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污到爆的巨细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文言文那个字代表火的意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锦绣烟云荣华碎》by嫣离
文案:
腊月的京城风雪极大,这一夜更狂风呼啸大雪翩飞,冷得毫无章法。
连馨宁昏昏沉沉地躺在这深宅大院中最僻静最冷清的一间屋子里,也不知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几个夜晚。
窗子是破的,寒风径自穿堂而入,没有暖炕,没有地龙,床头一盏在风中挣扎了几下还是不甘心地灭掉的油灯,是这房里曾经有过的唯一一点温暖。
盖着破旧发霉的老棉被,恶臭的气息将她包围,平日里总是散发着淡淡茉莉花香的云瀑长发如今早已油腻腻地粘在一起耷拉着散落在打着补丁的枕边。
她浑身滚烫胸口却阵阵发凉,小腹中撕裂般的疼痛几乎令她咬断牙根。
但她终究还是将所有的呻吟都硬生生吞入了喉咙煎熬翻滚,强忍着不肯发出一点声响。
房门被粗暴地推开,两个中年仆妇旁若无人地相互说笑着进来,从篮子中取出两盘残羹冷炙丢在她的床头,见她无甚反应,其中一人不由阴阳怪气地冷笑了两声。
“哎呀看我这记性,怎么忘了这破院子里还住着咱们荣府的正房大少奶奶呢!大少奶奶恕罪,这几日府中上下都忙着打点迎硕兰格格进门的事,奴婢也忙得脱不开身,这才来晚了,没饿着您吧?”
那个。。。过程也许有点小虐,但保证是HE,和美结局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虐恋情深宅斗破镜重圆
搜索关键字:主角:连馨宁,荣少楼,荣少谦┃配角:罗佩儿,青鸾,暮云┃其它:家斗,妻妾斗
书评:
论坛上看到一篇好评论,搬过来大家看看=W=
【文型概括】
这是一个畸形的故事,从而塑造出来的人物大多是畸形的,一开始以为又是虐恋的常用情节,那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谁知却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看到三分之一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心理上的摧残很大,人怎么可以这么恬不知耻,但还是堵着一口气看完了,因为想看恶人的报应,这个故事并不是一开始不爱女主后来又爱上女主的狗血情节,我觉得是虐恋中文章情节的一枝独秀,至少我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剧情。
【文中精彩】
荣少谦一心卖关子,连馨宁愠怒地瞪了他一眼,野搭凯才在想要不要追着他问呢,就看见奶娘抱着小娃娃从走廊的尽头转了出来,小家伙刚满100天,生下来的时候浑身的皮肤红红皱皱的,连馨宁还曾经暗暗担心是个小丑八怪,没想到三个月下来早就白白胖胖地长开了,一双乌亮乌亮的大眼睛像极了他爹,就连笑起来眉眼弯弯憨态可掬的样子也和荣少谦如出一辙。
小家伙见着了娘亲便伸出双手要抱,连馨宁一把抱过他搂在怀内,一面腾出手来给他理理胸前的长命百岁锁上垂下的穗子。荣少谦不知道从哪儿掏出个小拨浪鼓来在小娃面前摇得咚咚直响,小娃娃被响声吸引,又寻着声音的方向张开手要他抱抱,他得意地结果孩子,另一只手搂住连馨宁的腰,假意没看见她脸上的不满枝绝。
“你生这小家伙的时候大出血,自己又忘了?大夫可是嘱咐你要好好将养几个月的,这种重活还是小的来吧。”(选取的章节是文章最后的幸福片段,但这信服,是经过怎样的凤凰泣血,涅槃重生得到的,尽在文中。)
【人物精析】
里面每个人物个人特色都非常鲜明,有让人爱的义无反顾的;恨的咬牙切齿的;忠心的无以复加的;阴毒的捕捉痕迹的。
荣少谦:是这里唯一干净、大度、善良、正常、有才华的人,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一开始真的以为他又是痴情守候的男二号,谁知,后妈在狂虐完他以后直接扶正了,恩,也好,谁让他确实有如此实力呢。(哎,最大的悬念竟然被揭破了,我果然是剧透一族的。)玩世不恭的荣少谦对连馨宁可谓一见钟情,表面上多情的他看惯了母亲一辈的妻妾争宠,只想在现世中找一个善良体己的女子相伴一生,奈何姻缘错牵,再见面,她已经是自己的大嫂。情根既已深中,他愿意一辈子宠她护她,为她不着痕迹的扶正地位、躲过母亲的诸多责难,避免她看到自己深爱的丈夫与别人燕好而故意跌落水中,在连馨宁真正落魄命悬一线的时候出手相救,察觉连馨宁失忆后,决定就算违背叔嫂伦常也要颂唤骗她一回,一来可以让她千疮百孔的心灵受到一丝慰藉,二来可以圆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那就是与她结为夫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少谦也是温和守理的,他的隐忍又会让读者不忍,最终也感动了后妈作者吧(个人猜想)
