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沈惟敬和明朝市中无赖沈惟敬简介,日本怎么看沈惟敬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我更觉得这不是“忽悠”,因为我们首先要明白沈惟敬只是个平民老百姓,虽然是个商人,但是却恰恰是他的“忽悠”为当时明朝的兵力筹备拖延了时间,当时日本进攻朝鲜,可以说朝鲜都处于风雨飘摇中了,因此才来明王朝求援,但当时明王朝可以说自身的情况也不怎么好,所以万历皇帝本来就没打算要开战的,更多的则是想要去谈判,因此沈惟敬出现了,可以说他所谓的“忽悠”不单单在朝鲜国王面前展示了大国应有的不卑不亢,而且在日本面前还展示了大国应有的风采,也恰恰是他的“忽悠”为明王朝的缓兵积攒了时间,只是他最终还是个商人,不晓得在国家利益面前是半点都不允许退让的,所以在第二次谈判之后就被万历皇帝给杀了。
沈惟敬是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的一个普通商人,但他却是在《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上被作者称作为“大忽悠”,可以说也是非常的唤瞎汪神奇,可以说如果他没有选择参加万历朝神册鲜战争的话,那么可能就真的是会被遗忘在历史的浪潮里,恰逢在万历二十年的时候,日本大举进攻朝鲜,可以说没过多久,朝鲜大片国土就因此而沦陷,于是朝鲜就向宗主国明朝求助,可以说当时万历皇帝也是给予了回复,那就是出兵收复,但真实的想法却是想要直接谈判,因为当时国内的情况已经不再允许发生战争了,但这个谈判的人要选谁呢?当时兵部尚书就决和仔定了张榜寻找人才,也恰恰是因为这样,沈惟敬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可以说沈惟敬的第一次“忽悠”为明军延缓了时机,他当时首先面对是朝鲜君臣,可以说当时最主要的则是安抚,所以就夸大了明军的...数量及实力,给予朝鲜上下安稳的心,接着则是与日本人的谈判,可以说他在与日本人谈判的时候显得不卑不亢,尽显大国的风采,当时日本人因此还被唬住了,着实也是个能人,可以说这次在与日本人的谈判中极大的延缓了时间,为明军的筹备拖延了时机,也是有功的。后来因为日本与明朝都觉得彼此不能消灭对方,所以就开始了第二次谈判,可以说也恰恰是这次谈判里沈惟敬被万历皇帝所杀。
可以说沈惟敬在与日本的谈判中是具有功劳的,但他只是个商人,对于国家间的大局观不懂,所以在第二次谈判中选择了退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所以才会被万历皇帝最终给杀了。
沈惟敬事,见《明史.列传第二百八.外国一.朝鲜》:
七月,兵部议令驻札险要,以待天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而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江,请援之使络绎于道.廷议以朝鲜为国籓篱,在所必争.遣行人薛潘谕昖以兴复大义,扬言大兵十万且至.而倭业抵平壤,朝鲜君臣益急,出避爱州.游击史儒等率师至平壤,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中朝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八月,倭入丰德等郡,兵部尚书石星计无所出,议遣人侦探之,于是嘉兴人沈惟敬应募.惟敬者,市中无赖也.是时秀吉次对马岛,分其将行长等守要害为声援.惟敬至平壤,执礼其卑.行长绐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不久当还.以大同为界,平壤以西尽属朝鲜耳."惟敬以闻.