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翡翠鉴定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翡翠的鉴定特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天然翡翠“A”货:是指没有经过人工优化处理的天然翡翠。就是除了常规的雕琢研磨抛光程序外,不进行其它人为美化伪装的翡翠饰品。从原石到成本、保持玉质真谛,这样才能保证人们追求的翡翠本质长久不变,也才能谈的上”保值、增值“的作用。
真实例子:曾经有一位朋友,拿着刚刚购买的“A”货手镯,去和以前上过当的B货手镯大撞击,PK结果当然是:A方胜,B方碎。这样辞旧迎新的方式虽然属个人行为,但从根本上体现了天然翡翠的本质与硬度。所谓路遥知马力,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简易鉴别指点:要求提供权威的鉴定证书。如还有质疑,可去当地技术监督局再次鉴定核实。
刚刚我们认识了天然翡翠“A”货,下面了解一下什么是B货、B+C货、C货、D货:
翡翠“B”货概念:也是翡翠制品,但B货是纯人工改色后的翡翠制品。制作方法是用浓酸及漂泊液浸粗银泡时间长达数月,短到几小时,然后再和高压真空泵缓漏灌入无色的胶液(环氧树脂)充填孔洞。B货尽管石种和颜色仍保持着一定的真实性,但经过强酸的腐蚀及褪黄漂白后,石体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韧性没有了,颗粒连结力变得弱小,可以说是从量到质的变化,没有了翡翠的真实性。
简易鉴别指点:敲击翡翠,手镯失去了悦耳的声音,挂件也失去光泽,更谈不上荧光。
翡翠“B+C”货概念:这种翡翠,是改色和染色并用的制品。其实制作方法是在B货褪黄处理之后,不作压胶处理,将配好染色剂的溶液注入,再度加温,使其物件染上新的绿色,然后洗净再作强力灌胶处理。B+C货扰凳烂多为B货绿色过于浅淡或绿色太少,所采取的补救办法。
简易鉴别方法:其特征是颜色失去了自然的真实性,显得呆假,极不自然。
翡翠“C”货概念:C货包括刷色、炝色、染色,是纯属人为的假色,现在染色的技术已经有了进步,用的是黄色和蓝色的无机质混合染色剂,只需将所染物件经过强酸洗,然后放入染色溶液中进行加温上色,染色剂便顺着细小的裂隙浸入石体,漂洗干净后再加温过蜡,最后抛光即可完成。
简易鉴别指点:颜色不自然,色彩从疏松质地的翡翠裂纹内炝入。
翡翠“D”货概念:指的是非翡翠类的绿色矿物。它们近似和相似翡翠,并被制作成翡翠类的饰用物品。无论从颜色和翠性、硬度、比重、结构到价值等诸方面都不能与翡翠相提并论,均属彩色石范畴。另外还有一些绿色化学、烧料、硬塑料等制作,充作假翡翠在街头小摊点出卖。这些都是没有价值的假货大家也可以猜得出来,但这种货奉劝大家最好不要去买。
简易鉴别指点:由于种类太多,不能一一说明,但翡翠的翠性。翠性:为翡翠中细小晶粒的纤维状、片状或星点状闪光,俗语“苍蝇翅”是重要的鉴别标志。
翡翠鉴别最简单方法水泡技巧如下:
1、水泡法巧蔽基。将翡翠手镯放入盛满水的玻璃盆里,用手电筒在玻璃盆底部照射手镯。如果翡翠手镯的边缘反射白光,从而可以判断这个手镯是经过注胶的并迹手镯,是B货手镯。
2、a货翡翠水泡不反射白光。a货翡翠是纯天然翡翠,正品,手电筒照射不会反射白光。
3、B货手孝谨镯会反射白光。B货手镯就是经过清洗漂白、掩盖裂纹注胶润色的人为加工翡翠。因为注胶的翡翠内部含有染色剂,所以在强光照射时会反射白光。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泡水鉴别翡翠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翡翠,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仅可以用来鉴别染色和注胶的翡翠,其它天然材质冒充的翡翠不能鉴别出来。并且使用水泡法鉴别翡翠的前提是需要对假翡翠的特征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辨别翡翠的真假。
鉴别翡翠是指翡翠鉴别的方法。翡翠又称硬玉。颜色以绿为主,另有红、黄、白等。红者称翡,绿者谓翠。其优劣标准在于色陵悄和地。论色当以绿为贵,越浓越鲜越佳;而地则要透、净,具有水分感,俗称“信顷玻璃地”。色质俱佳的翡翠印难觅,是玉印之王,价高无比。翡翠以绿色为最好,紫色次之滑汪陆,青色和红色次之,最劣的是黑色和“猫屎色”。绿色也有优劣之分,以嫩叶绿色为好,浓ᾼ/p>
(1)豆—粒状特征:粒状特征是翡翠的鉴定标志之一。当翡翠颗粒粗大,晶粒间镶嵌不紧密,边界平直,其晶粒间界线明显则出现“豆”,豆状特征多出现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重结晶等作用可使颗粒粗大、能分辨粒状晶粒的翡翠,颗粒间结合紧密,边界模糊,透明度提高。