连馨宁:原本高贵端庄、温柔如水的女子,也逐渐淹没在这妻妾争斗的洪流中,脏了自己的信仰、智慧、心灵。荣府是一个吃人的地方,住在那里的人在华丽的光环笼罩下渐渐扭曲、迷失自我,只想掌握权势、夺取宠爱。女人在这荣府中不争不抢是坐以待毙,曲意逢迎才是从善如流,荣府华美的外观下,弥漫着腐烂、肮脏的气息,任是最甘甜的清泉,到最后也会变成一谭黑污的死水。一开始的连馨宁是柔顺体贴的,对着丈夫小鸟伊人、体贴入微,对着婆婆小姑低眉顺目、事无巨细,对着小叔子是谦和有礼,退避三舍,这样一个渴望家庭幸福的女子,却在丈夫的虚情假意、道貌岸然被揭穿后,全然崩溃了,变得迟钝、笨拙、歇斯底里、认人不清,她是真诚的,所以学不会青鸾的虚情假意、也没有清华的道貌岸然,所以她在一开始的争斗中一直输输输,她输在她是毫无保留的爱着荣少楼,她不能容忍他对她的不忠,三心二意。当她被复仇之火蒙蔽双眼的时候,她做到了,她牢牢的笼络住了荣少楼的心,哪怕不让他碰他,她在别人的帮助之下,一个一个除掉了之前害她毒她的人,我不喜欢这个时候的她,哪怕她是为了报仇,为了她与少谦的孩子保存自己,我也觉得这个时候的她配不上少谦,至少少谦是光明正大的,虽然她是经历过千疮百孔的伤害后才情系少谦,我也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她,可是看到她也加入到荣府的邀宠争夺战中,我真的很可惜,那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哪里去了。其实我也没有资格责怪她,任何人经历过她那样的折磨与背叛之后,没有陷入癫狂已经是很难的了。
荣少楼:少谦是多情,荣少楼是真的很滥情。(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两者差不多,但如果是我家少谦那就算了,嘿嘿)一开始至少我觉得荣少楼是对青鸾真心,可谁知也只是昙花一现。荣少楼是所有男人劣根性的集结,见异思迁、小肚鸡肠、阴险毒辣、喜欢女子对他千依百顺以满足他的男性自尊,然而又想要每个妻妾都和睦相处,好让他可以恣意的沉醉温柔乡中,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同时也极度的自卑,他受不了原本视他如天对他唯唯诺诺的连馨宁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他永远想粉饰太平,最好女人是不要名分的跟着他,省得他得罪这样得罪那个,得罪之后还要千方百计的去哄自己的妻妾,他是妻管严,但是被逼急了还是会跳墙。以前还同情过他,觉得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原本视如亲生母亲的人,竟然下毒害他,让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忍辱负重,只等反身一击的机会。但是多年的阴谋算计已经磨灭了他仅有的良知,他只爱自己,阻挡自己道路的人,他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赶尽杀绝以后他又会念及以前种种好处而不肯放手,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别扭的个性,委屈着自己同时也折磨着别人。
荣沐华:好喜欢这样的女子,哪怕是庶出的小姐,依然不卑不亢,敢爱敢恨,有自己的个性,觉得她就是探春的翻版,这样的女子是我一直喜欢和向往的,洒脱不做作,无拘无束,如果说少谦用玩世不恭来保护自己的话,那么荣沐华就是真正的水仙,她由始至终都展示着最真的自己,她是孤芳自赏,因为她不屑与那些争风吃醋的女人为伍,她看不过眼就会说,而且夹枪夹棒的让你毫无还击之力,她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魄力,让这个家族的统治者荣太太都不敢对她怎么样。荣沐华是属于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人,所以连馨宁是幸运的。看的最爽的就是连馨宁和少谦一起一唱一和的挤兑荣少楼,真是大快人心。但却不知,这七窍玲珑心的女子情归何处了,为她祝福。