廷议倭诈未可信,乃趣应昌等进兵.而星颇惑于惟敬,乃题署游击,赴军前,且请金行间.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明年正月,如松督诸将进战,大捷于平壤.行长渡大同江,遁还龙山.所失黄锋扮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并复,清正亦遁还王京.如松既胜,轻骑趋碧蹄馆,败,退驻开城.事具《如松传》.初,如松誓师,欲斩惟敬,以参军李应试言而止.至是败,气缩,而应昌急图成功,倭亦乏食有归志,因而封贡之议起.应昌得倭报惟敬书,乃令游击周弘谟同惟敬往谕倭,献王京,返王子,如约纵归.倭果于四月弃王城遁.时汉江以南千有余里朝鲜故土复定,兵部言宜令王还国居守,我各镇兵久疲海外,以次撤归为便.诏可.应昌疏称:"釜山虽濒海南,犹朝鲜境,有如倭觇我罢兵,突入再犯,朝鲜不支,前功尽弃.今拨兵协守为第一策,即议撤,宜少需,俟倭尽归,量留量戍."部议留江浙兵五千,分屯要害,仍谕昖搜练军实,毋恃外援.已而沈惟敬归自釜山,同倭使来请款,而倭随犯咸安,晋州,逼全罗,声复汉江以南,以王京,汉江为界.如松计全罗饶沃,南原府尤其咽喉,乃命诸将分守要害.已,倭果分犯,我师并有斩获.兵科给事中张辅之,辽东都御史赵耀皆言款贡不可轻受.七月,倭从釜山移西生浦,送回王子,陪臣.时师久暴露,闻撤,势难久羁.应昌请留刘綎川兵,吴惟忠,骆尚志等南兵,合蓟,辽兵共万六千,听綎分布尚之大丘,月饷五万两,资之户兵二部.先是,发帑给军费,已累百万.廷臣言虚内实外非长策,请以所留川兵命綎训练,兵饷令本国自办.于是诏撤惟忠等兵,止留綎兵防守.谕朝鲜世子临海君珒居全庆,以顾养谦为经略.九月,昖以三都既复,疆域再造,上表谢恩.然时倭犹据釜山也,星益一意主款.九月,兵部主事曾伟芳言:"关白大众已还,行长留待,知我兵未撤,不敢以袜唯一矢加遗.欲归报关白卷土重来,则风不利,正苦冬寒.故款亦去,不款亦去.沈惟敬前于倭营讲购,咸安,晋州随陷,而俗恃款冀来年明史1874不攻,则速之款者,正速之来耳.故款亦来,不款亦来.宜令朝鲜自为守,吊死问孤,练兵积粟,以图自强."帝以为然,因敕谕昖者甚至.二十二年正月,昖遣金晬等进方物谢恩.礼部郎中何乔远奏:"晬涕泣言倭寇猖獗,朝鲜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倭语悖慢无礼,沈惟敬与倭交通,不云和亲,辄曰乞降.臣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诏兵部议.时廷臣交章,皆以罢封贡,议战守为言.八月,养谦奏讲贡之说,贡道宜从宁波,关白宜封为日本王,谕行长部倭尽归,与封贡如约.九月,昖请许保国.帝乃切责群臣阻挠,追褫御史郭实等.诏小西飞入朝,集多官面议,要以三事:一,勒倭尽归巢;一,既封不与贡;一,誓无犯朝鲜.倭俱听从,以闻.帝复谕于左阙,语加周复.十二月,封议定,命临淮侯李宗城充正使,以都指挥杨方亨副之,同沈惟敬往日本,王给金印,行长授都督佥事.二十三年九月,昖奏立次子珲为嗣.先是,昖庶长子临海君珒陷贼中,惊忧成疾,次子光海君珲收集流散,颇著功绩,奏请立之.礼部尚书范谦言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许.至是复奏,引永乐间恭定王例上请,礼臣执奏,不从.二十四年五月,昖复疏请立珲,礼部仍执不可,诏如议.时国储未建,中外恫疑,故尚书范谦于朝鲜易封事三疏力持云.九月,封使至日本.先是,沈惟敬抵釜山,私奉秀吉蟒玉银好灶,翼善冠,地图,武经,良马.而李宗城以贪淫为倭守臣所逐,弃玺书夜遁.事闻,逮问.乃以方亨充正使,加惟敬神机营衔副之.及是奉册至,关白怒朝鲜王子不来谢,止遣二使奉白土绸为贺,拒其使不见,语惟敬曰:"若不思二子,三大臣,三都,八道悉遵天朝约付还,今以卑官微物来贺,辱小邦邪?辱天朝邪?