于被刨了出来。被送到医院时,陈浩的右臂肱骨骨折、腰椎骨折,肺部挫伤出血,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昏睡中,他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还一直呢喃着:“我抓住她了……”被救的女孩,与陈浩素不相识;那面砖墙夺去的,是他3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十几天过去,陈浩已经恢复清醒,但身体还非常虚弱。从陈浩的主治医师口中,记者得知,目前陈浩的伤势仍然相当严重。虽然只有12岁,这位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勇敢。陈浩的母亲,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十几天来一直在流泪。她告诉记者,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父亲陈强说,陈浩一直没有跟他聊过地震时的情况,直到有一天十几位同学来到医院看望儿子,他才知道陈浩是为救人而受的伤。“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陈浩的声音断断续续,平静中流露着坚强。身高1.7米的陈浩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成熟,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换药的时候太疼了,偷偷哭过好几次。”陈浩悄声说。“我们都叫他小英雄!”对于陈浩舍己救人的行为,医生护士们都十分感动,他们给了陈浩这个特别的绰号。在学校里,由于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陈浩不仅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在父母眼中,陈浩是个懂事的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料理日常家务,几乎从来没有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担心过。爱打篮球的陈浩,一直以来都很渴望能和姚明通一次电话。5月31日上午,陈浩收到了最特别的“六一”礼物:身在美国的姚明特地给陈浩打来了越洋电话。父亲陈强告诉记者,从那天起,陈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9岁半小学生从地震废墟下背出两名同学
6月10日,依然满脸稚气的林浩出现在大地震后的汶川县映秀镇街头。这个9岁半的小学生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勇敢,不仅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增加勇气,而且还救出两名同学。5月12日那天,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2年级的31名学生中,仅有10人在地震后幸免于难。这10名学生中,有两人都是被同班同学林浩冒险救出的。林浩成为了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虎头虎脑的林浩,一笑还会露出小豁牙。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都往外跑,但被板子砸倒在地。“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小林浩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我看到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就转身把她背出去了。背出去交给校长,校长又把她交给她的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又把另外一个男同学背出来交给校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讲述自己救人过程的时候显得非常镇定,“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小林浩在映秀留守了2天,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和两个姐姐。走了7个小时的山路后,他们来到了都江堰,而后又辗转到成都找到了在那里的堂哥。19日,小林浩和姐姐、表妹被送到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志愿者每天都用热毛巾为他热敷。志愿者张朝芝说:“小林浩刚来时和父母联系不上,情绪很不好。后来联系上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孩子才平静下来。”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小林浩说:“我是班长。”从那天起,四川省儿童中心的人都叫他“小班长”。据映秀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春东介绍,由于映秀镇在地震遭受毁灭性打击,林浩可能会转到省内其他地方继续完成学业。
