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性108式名称和动作图解这个问题,传统吴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磨宽局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巧巧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1873),幼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为雇工,学。。。太极拳,壮年返里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为了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逐渐删改原有发劲、纵跳、震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子,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两子,杨班侯和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多次与人交手将对方打残打伤,因此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客观上为太极拳树立了威名并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也因其性格偏执极少授徒,所以传承者很少,目前闻者有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1928年后,健侯之子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也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瞎让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主要是技击作用。
3.吴式太极拳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虽架式小巧,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得其大概,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佳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李圣端、陈兰亭、郝中天、郑月南、王老延、陈固安、吴文翰等都是武式太极拳高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上述8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8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太极拳十三字行功诀
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口诀: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太极推手之---十三字行功诀(注解)
掤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掤的姿势要两臂圆撑,高与肩平,作一圆形:分单掤和双掤,单掤是左臂或右臂抬高与肩平,作半圆状,手指与肩头平;双掤是左右臂同时动作如上述。撑的主要意义是在两肩下腋部好象放有两个弹簧,两臂如在弹簧之上,被弹簧力支撑起来,按之则落,抬之则起,随高则高,随低则低,攻时能发出弹簧性弹力。(即以机警的动力,向外抖发出去这叫做弹劲)这样的弹劲在静时要含而不露,动的时候就要抖出去,要做到得机即发,不得机即守。这种劲路运用演变得手后,与敌角斗,随时都搏毁差有力的反射作用,俗说:劲在不发动时,似棉裹铁,软中有硬,做到软而能刚和刚柔相济。这种弹簧性的支撑活力,能在静动虚实里应用出来。
搭手履开挤撑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此可说明用挤的手法,如和对方互搭右手时,就用右手按住对方的右腕,同时左手也按着对方的肘部,顺着对方的来势向着横侧方履之,叫对方的掤式失去作用,到这时急反出左手,用左手背向对方的右肩下击去,并且右手按住左手腕,加以辅助之力发击之,也就是用两手之力合力发出,这样叫对方难以还手。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按手用着似倾倒”用双手向外齐推,左太极拳中叫做按,用法是双手向对方的腹上胸下或者在已将对方的掤式封闭后来使用。用的时候双手按去,急进步向对方的裆中冲进,同时用身子倾扑的式子来倍加推力,也就是用全身的力量加在对方身上。“二把采住不放松”是说明和对方搭手时,如果把对方的手臂抓捋住,就不可松,不叫对方的手腕脱开,从而好使用自己的手法进取。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来势凶猛挒手用”是讲挒的手法,如果对方进击之势凶猛,我就急用一手找对方的腕,一手找对方的肘,要是得手,就急用力向侧后方猛带之。“肘靠随时任意行”就是说如果我使用挒法把对方身子捋带过来,可是对方趁着我的捋带力量用肩部向我撞靠而来,我就急用采住对方肘部的手顺对方靠击之势,用屈肘的着法向外横击,并且转侧身体来增加横肘的力量,叫对方被肘靠跌出。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此可说明采挒肘靠都能运用余旁纯熟了,在和对方交手时,就可以得心应手,对方虽然艺高,自己也所惧了。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拳诀上说:近人先进身,身手齐到才为真。就是说既然不怕敌,就不避敌,如果畏惧迟疑,是技击上最大的缺点,所以在和对方交手时要能上前迫近,能够迫近对方才可以发着进手,先发制人,但是迫近时,必须把自己的三前顾住,把对方使用进攻的七个部位注意到。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如果对方用先发制我,逼近我身打来,我急转身闪开我的正中部分,使对方着法落空,同时我急向对方的侧身进击。也就是取对方的横线,要拿住对方的横线,作为我的正中线进攻。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此基皮名说明太极拳的体用法,有十三个字为他的主体,这十三个字,字字有法,法法使用。必须切磋琢磨下功夫,才可以得到它的妙用。