且留石曼子兵于彼,候天朝处分,然后撤还."翌日奉贡,遣使赍表文二道,随册使渡海至朝鲜.廷议遣使于朝鲜,取表文进验,其一谢恩,其一乞天子处分朝鲜.初,方亨诡报去年从釜山渡海,倭于大版受封,即回和泉州.然倭方责备朝鲜,仍留兵釜山如故,谢表后时不发,方亨徒手归.至是,惟敬始投表文,案验潦草,前折用丰臣图书,不奉正朔,无人臣礼.而宽奠副总兵马楝报清正拥二百艘屯机张营.方亨始直吐本末,委罪惟敬,并呈石星前后手书.帝大怒,命逮石星,沈惟敬案问.以兵部尚书邢玠总督蓟,辽;改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经理朝鲜;佥都御史杨镐驻天津,申警备;杨汝南,丁应泰赞画军前.五月,玠至辽.行长建楼,清正布种,岛倭窖水,索朝鲜地图,玠遂决意用兵.麻贵望鸭绿江东发,所统兵仅万七千人,请济师.玠以朝鲜兵惟娴水战,乃疏请募兵川,浙,并调蓟,辽,宣,大,山,陕兵及福建,吴淞水师,刘綎督川,汉兵听剿.贵密报候宣,大兵至,乘倭未备,掩釜山,则行长擒,清正走.玠以为奇计,乃檄杨元屯南原,吴惟忠屯忠州.六月,倭数千艘泊釜山,戮朝鲜郡守安弘国,渐逼梁山,熊川.惟敬率营兵二百,出入釜山.玠阳为慰藉,檄杨元袭执之,缚至贵营,惟敬执而向导始绝.七月,倭夺梁山,三浪,遂入庆州,侵闲山.统制元均兵溃,遂失闲山.闲山岛在朝鲜西海口,右障南原,为全罗外籓,一失守则沿海无备,天津,登,莱皆可扬帆而至.而我水兵三千甫抵旅顺,闲山破,经略檄守王京西之汉江,大同江,扼倭西下,兼防运道.八月,清正围南原,乘夜猝攻,守将杨元遁.时全州有陈愚衷,去南原仅百里,南原告急,愚衷不敢救,闻已破,弃城走.麻贵遣游击牛伯英赴援,与愚衷合兵,屯公州.倭遂犯全庆,逼王京.王京为朝鲜八道之中,东阻乌岭,忠州,西则南原,全州,道相通.自二城失,东西皆倭,我兵单弱,因退守王京,依险汉江.麻贵请于玠欲弃王京退守鸭绿江.海防使萧应宫以为不可,自平壤兼程趋王京止之.麻贵发兵守稷山,朝鲜亦调都体察使李元翼由乌岭出忠清道遮贼锋.玠既身赴王京,人心始定.玠召参军李应试问计,应试请问庙廷主画云何.玠曰:"阳战阴和,阳剿阴抚,政府八字密画,无泄也.应试曰:"然则易耳.倭叛以处分绝望,其不敢杀杨元,犹望处分也.直使人谕之曰沈惟敬不死,则退矣."因请使李大谏于行长,冯仲缨于清正,玠从之.九月,倭至汉江,杨镐遣张贞明持惟敬手书往,责其动兵,有乖静候处分之实.行长,正成亦尤清正轻举,乃退屯井邑.麻贵遂报青山,稷山大捷.萧应宫揭言:"倭以惟敬手书而退,青山,稷山并未接战,何得言功?"玠,镐怒,遂劾应宫恇怯,不亲解惟敬,并逮.
后人在《中日万历之战》中关于沈惟敬的描述(节选):
至此,中朝...与日军进入相持阶段。根据《日本战史》的介绍,初入朝鲜时日军数量为9万6千余人,当各队重新集结于汉城时,只有不到5万3千人,减员4万3千余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五。
关于减员原因,日本史料的说法是由于水土不服,病死占大部分。但朝鲜和日本同处东亚,气候环境较为相似,水土不服一说,难以令人置信,况且也没有任何关于瘟疫流行的记录。
总之,本人相信大多数死亡日军应该都死于战事。
日军减员很严重,再加上粮仓被焚,军心越来越不稳。而明军在碧蹄馆之战后锐气受挫,而且兵力少于日军,并不具备再次决战的条件。既然双方都不想打,那么就有了和谈的可能。
明朝方面的和谈代表是浙江人沈惟敬。
沈惟敬是一个很奇怪的角色,他既非明朝官员,又不具有外交谈判才能。只是由于他长期从事与日本的贸易,并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而被兵部尚书石星赏识,临时被封为神机营游击将军军衔,负责议和事宜。正史在介绍沈惟敬时多采用野史笔法,称其为不法商人,无赖子。
例如《明史?朱国祚传》提到,朱国祚曾对当时的兵部尚书石星谈到沈惟敬:“此我乡曲无赖,因缘为奸利耳,公独不计辱国乎?”