12岁藏族女孩为救同学被埋废墟身亡
“女儿,你为啥子不‘自私’一下哦……”昨天上午9时,在汶川县映秀小学坍塌的教学楼废墟旁,43岁的藏族汉子邹丁望着女儿邹雯的遗体,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着。他的妻子任朝秀和另一位亲戚正在给邹雯的遗体换上干净衣服,邹丁80岁的老父亲也站在旁边望着孙女,流出混浊的泪水,身体止不住地抖动,口中喃喃低语,“好乖啊,老师都爱得很啊!”县运动会100米拿了第五名身高1.6米的藏族姑娘邹雯是映秀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也是该班的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5月12日大地震发生后,邹丁和妻子赶到映秀小学,发现教学楼已经夷为平地,只剩下楼梯还突兀地立着。废墟里传来小孩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当时他们夫妇俩坚信,女儿邹雯会活着出来,“她的心一直是那么善良,在学校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很大方,自己有啥子吃的都会分给同学吃。老师也很爱她,她经常帮着老师批改作业。在家里她也很懂事,很听话。”邹丁回忆起女儿,滔滔不绝又痛苦不已,“她学。。。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字写得好,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诵读,班里的黑板报也是她主持办的。可以说她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她自学绘画和音乐,最爱好体育,4月底她代表学校去汶川县城参加运动会,100米和200米都拿了第五名。”女儿从小就身体好,跑得快,这也是邹丁夫妇一直坚信女儿会及时逃生的原因。但是14日下午,人们在废墟里发现邹雯的遗体,邹丁的心,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一下子就碎了”。“她本来是可以活着的”
“她是他们班跑在最后面的一个,发现她时,她的手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是她在帮老师组织同学撤离。”邹丁边哭边说,“她都跑在二楼楼梯上了,要是她不帮助老师救同学,以她那么快的速度,自己一个人跑下来,肯定就不会出事啊!她本来是可以活着的,都是为了救同学啊!她的心太好,太善良了!我们平时一直教育她跟同学要和睦相处,要爱别人,只有你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她要是‘自私’一回,就不会……”最让邹丁懊悔不已的是,女儿曾经跟他说过学校教学楼是危楼,想转学,但他没有答应。“她跟我说过好几次,今年春节后她又跟我说映秀小学教学楼出现裂缝,是危房,想转学到都江堰去,但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就没有答应。她也很听话,没说什么。哪晓得会……”昨天,邹雯的妈妈任朝秀最后一次给女儿穿上了她最喜欢的衣服——灰色长袖休闲服,蓝色长运动裤。她拿出半个月前给邹雯拍的照片,“她过12岁生日,我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没想到这却成了她的遗照。”邹雯遗体旁,停放着数十具在地震中遇难的映秀小学师生遗体,有的遗体旁还摆放着小书包。不远处,挖掘机正在搜寻埋在废墟里的师生,校方说,还有200多人埋在下面
作为一个资深的相声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虽然杨议比郭德纲大十几岁,但是辈份要比郭德纲高一辈,而姜昆与郭德纲都是第八代相声传人,所以杨议虽然年纪比姜昆小,但是辈分是要比姜昆高的。个人认为,这当然是否定的。换一种思路,如果杨议德高望重,相声水平远远强于姜昆老师,那为什么姜昆是曲协主席,杨议却默默无闻呢?姜昆先生的歌颂型相声,为观众送去了太多的快乐,他积极的将有哲理的知识融入于相声,寓教于乐,让观众在听相声的同时,还能有所收货。可以说是怀揣着无限的理想,非常值得观众尊敬。
杨议确实很爱相声,这一点毋庸置疑。在纪念侯耀文先生的一次追悼会上,杨议不惜得罪众人,怒批年轻先生演员现状,不做科,不学活,滥竽充数不要来侮辱相声演员的团队。并且强调,新活旧活都可以用,伦理哏也可以用,但是要会用!自己前些年一直在研究活儿,有的演员根本就不懂活儿,也更不想研究活儿。可以说真的是语重心长了,可以看出杨议是真的很爱相声。不过。他的《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真的非常好看,要远比他在相声方面贡献的大。这部影视剧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已经拍摄十多部,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口碑。不够这和姜昆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虎口遐想》这个史诗级的相声郑唤段子,足以秒杀一切。即便郭德纲都无法与之匹敌。
好啦,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应该说,姜昆的相声水平高于杨议。这超过是综合性的,而非单一性的,传统相声杨议肯定超过姜昆,而新相声杨议肯定不如姜昆。