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在推手时,如遇对方的掤式很严密,两肩腋下的弹簧性知觉很灵敏,随动的功夫也很严密的情况,就只有采用人(入)手的方法,叫对方不得还手为是,如只用粘沾不离(听劲)不易得势。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和对方相接,如遇对方掤式不易攻入,就要采挒的手法,如果已经被我抓捋住,我急向右带或者趁机进用其他手法,因为迟则变,疑则慢,都容易被对方乘机攻入。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四正就是四个正方,四隅就是四个斜角。在和对方交手当中,我一面要主动地把持着四个正方,一面要寻找对方的四个斜角,为的是转移对方的正方,先破他的中心动,假如对方守住了他的四正,我就设法变动自己的正方,来找对方的四隅进击。总起来说,就是用我的正面来袭击对方的侧面,所以叫做“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是说明先发制人的方式,不是以静待动的方式。如果对方距我太远,当然可以以静待动,假若已经临近,或是偶然接上手的时候,即应先发制人。
履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在太极拳中,履和挤归为一法,因为有履必有挤,如将对方的掤式履开,即可以趋势使用挤法进攻。肘靠是说明用肘肩胯来靠击对方时,必须进攻在对方的足跟之前,如在对方的左侧,就进右脚;如果在对方的右侧,就进左脚。
遇机得实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此可说明和对方攻守之间,对于进退要相机运用,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必须进退有法。怎样才是进呢?进是进身、进步、进手,是先发制人,而不被对方所制的方式;退是闪展腾、挪,要看对方的来势灵活转变,是取守的方式,走(主)要做到展转变化。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周身实力意中定”是说明全身竖力发击(出)的方法。全身大部分可分三节:脚跟是根节,腰胯是中节,头颈是梢节,此三节是发周身实力的重点。俗说:根节动,梢节发,三节齐到力增加。所谓三节齐动,必定意注于腰,即三节力量的主宰在腰上,如果腰不动,根梢二节虽然动也不能发整力,是是局部之力。所以在技击中必以腰为主力,才能发出周身之力。
“听探顺化神气关”太极拳中的听劲,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来的知觉,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对方接手时,感觉出对方刚戒柔的出处和部分运动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来势和乘机顺势地向对方发着进击。也就是沾粘连随的进攻方式。听者不是以静待动,而是在动的里边,沉着应付,随机进取之意,探是在沉着应付中,审知对方的虚实,可攻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击,宜守者,就蓄意待机。顺是不与对方的来势而取其法,随着对方的来势而取主动的方法,化其来势而进我的着手,遇虚变实,遇实变虚,以柔化刚,而刚紧随其后;以刚运柔,而柔不失其坚(坚是坚定,乃柔的本体,不是软而无力)“神气关”的意义,是在运用听探顺化的进行当中,要全神贯注,不可怠慢,才不致于失机和错乱,要应付裕(自)如,非将气沉着不可,如紧张恐慌,气必上浮,气一上浮,动作失措,易被敌乘。太极拳认中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以意行气”“以气贯神”和“神贯顶”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在虚实的运用上,如果得到人手,就是手已得实的时候,就立刻放手来发着,不可错过机会,如果见实(却)没有立即发着,便成落空有体无用了。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练太极拳的人要明白体和用,练拳得到健康的效果和自发性的劲路,就算得到了本拳基本功夫,再能发挥拳义,可以在技击上应用,才算集其大成;俗说:功夫好练劲难得、能练筋长一分,不练肉厚一寸,是有道理的。
杨式太极密法二十四手点穴法
太极点穴法是杨式太极府内派所研练的高层次功法之一,也是历代传人的看家功夫,绝不肯轻易示人。在当前科学技术发达、经济改革开放的年代,徒手技击已失去其往日的意义,任何高手也不可能用秘术、绝招击制人于死地。但是,太极点穴法作为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致力于发扬国粹、研究太极拳的专家爱好者们去探讨和发掘。太极点穴法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人只是听说过,并未亲眼见过,更不要说实用。实际上太极点穴法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高深莫测,许多门派的拳术中都有点穴法,只是名称叫法不同、击打方法各异。点穴法的功夫主要在于认穴的准确、击打的速度,掌、指、拳的硬度、力度。只要学。。。者苦练基本功,教授者毫不保留精心指教,点穴法是不难掌握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太极拳者都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知识面要比古代人丰富,广阔得多。因此,只要有明师指点,个人刻苦钻研,下功夫苦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的。