荣少鸿:真正卧薪尝胆可吞吴的,真的要属默默无闻的荣少鸿了,隐忍荣少楼比不过他,伪装少谦还要逊他三分。他将所有人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并不点破,成功的让自己在荣府这个沼泽中置身事外,心无旁骛的专心自己的事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最后让荣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的是他,他巧妙的逼迫荣少楼既不会授人以柄,也不费吹灰之力的将荣少楼逼至绝境,让荣少楼的所有妾室现出原形,又悄然无息的安插眼线为连馨宁排忧解难,心思缜密的男子,让人肃然起敬。文中对他着墨甚少,一开始还以为他会是最邪恶的boss呢,现在反而却变成了谪仙似的人物,少谦的强劲对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对连馨宁动了心,百思不得其解。
秋容:秋荣虽然屈居丫鬟、填房,可是却很有气节,她唯一信服的人是连馨宁,毕竟她为人宽厚会善待自己,她永远是站在最远处默默看着荣少楼的人,就像是空气,她就像是男人必用的香料,用多了渐渐成了。。。惯,突然有一天不见了,也会心烦气躁,她是真正一心为荣少楼的人,哪怕他是那样的恶劣,甚至家道中落后,秋容也依然不离不弃,任他打骂,赚钱养活他,荣少楼在弥留之际死命握住她的手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能是幡然醒悟,这个女人才是自己应该倾心相待的,可最后还是辜负了她,亦或是生时有她陪伴自己至少还没有到凄凉的地步,然而死后,还有谁会陪伴自己走过那阴森的奈何桥?看到秋容想到了《太祖秘史》中的青娅,一样的大方得体,善解人意,在公是自己的左右手,在私一颗真心系君心,然而到头来,终是一场空。
【缘起缘灭】
一切的爱恨纠缠全来自于荣少楼父辈的爱恨纠葛,一样端庄大方、蕙质兰心的夫人,被小妾的斗争磨灭了心智,变的心肠歹毒,上一代的斗争造成了下一代的嫌隙,兄弟阋墙、妻妾的争宠,到头来,终成空,处心积虑的一无所有,抱歉悔恨的郁郁而终,一片痴心的悬梁自尽,知足常乐的逍遥自在。
《阴阳珏》by小手儿也逍遥
[文案]
宫明珏,东凌宫家嫡系四公子唯一的“儿子”,襁褓时期的一场横祸,让她半侧身体严重灼伤,半数筋脉随之尽毁。丑陋至斯,阴阳双面,天生废柴,灵气全无,身为嫡系,却贱如猪狗。
一次无情的家族审判,一次命悬一线被迫跳崖,却意外相遇改变她一生的人。历经残酷的筑筋锻骨淬体,她宫明珏就此重生。
当曾经的少女褪去伪装,脱去稚嫩,修灵气,掌阵法,。。。炼药,风华万千,倾世惊华,引无数男女尽折腰。
然而,真正引导少女女命运的却是一块碎玉。
古老的碎玉解开神秘的枷锁,命运之轮从此运转。
历经万年的生死大战,人应何去何从?稚嫩的双肩又当如何肩负起大道苍生之责?
一笑天下倾,一怒沧海寒,一念震风云,一手撼乾坤。
一切的一切,敬请关注《阴阳珏》。
----我是坑爹片段分割线----
“我是你的什么?”
“你是我的光啊。”
“啊?原来我只是灵素啊!”
“这样,我就可以把你装进身体里了,四肢百骸,无处不在……”
“小野猫,你可知道那些曾经见过本尊真正样貌的人如今都如何了?”
“呵呵,如何了?”
“灰飞烟灭,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本尊倒是可以考虑给你多一个选择……”
“什么选择?”
“嫁给我!”
“我有一个梦,那个梦很小,小到没有爹娘,没有宫家,没有阴阳会,没有四大陆,有的只是——他。”
“神又何妨?魔能如何?我宫明珏从一开始就屏退三界超脱五行,我本阴阳,阴阳本我,天地又能奈我何?”
标签:女强废柴搞笑异世爽文励志
《万千风华》by冰凌无殇
[文案]
她,将军府的嫡女,三王爷的正妃,却是一枚不受宠的棋子,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侧妃陷害,小妾欺负终是香销玉陨,一尸两命。在睁眼,已换了一副灵魂。
她,秦氏总裁的夫人,只因丈夫的陷害,死于一场车祸。一只古镯让她魂穿异世。
一睁眼,什么?居然躺在棺材里,躺在棺材里也就算了,居然还棺中产子?!什么?这孩子还是父不祥?!
好把,上一世她因意外伤了子宫不能生育,这一世就当是老天的补偿好了,从今后儿子就是她的一切。
男人神马的都是浮云,天下美草多的是,带着儿子逍遥去。
再相见,她已不是她,惊才艳艳,风华绝代,却吸引了众多美男的目光,迷了谁的眼,乱了谁的心。
........