现在姜昆为大家所诟病。但在八,九十年代,电视相声风靡一时的时候,姜昆无疑就是当时的郭德纲。那时候姜昆演出了大量的符合那个时代的,讽刺性相声。《祖爷爷的烦恼》。《乘务员》《打针》《楼道口》。着些讽刺性相声是针对时弊的,是值得赞赏的。我们不应该说姜昆就一段《老虎洞》。
对比之下,杨议成名比较晚,而且是再相声最低谷的时候,可谓生不逢时。杨议前后几个搭档都不大露脸。而杨议真正功成名就是在和父亲杨少华的合作以后。杨议的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并没有姜昆多。而现在杨议之所以非议比较少。关键是他现在远离主流相声演员队伍,而父亲又是硕果仅存的宝字辈的。这样就使得杨议在两个区域内都比较受欢迎。这一点和于谦颇为类似。
现在两个人都基本不说相声了,姜昆在体制内。而姜昆受指责的原因在于,姜昆本人的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代一同进步。反而对郭德纲等人多有不屑和指责。而且攻击的理由居然不是相声本身。当在艺术上无法攻击对手的时候。道德破布就会高高飘扬。姜昆对郭德纲的攻击,除了说明他小肚鸡肠之外,实在是看不出任何道理。
在这一点上,杨议做的就比较圆滑。和郭德纲有私交。与姜昆也是关系不错。杨议现在首先就是不靠相声吃饭,而姜昆却需要。这样,就使得杨议可以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看本质。但他又谁都不得罪。但杨议立场应该是认同郭德纲的。至少,杨议也曾经指责主流相声界不团结,不作为。如果卖票,一毛钱都没人去,就想排辈分,比别人高一辈。实在是无聊的很。但杨议却从来没有说过郭德纲。这里面有很有内涵了。
杨议和姜昆都是体制内演员,姜昆从任何方面都高于杨议。但后来杨议离开了,但还是主流相声的团体。而姜昆则是主流相声的代表。所有的指责和谩骂都得由姜昆去承受。而杨议现在的名声显然高于姜昆。这也许是姜昆的委屈之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姜没办法和扬议比,姜会什么?掉进老虎洞,过了几年又掉老虎洞。扬议出身相声世家,说、学、逗、唱全活。姜到死也赶不上。
我感觉每个问题,既然提出来了就好好的帮你回答一下,不然让提问者多没面子。
杨议这个演员最广为人知的是他拍的电视剧杨光的快乐蔽森生活,前两季我是每集必看,后面竟然越排越长,据说都拍了好几部了,我就没有关注了。
这个成就要是对标的话,杨议可以跟赵本山的乡村爱情一较高下。
都是又长又长的电视。
在相声方面,杨议的功底是家传的,老杨,杨少华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相声老艺术家了,作为相声世家,杨议的相声能力也是不错的,获得过全国相声大赛的冠军。
这个奖项被主流宏丛亩相声界的人给吹神了,姜昆没有获得过,所以姜昆还没有超过杨议的相声水平。
别跟我说姜昆是评委,没用。没获过国家认可的相声大赛的奖,其他的都没有用。
应该说杨议的功力比姜昆强。这中间有许多因素影响。杨议出生相声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加上杨少华功力也是很深厚,此对杨议的能力提高有重要影响。而姜昆是建国后出生,初中毕业赶上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和师胜杰开始说相声是1972年,已经22岁了。而且姜昆走红是80年代。从小基本功没有后来的人扎实。但在姜昆在80年代还是有很多经典作品,不比杨议郭德纲差。
相声是一个两个人的艺术,搭档的影响非常大。二人后期都受搭档影响,渐渐远离了相声。姜昆早期搭档李文华唐杰忠,佳作不断。而后期的戴志诚明显达不到以前的高度。同样,杨议在父亲杨少华年老不再演出以后,也没有合适搭档而改拍电视剧。
顺便八卦一句。杨议严格说是一个海清,没有师承。虽然也已经收徒散叶。
超不过杨仪,姜昆相声水平本身就不行,只是年轻的时候靠师傅马季大师的扶持,后来又会拍马屁,才混到今天的曲协主席,自己称自己是相声大师,连相声都基本功都不会,怎么称大师啊!说学逗唱杨仪可全在行。
先说一个总体评价,姜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大于杨议,而要说传统相声的底子,姜昆应该是在杨议之下的,这和两个人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而后天的努力两人相差不太多,都是努力说新相声,只不过杨议的新作品很多都脱胎于传统相声,因此显得更为厚实。
关于姜昆的相声,此前我在问答中说过好几次,这一次重点说说杨议。
早些年我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说如今相声界只有三个人会说相声,那就是马志明、郭德纲和杨议。前两个人没有争议,到杨议身上就有人不太服气。
这样的说法应算不算权威我不太清楚,但至少说明杨议是有相声功底的。而且论名气他远不及前面两位,也算在是会说相声的人群里面,当然是一种待遇。
杨议出身相声世家,父亲是杨少华先生。杨议小时候赶上那个年代,父辈基本已经不让说相声了,父亲相声界的老朋友到家里还是会谈论相声,私下说上几段儿,这对杨议也有很大影响。
但杨议成名并不算早。杨议九十年代在天津相声大赛获奖已经年过三十,2002年参加央视相声大赛凭借《如此办学》获得一等奖的时候,杨议已经40岁。随后他又多次参加相声大赛和各种晚会,说过不少妙趣横生的作品,尤其在和搭档杨进明合作的同时,后来和父亲杨少华也经常搭档,利用父子关系抖过不少包袱儿。相声界父子俩人说相声的不是没有,但达到他们爷俩这种默契程度,并且一站到台上就那么自带人缘儿的,不多。