早在万历二十年秋,也就是平壤之役前,沈惟敬做为兵部的全权代表就曾与小西行长谈判议和。小西行长也是商人出身。两位商人相遇,自然十分对路,谈起军机大事就像谈生意一样讨价还价一番。
当时的谈判内容没有任何记录,大致是以大同江为界,江东归日本,江西归朝鲜,明朝对日本进行封贡等等。这个协议并没有通报到高层。恰好当时朝中主战派占了上风,李如松遂率领大军一路开向朝鲜。沈惟敬当时被一心主战的李如松扣留在军中。
却说此时明军和日军陷入僵局后,主和派又卷土重来,沈惟敬再次受到重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十五日,经略宋应昌派沈惟敬至汉城与小西行长达成了四点协议:1、明派使节去名护屋会见丰臣秀吉;2、明军撤出朝鲜;3、日军从汉城撤军;4、交还二王子及其被俘官吏。
为了监督日军南撤,宋应昌派参将谢用锌、游击徐一贯等带百余随从,同沈惟敬组成明朝使团与日军一道南撤。日方有此使团通行,自然也再不担心明军和朝鲜军的追击。
四月十八日,日军全部撤离汉城,李如松于十九日率明军及朝鲜军进入汉城,五月十五日渡汉江进至庆州。李如松在庆州对明军、朝鲜军和朝鲜义兵作了部署之后,便返回京城。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
五月八日,丰臣秀吉在名护屋会见了到达日本的明朝使团。
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就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之间进行。丰臣秀吉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1、迎明帝公主为日本天皇后;2、发展勘合贸易;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4、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5、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沈惟敬一口答应了这丧权辱国的七条建议,但对同行的谢用锌、徐一贯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明朝使者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建议,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大明皇帝最后批准。
就这样,在两位奸商欺上瞒下的斡旋后,双方几乎要达成外交史上最为荒唐的“鸡同鸭讲”协议。于是日本派谈判代表小西如安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二小西如安也早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
小西如安到了北京后,与石星进行了谈判,一口答应了石星提出的三项条款:1、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和对马;2、只册封而不准求贡;3、与朝鲜修好不得侵犯。
当时兵部还和小西如安进行了详细的对谈,小西如安欺明朝人不懂日语信口答应。这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明朝君臣大为满意。明神宗立即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按小西提供的名单册封了日本国大臣。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九月三日,丰臣秀吉穿戴明朝使者送去的册封衣冠,出殿接受册封。
沈惟敬等人呈上明帝诏书和赠与的金印,丰臣秀吉欣然接受,并设宴款待明使。后丰臣秀吉召承兑等懂汉语的僧人为其用日语宣读明朝的册封诏书。
诏书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这封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为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
丰臣秀吉听到“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一句时,暴跳如雷,摔诏书于地说:“不是明帝乞和封我为大明皇帝吗?日本国,我欲王则王,何待明虏之封?”接着丰臣秀吉便要将小西行长治罪,并立即把中朝使团驱逐出境。就这样,历时两年的议和闹剧,彻底破裂了。
沈惟敬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他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由另一使臣递交朝廷。这道假冒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再加上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度备战的消息,明神宗方知上当受骗,大怒,当即下令把兵部尚书石星下狱问罪,并命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沈惟敬以一小小使臣身份,在两国间开出了这样大的国际玩笑,惹来杀身之祸完全是咎由自取。