“女人,我没给你休书,你永远是我的女人。”某王爷鼻子喷火道。
“你要,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一张,不用感谢我。”某女用小指掏了掏震到的耳朵,不以为意,一副我很好商量的说。
某王爷继续喷火中.
“女人,我是你儿子的爹,以后我来照顾你们。”某帅男情深款款道。
“对不起,儿子是我生的,与你无关,如果硬要说有关,那就是你奉献了一颗打个喷嚏都可以吹走的小蝌蚪,如果你要的话,明年春天我给你捞,你想要多少就给多少,放心吧,我很大方的,不收你银子。”某女翻了个白眼鄙夷道,想抢我的儿子,门没有,窗也没有。某帅男风中凌乱了.
转战儿子:
“儿子,我是你爹,只要你叫我爹,我的一切以后都是你的,比四国皇帝还厉害。”某帅男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一副大灰狼引诱小白兔的样子。
“切,娘亲说了,皇帝都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猪晚,累的跟狗似的,比皇帝还厉害不是比猪狗都不如?小爷是人,才不做畜生。”某小孩不屑的撇了撇嘴。某帅男继续凌乱中.
“女人,只要你嫁给我,我许你皇妃之位。”某皇帝酷酷的说。
“不好意思我对种马不感兴趣,相信那些翘着尾巴等着你的母马会很感谢你的。”某皇帝满脸爆红,无语凝咽.
标签:宝宝宠文女强腹黑复仇王爷
《帝妻赋》by未莳
[文案]
白芷曾经的梦想是天下无敌。
后来她从用拳头征服敌人的男人战场辗转到了
用脑子碾压手拿绣花针的女人战场。
可谓无往不胜。
甚至是对抗这九五之尊的帝王,虽然,这胜利仅仅局限于在……
一句话简介:皇后娘娘狂拽酷炫叼炸天!
小贴士:①.男主绝不是渣男!1V1!HE!双洁
②.本文架空,感情为主,宫斗+战争为辅(作者看不起自己的智商所以真是不好意思说这是宫斗文
标签:女强
《玄清修行记》作者:坑爹式更新
玄清四系低下伪灵根,修行不易。因得到灵兽戒,从此收复七彩幻蝶、寒蚕王、九尾灵狐。
开山立派笑傲三界。从此修行变的精彩万分。修仙等级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
作者自定义标签:扮猪吃虎、随身空间、修真种田
书评:女主性格真是让人喜欢!男主是夜轩吧?希望是他喔!!!感觉不错喜喜(本书评来自网络)
《重生女配是传说》作者:桃花引
文案
这是一个要啥有啥内心土鳖实际上觉得自己是冷艳高贵但是在别人眼里还是土鳖的上神重生成要啥没啥还不知道自己是女配的废柴村姑女配之后发奋修炼想要重回九重天的故事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个样子么那个穿越女主你不要在抱大腿了好不好还有那个穿越女配逆袭不关你的事喂那个两个炮灰你们该领盒饭了好吗男主男配你们是拿错剧本了么等等那个金光闪闪的真的就是我们的上神么传说中的金手指果然名不虚传
其实这就是一个在不断的相爱相杀中拼金手指的故事
内容标签:随身空间女配重生穿越时空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好段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遣兴·其二》古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遣兴·其二》古诗原文及注释
【作品介绍】
《遣兴三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2首。
【原文】
遣兴三首·其二
作者:唐·杜甫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注释】
①塞:边塞。全诗校:“一作寒。”
②马邑州:在今甘肃天水市与成县之间。《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内有马邑州,隶秦州,开元十七年置。
③降虏:指居于秦州一带的少数民族。胡:安史叛军。
④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牢落:稀疏貌。
⑤“邺中”二句:指邺城唐军溃败事。事反覆,全诗校:“一作何萧条。”
⑥诸将:指朝中得宠的大将军们。茅土:指受封为王侯。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于被封者友姿誉。见蔡邕《独断》。
⑦载:发语词,犹乃。载驱:即驱驰。《诗·鄘风·载驰》:“载驰载驱。”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册罩”,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照】
【遣兴三首】杜甫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杜甫生平介绍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作品评论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辅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本事诗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新唐书·杜甫传赞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徐,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诚可信云。
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
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键,陆龟蒙得其瞻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赫世煊俗。后人师拟之不暇,矧合之乎?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是知唐之言诗,公之馀波及尔。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黄庭坚《大雅堂记》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秦观《韩愈论》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
后山诗话
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潜溪诗眼》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然后世学者。当先学其工者,椭神气骨皆在于此。
岁寒堂诗话