杨议说过的相声包括,《歌厅轶事》、《潇洒走一回》、《获奖之后》、《肉烂在锅里》,从创作到表演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尤其是表演,杨议的贯口活非常扎实,另外还爱演唱几句歌曲,各方面都有功夫。
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杨议既尊重相声传统,又不断努力创新,很多段子说出来让人感觉既耳目一新,又不失相声的味道,很是难得。这与很多相声名家相比都是不容易的,有些人顽固不化,固守传统不愿改变,有些人只知道说新相声,缺乏传统的根基。
2019央视元宵晚会,杨议和父亲再次露面,表演了一段五六分钟的小节目。从作品质量和表演来看,都算不得上乘,但现场观众仍然给予热烈掌声,老爷子这个岁数出来,太不容易了。平时台风潇洒的杨议,这次比过去都显得紧张,他需要随时给年迈的父亲提词儿,有时候还要纠正,很不容易。尤其当年风华正茂的杨议,如今头上也是白发丛生,想一下,他现在也已经五十五岁以上,奔花甲的人了。
愿杨少华老爷子保重身体,杨议趁着还富有创造力,多写多表演更多新相声。据说父子二人近年也办了个相声俱乐部之类的机构,是好事。
前段时间我专门到天津采访过杨少华、杨议父子,杨老爷子身体还不错,每天能遛弯20分钟,满口牙基本没掉,就是耳朵有些耳背。杨议还是那么意气风发,他说自己目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声给的,他虽然又拍电视剧又拍纪录片还开美术馆,但他对相声的爱一直没有放下,接下来还会好好说几段好相声。
至于会不会换搭档,以孝顺著称的杨议说现在不能找别人,找的话伤老爷子的心。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姜昆做杨义的徒孙都不配,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样样稀松,提不起,和老葛就差太多了,大约是太平洋周长的距离,纳税人的钱养活他,一辈子只靠一只死虎来撑脸,还标榜是什么家,也不脸红,相声在领导下这些年下滑到什么地步了,老葛之前有人听和看吗,他没有责任吗?曲协主席怎么做的?德不配位。
从解放以来,候大师,马季先生,姜昆先生,师胜杰李文华唐杰忠刘伟牛群冯巩李金斗奇志大兵先生等等这些中国相声顶梁柱。团结一心,互敬互爱,互帮互学,从不拿自己与别人比长短。更不说三道四,欺师灭祖。自我吹嘘,烘炒吹抬拍。
姜昆和杨仪,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杨仪的业务水平,虽然赶不上郭德纲,但在同年龄段,同辈分的相声演员中,绝对是佼佼者,就是和老演员比也一点都不逊色!姜昆虽然是相声演员,但是他主攻权术,因为一门心思往上爬,所以荒废了业务,
杨议因为父亲辈分拦态原因导致拜师无门。现在相声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德云社出现了一大批的相声演员受到了许多观众们的喜欢,同时也推动了相声事业的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相声演员都像德云社的众多弟子一样可以依靠这个来养活自己,就像杨议他曾经也是一名相声演员一样,不过我们熟知他应该是在《阳光的快乐生活》里边儿的阳光这一角色。
杨议是杨少华耐培的儿子,本来他也是相声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1995年的相声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当时就被许多人看好,后来的表现也是非常的出众。可是就算在出众,在当时也是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于是他就转战到了电视行业,不过《阳光的快乐生活》拍得确实也是非常成功,,现在许多的90后也是会经常去回忆这个电视。
不过他最遗憾的一件事也就是没有拜师,之前他曾经拜过马志明可是却遭到了拒绝,之后也就对拜师的事情也就放下了,而他父亲现在的相声地位是不被承认的,因为之前他拜师也只是口头上说了说。也正是因为因为父亲的昌衡唯原因,所以也就是“拜师无门”了。
不过没有拜师并不代表他不喜欢相声,更不能说他的相声说得不好,他现在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也非常开心,在导演行业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他能够带来更好的作品。
老杨的农村生活视频没有了是因为被监管部门顷棚老审查了。老杨通过其他朋友抖音视频说,老杨的农和衡村生活视频黑暗料理因为被大量网友举报不符合平时的生活。。。俗,所以被监管部门审查了。导致老杨的农村雀升生活视频没有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6-26 / 19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26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10MB
2023-06-26 / 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