《明史》中,未为石星立传,有关石星的事迹,散见于《明史-朱国祚传》、《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一》等处。石星一生从政四十年,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给事中、大理丞、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也算颇有政绩。但在万历朝鲜战争中,他作为兵部尚书,轻信奸人沈惟敬委之以和谈重任,结果为沈惟敬所误,几乎坏了大事,虽然最后明朝联军奋勇作战,大败日军,但石星毕竟难辞其咎,被首辅赵志皋等攀诬,最后石星病死狱中。估计这是明史未为石星立传的原因。
人物介绍
明朝的万历20年(1592年),日本的实际掌权者丰臣秀吉出兵15万侵略朝鲜。4月12日,渡过对马海峡,13日凌晨抢摊登陆,5月2日,拿下了朝鲜的首都汉阳,那时候的朝鲜是明朝的属国,重文轻武加上常年不打仗,对于突如其来的十几万虎狼大军,全国只组织了两次象样的抵抗,上阵的...,一次仅仅八千余人,一次一万人稍多。
明朝准备任用李如松为朝鲜方面军总**。他是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李成梁和五个儿子、三个兄弟合称李门九虎,为明后期重要的军事人物)。但是当时李如松正率辽东军在宁夏平叛,正到了关键时刻,马上宁夏战事一结束李如松便会率领辽东军会合南方调集的...时刻准备入朝。
朝鲜国王李V(yán)虽然晕头,却没转向,赶紧向明万历皇帝求救。于是万历决棚燃定出兵援朝。
宁夏未平,需要拖延时间。石星(时任兵部尚书)东找西找找来了沈惟敬。在石星推荐下,朝廷给他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派到朝鲜战场上去忽悠日本人,拖延时间。
沈惟敬到了朝鲜后借自己天国上朝的特使的身份,说:‘我是代表大明皇帝来的(基本没错)其次,他善用兵法(基本上胡扯)希望朝鲜国王不要担心,大明的援军很快就到(确实如此),有七十万人(呵呵)把朝鲜日本两方都给忽悠住了。他一方面安抚朝鲜君臣说天兵很快就会来救,一方面对日本将领不屑一顾的威胁,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把朝鲜局势给拖延下来。
接着李如松入朝,他带兵在朝鲜连战皆捷,收复平壤。但在汉城一带孤军深入,被日军包围。他处乱不惊,以三千孤军和精良的火器沉着应战,抵挡住了两万多日军的多次进攻,一直坚圆昌持到援军到来。
这次汉城被围(也叫碧蹄橘和扒馆之战,在日本被大书特书,宣称为碧蹄馆大捷;朝鲜史上称中朝联军以少胜多,也叫碧蹄馆大捷),给了石星之流一个口实,打日本并非轻松之事。于是,跟日本议和就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个时候其实双方都已经打的很艰难了,战线维持在汉城附近。丰臣还是极力要求继续进攻的,可是日军一线的作战部队和将领都已经疲惫不堪,而明军方面由于朝鲜***松散的组织,后勤也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个时候石星也希望见好就收,谈判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可以下的的台阶。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
过程谈判代表的人选肯定是沈惟敬。
谈判初期,日军先是主动让出了已经被他们蹂躏成废墟的汉城。之后丰臣秀吉提出了7个不切实际的条件(割让朝鲜四道、明日通好等)。沈惟敬一一答应,答应后他并没有如实汇报,而是说他已经说服日方。
万历22年(1594)十二月七日,日使者内藤如安前来兑现承诺。十二月十九日,石星提出了真正的条件:日军撤退、封丰臣秀吉为王,永不侵犯朝鲜。
丰臣秀吉得到的关于谈判结果的汇报,是明朝主动乞求和平,承认他为大明王,管理包括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跟万历平起平坐。诏书读到一半时,他愤怒地说:我当王还用你们来封?(吾欲王则王)
李如松一直盯他盯的很紧,最后李如松手下一名军校带着一队骑兵,在沈惟敬偷偷溜去日军大营的路上把他抓获,拿回京师。再说石星在狱中抑郁交加,不几日便绝食身亡,沈惟敬确是该吃吃该喝喝,一直在狱中待到了2年以后壬辰倭乱结束,明庭秋后算帐,处理了一大批诸如汉奸,逃兵,作战不力的将领时,沈惟敬这时人头落地,一代“豪杰”终于烟消云散。
第五部第十八章。
沈惟敬(1537年~1599年),字宇愚,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人。以经商为生,精通日语。万历朝鲜战争时期明朝使臣。并尺1592年应募入平壤日营,与日将小西行长谈判,为明军东援争返蔽亩取时间;1593年起与日本官员小西飞等和谈,在明神宗与丰臣秀吉之间上下其手,1596年因丰臣秀吉拒绝册封而谈判破裂,翌年他被逮捕下狱,1599年处斩。
《明朝那些事儿》,网络连载人文社科历史作品,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曾为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2018年5月24日出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漏森综合处处长。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21日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6-26 / 19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26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10MB
2023-06-26 / 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