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诗只知有绮罗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惟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馀”,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岁寒堂诗话
子美诗奄有古今。学者能识国风、骚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处;识汉魏诗,然后知子美遣词处。
《遁斋闲览》
或问王荆公云: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白之才格词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苕溪渔隐丛话
山谷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沧浪诗话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沧浪诗话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瀛奎律髓
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
杨维桢《李仲虞诗序》
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者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
唐诗品汇
蜀郡虞集云:杜公之诗,冲远浑厚,上薄风雅,下凌沈、宋、每篇之中有句法章法,截乎不可紊;至于以正为变,以变为正,妙用无方,如行云流水,切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是大难以形器求矣。公之忠愤激切、爱君忧国之心,一系于诗,故常因是而为之说曰:《三百篇》,经也;杜诗,史也。“诗史”之名,指事实耳,不与经对言也;然风雅绝响之后,唯杜公得之,则史而能经也,学工部则无往而不在也。
丹铅总录
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艺圃撷馀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累句。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轻浅子弟往往有薄之者,则以其有险句、拙句、累句也。不知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要曰:无露句耳。
诗薮
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会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
诗薮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仲缩。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者也。
诗薮
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继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唐诗镜
杜子美之胜人者有二:思人所不能思,道人所不敢道,以意胜也;数百言不觉其繁,三数语不觉其简,所谓“御众如御寡”、“擒贼必擒王”,以力胜也。五七古诗,雄视一世,奇正雅俗,称题而出,各尽所长,是谓武库。五七律诗,他人每以情景相和而成,本色不足者往往景饶情乏,子美直摅本怀,借景入情,点熔成相,最为老手,然多径意一往,潦倒太甚,色泽未工,大都雄于古者每不屑屑于律故。故用材实难,古人小物必勤,良有以也。
李维桢《雷起部诗选序》
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沉郁瑰琦,巨丽超逸。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占今矣。
唐音癸签
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此皆诸家所无,其他作法之变,更难尽数。
《诗源辨体》
或问:子美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若子美则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故体多严整,语多沉着耳。此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
池北偶谈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杜诗详注凡例》
自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故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宋惟杨大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茧斋诗谈》
诗有以涩为妙者,少陵诗中有此味,宜进此一解。涩对滑看,如碾玉为山,终不如天然英石之妙,
《茧斋诗谈》
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
《茧斋诗谈》
古之人,如杜子美之雄浑博大,其在山林与朝廷无以异,其在乐士与兵戈险厄无以异,所不同者山川风土之变,而不改者忠厚直谅之志。志定,则气浩然,则骨挺然,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者,实有其物,向光怪熊熊,自然溢发。少陵独步千古,岂骚人香草,高士清操而已哉!
《唐诗别裁》
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而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
《唐诗别裁》
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候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家。
《唐诗别裁》
杜诗近体,气局阔大,使事典切,而人所不可及处,尤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斯足以凌轹千古。
《杜诗镜铨》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杜诗镜铨》
少陵绝句,直抒胸臆,自是大家气度,然以为正声则未也。宋人不善学之,往往流于粗率。
瓯北诗话
少陵之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柏》,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砯》,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