(2)翠性:组成翡翠的硬玉或其他辉石矿物晶体的两组完全解理闪光面即翠性。由于解理面平整光滑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即可看到形同蚊子翅的闪闪发光小面。翡翠的翠性可帮助了解组成翡翠的硬玉颗粒大小和形态特征,而且是翡翠独有的特征,可与相似的玉石和仿冒品区别。在翡翠切开面或未抛光的表面,翠性非常明显,硬玉颗粒越大闪光面越大,反之闪光面越小。根据翡翠解理闪光面的大小和形态,翠性分为:雪片(片状的较为明显的闪光面,通常由粗粒、短柱状硬玉颗粒造成)、蚊子翅(狭长状的小闪光面,由中粗粒柱状到长柱状的硬玉颗粒造成)、沙星(点状的细小闪光面,由中细粒长柱状或纤维状的硬玉颗粒造成)。
翡翠经抛光和上蜡等工序后,翠性就不易看到,尤其是沙星状翠性更难观察。当抛光不彻底时,雪片状的解理面可形成许多小凹坑,与周围边界清楚,在某一方向上仍可见到一致反光的略为下凹的表面,进一步抛光则会形成橘皮状的表面。
(3)橘皮效应:如图3-23翡翠抛光表面上形似橘皮状的起伏。由于翡翠表面出露的硬玉颗粒方向不一致,产生硬度差异,垂直柱面出露的颗粒硬度最大,平行柱面出露的颗粒硬度小(解理发育),斜交者介于两者之间,传统的抛光技术使较软的颗粒被更多的磨蚀而形成下凹的表面。
图3-23橘皮效应示意图
橘皮效应的明显程度决定于翡翠结构的性质,组成翡翠的硬玉粒度越小,结构越紧密,橘皮效应越不明显;翡翠抛光方法和质量,软盘抛光的橘皮效应明显,硬盘抛光则不明显。抛光粉的硬度越高,橘皮效应越不明显;抛光越充分,橘皮效应愈明显。
橘皮效应明显时,在柔和的光线下肉眼直接观察翡翠抛光表面的反射光即可见橘皮效应。一般须用10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抛光表面的反光部分。
对翡翠表面特征的观察和识别,可区别翡翠B货,也可区别相似的玉石和仿冒品。
(4)翡翠的光泽:抛光良好、质地致密的翡翠,为玻璃光泽。质地粗且疏松的翡翠,由于粒间间隙、橘皮效应的影响,光泽较弱,为亚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某些酸洗充填或酸洗的翡翠,抛光工艺不当,橘皮效应和微裂隙发育,会出现更弱的蜡状光泽。
观察翡翠光泽的方法是在正常照明条件下,肉眼观察翡翠表面的反光程度和影像的清晰程度。具玻璃光泽的翡翠,能形成清楚的影像,蜡状光泽的翡翠只能出现模糊的影像。
(5)相对密度:硬玉的相对密度一般在3.20~3.40间,多数在3.33以上,铬透辉石玉仅为2.50~3.2(铬透辉石可达3.50),绿辉石玉为3.30~3.38。
(6)折射率:翡翠是多晶质集合体,一般只测定平均折射率。翡翠的折射率比较稳定,多在1.66左右;钠铬辉石玉的折射率变化大,可从1.69~1.52。
测定折射率是鉴定翡翠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使用折光仪应用点测法测定翡翠的折射率。
(7)吸收光谱:翡翠的吸收光谱是鉴别天然与染绿色翡翠最重要的特征,各种绿色的翡翠都有典型的吸收光谱。翠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有3条明显的由铬引起的吸收线,并具“阶梯状”特征,中间660nm的吸收线最明显;绿至浅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的铬吸收线可能不明显,一般只看到660nm的吸收线,但在紫光区可看到437nm吸收线。墨绿色的绿辉石玉看不见红区的吸收线,只具437nm的吸收线。钠铬辉石玉由于不透明,常观察不到有意义的吸收光谱。
翡翠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最好是棱镜式分光镜)进行观察。观察时,分光镜要对准通过样品的光线,尽量地让光线进入分光镜。采用带有刻度的分光镜,还能测定吸收谱线的波长。
(8)紫外荧光:翡翠基本没有紫外荧光,尤其是翠绿色、绿色、墨绿色、黑色和红色翡翠,在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都不发荧光,只有部分白色的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下有弱的橙色荧光。翡翠上蜡后会出现弱的蓝白色荧光,若翡翠结构不致密,有较多的蜡浸入内部,蓝白色的荧光会随之增强。少数染绿色的翡翠会有极强的紫外荧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6-26 / 19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26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10MB
2023-06-26 / 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