《岘佣说诗》
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得其空廓。
三唐诗品
情芳意古,蕴藉宏深,本《小雅》怨诽之音,撰建安疏宕之骨,简蓄不逮古人,沉厉过之。七言骨重气苍,意研律细,诸家评论,以此赅焉。
《唐宋诗举要》
五言长律,作者颇夥,然不能以颢气驱迈,健笔抟捖,则与四韵无大异,不过衍为长篇而已。杜老五言长律,开阖跌荡,纵横变化,远非他家所及。至……七言长律,最为难工,作者亦少,虽老杜为之,亦不能如五言之神化,他家无论也。
1.在古汉语中什么字代表火
应该是离字。
离,八卦之一,象征火。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离卦》的卦象为离(火)下离(火)上,为光明接连升起,焰上有火,明上有光,光芒不断之表象。离卦说明太阳东升西落,人有迎朝归暮,这都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离卦象征太阳,代表光明,为闪电,在身体为眼睛,为心脏,五常之礼仪,带壳之物,外硬内软之物,代表华丽,鲜艳,热情,文明,又为文章,书籍,主文化事业,颜色为红色,方位为正南,时间为夏季,中午9-13点(巳午)时。
2.代表火的字有哪些与火字旁相关的都有火。尤其是:焱[yàn]
烤(kǎo)炖(dùn)燎(liáo,liào,liǎo)
烩(huì)焊(hàn)煜(yù)
燥(sào,zào)烃(tīng)炽(chì)
煳(hú)炱(tái)炭(tàn)
火(huǒ)熔(róng)炀(yáng,yàng)
灭(miè)燃(rán)熠(yì)
烫(tàng)炔(guì,quē)烊(yáng,yàng)
炫(xuàn)爊(āo)煤(méi)
烽(fēng)灸(jiǔ)烀(hū)
燨(xī)烯(xī)炮(bāo,páo,pào)
烙(lào,luò)煊(xuān)炝(qiàng)
煲(bāo)爝(jué)炕(hāng,kàng)
焐(wù)灶(zào)炅(guì,jiǒng)
炙(zhì)焜(kūn)炉(lú)
炊(chuī)煺(tuì)煸(biān)
熳(màn)烨(yè)炼(liàn)
炬(jù)烁(shuò)炸(zhá,zhà)则州
熨(yù,yùn)煽(shān)燧(suì)
熘(liū)焙(bèi)炎(yán)
燔(fán)焰(yàn)炳(bǐng)
烘(hōng)灿(càn)灯(dēng)
炷(zhù)烬(jìn)煨(wēi)
烜(xuǎn)烦(fán)焕(huàn)
烷(wán)焱(yàn)烟(yān)
烛(zhú)灵(líng)灰(huī)
焚(fén)灼(zhuó)煅(duàn)
烂(làn)烧(shāo)焓(hán)
炜(huī,wěi)燠(yù)爨(cuàn)
燹(xiǎn)熄(xī)熛(biāo)
焯(chāo,zhuō)燮(xiè)灾(zāi)
熵(shāng)燚(yì)炯(jiǒng)
炒(chǎo)爆(bào)焖(mèn)
煏(bì)煌(huáng)
3.代表火的字五行中的"五行",是五种运动方式,行就是运动的意思,五行生灭,演化世界.五种方式分别是,金:代表安定,收敛;木:代表生机,萌发;水:代表柔和,流动;火:代表消耗,爆发;土:代表承载,接纳.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图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盯盯贺性为肾脏。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4.寻找文字,含有火字或者代表火的意思灴灵灶灷凯派灸灹灺灻灼灾灾灿炀炁炂炃炄炅炆炇炈炉炊炋炌炍炎炏炐炑炒炓炔炕炖炗炘炙炚炛炜炝炞炟炠炡炢炣炤炥炦炧炨炩炪炫炬炭炮炯炰炱炲炳炴炵炶炷炸点为炻炼炽炾炿烀烁烂烃烄烅烆烇烈烉烊烋烌烍烎乌烐烑烒烓烔烕烖烗烘烙烚烛烜烝烞烟烠烡烢烣烤烥烦烧烨烩烪烫烬热烮烯烰烱烲烳烃烵烶烷烸烹烺烻烼烽烾烿焀焁焂焃焄焅焆焇焈焉焊焋焌焍焎焏焐焑焒焓焔焕焖焗焘焙焚焛焜焝焞焟焠无焢焣焤焥焦焧焨焩焪焫焬焭焮焯焰焱焲焳焴焵然焷焸焹焺焻焼焽焾焿煀煁煂煃煄煅煆煇煈炼煊煋煌煍煎煏煐煑炜煓煔煕暖煗煘烟煚煛煜煝煞煟煠煡茕煣煤焕煦照煨烦煪煫炀煭煮煯煰煱煲煳煴煵煶煷煸煹煺煻煼煽煾煿熀熁熂熃熄熅熆熇熈熉熊熋熌熍熎熏熐熑荧熓熔熕熖炝熘熙熚熛熜熝熞熟熠熡熢熣熤熥熦熧熨熩熪熫熬熭熮熯熰热熲熳熴熵熶熷熸熹熺熻熼熽炽熿燀烨燂燃焰燅燆燇灯炖燊燋燌燍燎燏磷燑烧燓燔燕燖燗燘烫燚燛焖燝燞营燠燡燢燣燤燥灿燧燨燩燪燫毁烛燮燯燰燱燲燳烩燵燶燷燸燹燺熏烬燽焘燿爀爁爂爃爄爅爆爇爈爉爊爋爌烁爎爏炉爑爒爓爔爕爖爗爘爙爚烂爜爝爞爟爠爡爢爣爤爥爦爧爨爩。
5.火代表什么意思金木水火土的火,是阴阳五行的一行。
火性人,面上尖中宽,多丰满,色偏红。走路摇摆,行动急速,说话声音尖多破,舌音重,毛发稀疏,气度岸然。生气时,面红耳赤。火性分阳火阴火,形同,而气质清浊随心性变化。
阴火性,急躁多贪,喜虚荣,好夸张,行多狂妄,奔高贪好,争名逐利。外明内暗,见人不见己,知进不知退,得理不让人。常以屑琐细故,致使全家不欢。欺负老实人,吹毛求疵,好争理,喜奉承。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做事虎头蛇尾,态度拘谨,行多过失,屡改屡犯。老年多昏馈。
阴火好恨,恨的表现:
1.个人利益被伤害,气愤得不到发泄时的心情。
2.内心潜藏着不满,伺机报复;满足不了私欲,便耿耿于怀。
3.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有触动,便引起愤恨的火焰。
4.愈得不到发泄,埋藏在心底里的祸源愈强烈,一旦爆发,便可酿成大祸。
5.恨的特点:隐而后发,一发便易引起狂涛巨浪,往往存有预谋。
阴火内存,恨多伤心,心跳心慌,头晕目眩,惊怖不眠,甚者神经错乱,颠狂谵语,暗哑疔疮危及身命,这是受阴火之害。
要想愈病,必须化阴火为阳火,以辞让为心,责己达时。
阳火即是真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达理,温恭安祥,守礼守分,文采节制,表度有章,聪明谦让,举止大方,事无巨细,考虑周详。能高瞻远瞩明理达时,有“无入而不自得”之象。所以先生说:“火是拨正的。”古今创制大经大法的伟人哲士,皆是阳火性的功能。
阳火的核心是“明理”。不明理就等于在黑暗中走路,随时有落进陷阱的危险。先生说:“世界是个万迷阵。”财色名利,权势地位,以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其诱惑力是非常强的,一旦失足,陷入其中,便可断送了个人的一生,悔恨莫及。只有明理的人,才不会被这些奢侈繁华,扑朔迷离的假像所迷惑,所以“明理”是黑暗中的明灯,它会指示人们走一条永无懊悔的坦荡之路。处事通情达理,为人光明磊落。明理者自会达时,达时者当能契机。
阴火的根子是“争贪”二字,试看古今中外,有多少恶贯满盈、身败名裂的人,不是被争贪二字拉入陷阱而走上绝境的呢?想当年,他们又何尝不是手握权柄,富甲一方的耀眼人物?贪财者往往不择手段,无不损人利己,以私害公。原来,贪得无厌,欲望无穷,是阴火的特点,而争功争理是阴火的本能。凤仪先生说:“争理火就外攻。”既伤人又害己,伤人则是由于争理,破坏了人我关系;害己乃是觉得自己有理,错在对方,心中过不去,想不开,耿耿于怀,无明之火上炎,心脏必然受病。争功的人,多因私心膨胀,名利第一。其实,越是争功,越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不但败坏声誉,且染污了心灵。所以先生说:“为自己争功的,正是败德败道之苗。”
黏滞性是阴火的又一特点,遇物黏物,遇情黏情,情牵物累,不能自拔,必以真火方能断之。先生说:“真刚就是真火。”
先生说:“人得知进知退,若打算化火性,一退就化啦。若一味的前进,哪能化火。”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
《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释读】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意思就是:我的盾牌坚固无比,什么矛都不能将它刺破
希望能够帮到你绝对原创
2.矛盾论的主要内容矛盾论是***哲学代表著作。
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
后作者作了部分补充、删节和修改,于1952年暂收入《***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②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蔽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③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④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⑤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黄甫绩,字功明文言文答案大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
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埋庆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
孝宽闻而对之流宏液碧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
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
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隋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
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
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
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
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
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
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
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
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能克躬励己克:克制B.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引:推荐C.臣请预戎行预:参加D.顾问不绝顾:照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绩三岁而孤坐而待强援B.以臣度之俄以病乞骸骨C.为外祖韦孝宽鞠养为虚伪之辞D.尝与诸外兄弈棋绩与子元书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B.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C.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D.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甫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外祖父韦孝宽抚育他。韦孝宽虽然很严厉,可是对皇甫绩因下棋而耽误学业没有过多指责。
B.卫剌王作乱的时候,皇甫绩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逃走,反而奋勇赴难,因此受到文帝的嘉奖。C.皇甫绩在隋朝曾历任豫州刺史、都官尚书、晋州刺史、苏州刺史,后来在打败叛军后又出任信州总管和十二州诸军事之职。
D.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两军相持之时,送上酒肉。后来在收阅皇甫绩书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绩谢罪。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4分)②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
(3分)(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皇甫绩“忠于皇室”的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参考答案】5.D(顾:拜见)6.A(A而:表修饰,连词;B以,按照,介词/因为,介词;C为,被,介词/说,动词;D与,和,介词/给,动词)7.C8.B(是受到周武帝的嘉奖,而不是文帝)9.(1)①我实在平庸,又见识浅陋,对国家无益,因此常想冒着危难来报答国家的大恩。
(鄙,见识浅陋、粗俗,犯,冒、冒着,各1分;“无益于国”,状语后置句1分;大意1分)②文帝嘉奖他的壮志,慰劳他,然后派遣他去。(嘉,嘉奖、赞赏,老,慰劳、劝勉、鼓励,各1分;大意1分)(2)①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
(卫刺王作乱,百官逃散,而皇甫绩特意奔赴京城救急)②“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
(皇甫绩献计平陈,并主动请缨,要求前往)③“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皇甫绩责其“作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并劝其“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皇甫绩严词拒绝顾子元的拉拢,并劝顾子元早日归降)[3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找出的事例能体现皇甫绩的“忠于皇室”,即可给分。
]【补充细则】事例引用原文不完整,酌情扣分;两个事例有一个不完整,最多只能得2分;如果学生分了三点,只看前两点给分。【参考译文】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
皇甫绩三岁就成了孤儿,为外祖父韦孝宽所养育。他曾与诸位表兄下棋,韦孝宽因他懒于学业,用严格的训令来督促他。
但可怜他年幼丧父,特别原谅他。皇甫绩叹气说:“我没有父母教训,被外祖父抚育,如不克制自己,自我勉励,怎能。
4.文言文——扬朱冶大不冶小是治大不治细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
梁王曰:“先生有一妻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对曰:“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棰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棰而随之,则不能前矣。
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谓矣。”
[1]太白译文:杨朱去见梁王,夸口说治理国家易如反掌。梁王说:“您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妾,尚且不能把她们管好;三亩大的菜园子,您都不能把草锄草掉。
还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这是什么道理呢?”回答说:“您见过牧羊人吧?有成百只的羊群,派一个五尺高的小孩子,扛起鞭子跟在羊群后面,说往东就往东,说往西就往西。假如让尧帝也牵一只羊,让舜帝扛起鞭子在后面跟着,那羊群就不会听话往前走了。
而且我还听说,一口吞下大船的鱼,从来不到水的支流里去游泳;鸿鹄飞得很高,从来不会翔集于污水边。这又是为何呢?是由于它们的目标更加远大呵!黄钟大吕这种音调,不能伴奏那些繁杂凑合的舞曲,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声调节奏过于稀疏呵!所以说,将要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不会去顾及琐屑的生活小事,要成就大功业的,就不会去纠缠小的利益。
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呀!”[2]关于杨朱,姓杨,名朱,字子居。战国人,后于墨翟。
杨朱曾经和学者禽滑厘辩论其学说,杨朱学说的要旨在于“爱己”,所谓“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刚好和墨子的“兼爱”学说相反。[3]事物巨细大小,本来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它们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看,首先彼此是相通的,其次情形又往往相互区别。按照矛盾论讲,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成大不成小,这说法就很难成立。
然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治大不治细,这观点却又能成立。杨朱在这里的本意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抓住其要害和本质。
也就是毛主席说的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列御寇先生用此寓言想说明什么呢?一是国主者必须抓大放小,人臣揽细而不可望高,大家居于本职。
儒家典型的思想。[5]推论1:所谓成大事者可不拘小节。
[6]推论2:善拘小节者必陷于琐屑,甚者不可自拔。或者进一步说,胸无大志者必趋实事,苟安一世。
[7]推论3:空怀抱负而被现实纠缠者,当醒悟![8]因为可以不拘小节,一心想成大事者,往往会变成大智大勇,甚者称为千古枭雄;纵观历史,大智大勇者,又往往是性格分裂得非常明显的人,功过是非一大堆。正是那“不拘小节”造成的。
[9]因为陷于琐屑不可自拔者,往往错失良机,成为千古悲叹的人物。[10]治大不治细,往往成为懒人的哲学。
5.请问《实践论》和《矛盾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践论》是***哲学代表著作。
是一篇讨论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文章。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并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矛盾论》阐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倾向;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论》对中国的革命及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这一哲学理论又将推动我们认知科技时代,指导并促进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拼音:jiāntīngzémíng,piānxìnzéàn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扩展资料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关于本次污到爆的巨细文和文言文那个字代表火的意思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黎明觉醒白蜡木采集策略 黎明觉醒白蜡木在哪里获得 材料采集攻略
2023-06-26 / 19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26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10MB
2023-06-26 / 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