杨式太极府内派点穴法共有二十四种手法,七十二个变化,分为点、打、拿三种形式,点穴时多用指,打穴时多用掌、肘,拿则包含了掐筋、拿脉、节经、闭穴、反关节等。点、打、拿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在实际应用中变化无穷。
人体共有108个穴位,其中36个为死穴,更有8个穴可使人立时毙命。因此,太极点穴法必须择心地善良、武德高尚者才可传之。
笔者整理的杨式太极府内派太极点穴法乃根据秘传拳谱中点穴法二十四手之名称,每一手按照演练的过程,将所击打之穴位用四句形象化的口诀表达出来,简单易记,便于爱好者研究练。。。。此太极点穴法为首次公开,有缘者得之,望得之者珍惜。
太极点穴法手法及口诀
一、黄鹰捉兔:
黄鹰摇翅半悬空,眼似利剑爪似弓
老兔尖滑朝天望,迎风三踩腹喉胸
二、猿猴扳枝;
树上猿猴跳纵横,右拿左兮左亦同
练就五指金刚力,内关合谷八邪中
三、顺水推舟:
俯身拉纤浪中行,倒插一步妙无穷
闪转尔后用真力,左击肾俞右命门
四、白猿献果:
仙桃飘缈在空中,掐住廉泉断其根
双手扣锁用力捅,挤住人迎要真魂
五、蟾戏金钱
两人交手四目睁,邪正惊诈要记清
鼓足丹田气和水,封敌双睛不费功
六、苍龙戏珠;
此式紧要点双睛,绞缠裹靠近身形
睛明承泣均是的,折臂锁喉前后应
七、狮子滚球;
分开敌手抱敌头,好似狮子滚绣球
太阳颊车进风府,廉泉人迎推窗走
八、大鹏展翅;
大鹏展翅似扇搧,后打命门前丹田
捋住对方腕和肘,直逼日月击上脘
九、猴拿热钉:
过步撩阴用法精,上打太阳下阴根
身形一纵丈四五,好似猿猴拿热钉
十、猿猴脱锁;
双手被锁在胸前,缩身松肩臂前钻
运就内劲透指力,天突膻中一线牵
十一、蝴蝶采花:
蝴蝶采花绝命功,双手齐出上下应
膻中气海认得准,掌指拳法妙无穷
十二、风扫残叶:
风扫残叶卷疾雷,天窗开处显神威
钢指铁掌真功夫,纵是高手命也催
十三、青蜓点水:
此式发出最难当,膻中气海是地方
双手摇曳似双翅,点打连击敌命亡
十四、巧女抛梭;
巧女抛梭点打喉,廉泉深处是尽头
左拦右抛右拦左,连环不断跟步走
十五、云开现日;
交手挂面寻太阳,空拳握起挥如钢
左右丹凤连双至,纵是高手也难防
十六、比翼双飞;
裹住敌擘手斜抬,极泉渊腋露出来
左挥右兮右挥左,拔根错节飞虹彩
十七、方朔偷桃;
挥动双掌似双戟,托首夹颈身形低
敌若起手攻我肋,抽身换影把桃提
十八、汉高斩蛇:
高祖斩蛇脑后寻,哑门开处是七寸
一掌斩下敌命休,关键之处在转身
十九、挟山探海:
此式打出最难防,头顶肩撞是虚晃
拿住承山打气海,两臂一抖内劲藏
二十、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面前方,急急绷起两臂扬
臂面连胸打下去,天突膻中是地方
二十一、玩月撑舟:
此式妙在急转身,海底深处去寻针
扭腰坐胯搨阴掌,呼吸之间要真魂
二十二、饿虎扑食:
此式要害拿前胸,钢指铁爪显威风
乳中渊腋极泉现,头撞膝打要敌命
二十三、灵猫扑鼠;
偷袭似猫体轻灵,潜敌背后伏身形
一促而蹴似闪电,锁住廉泉顶命门
二十四、霸王摆肘;
霸王摆肘贴面攻,左右人迎并膻中
纵是对手跑得快,反臂掖捶妙无穷
1、预备式
2、太极起式
3、提手上势
4、手挥琵琶
5、揽雀尾
6、单鞭
7、提手上势
8、白鹤亮翅
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抱虎归山
14、十字手
15、斜搂膝拗步
16、转身斜搂膝拗步
17、揽雀尾
18、斜单鞭
19、肘底看捶
20、倒撵猴左右三度
21、斜飞式
22、提手上势
23、白鹤亮翅
24、搂膝拗步
25、海底针
26、扇通背
27、翻身撇身捶
28、退步搬拦捶
29、上步揽雀尾
30、单鞭
31、云手
32、单鞭
33、左高探马
34、右分脚
35、右高探马
36、左分脚
37、转身蹬脚
38、搂膝拗步二度
39、进步栽捶
40、翻身撇身捶
41、高探马
42、右分手
43、一起脚
44、退步七星
45、退步打虎式
46、二起脚
47、双峰贯耳
48、披身踢脚
49、转身蹬脚
50、高探马
51、进步搬拦捶
52、如封似闭
53、抱虎归山
54、十字手旅桐
55、斜搂膝拗步
56、转身斜搂膝拗步
57、揽雀尾
58、单鞭
59、手挥琵琶
60、野马分鬃
61、手挥琵琶
62、野马分鬃左右三度
63、手挥琵琶
64、野马分鬃
65、玉女穿梭二度
66、手挥琵琶
67、野马分鬃
68、玉女穿梭二度
69、揽雀尾
70、单鞭
71、云手
72、单鞭
73、下势
74、左金鸡独立
75、右金鸡独立
76、倒撵猴左右三度
77、横斜飞式
扒缓78、提手上势
79、白鹤亮翅
80、搂膝拗步
81、海底针
82、扇通背
83、翻身撇身捶
84、上步搬拦捶
85、上步揽雀尾
86、单鞭
87、云手
88、单鞭
89、高探马
90、扑面掌
91、翻身单摆莲
92、搂膝拗步
93、上步指裆捶
94、上步揽雀尾
95、单鞭
96、下势
97、上步七星
98、退步跨虎
99、转身扑面掌
100、翻身双摆莲
101、弯弓射虎
102、高探马
103、扑面掌
104、翻身撇身捶
105、上步高探马
106、上步揽雀尾
春镇模107、单鞭
108、合太极
100、开花结桃,桃不能吃(打一100、棉花
101、房子三个门住着半个人。[打一服装]101、长裤
102、有果子万万千(打一计算工)102、算盘
103、两国交战,兵强马壮(打一棋类物品)103、象棋
104、生在水中,就怕水冲,一到水里,无影无踪。104、盐猛猜
105、一物生来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脱一件,年底剩张皮。(打一日常用品)105、日历
106、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论遇见谁,总爱喊妈妈。(打一动物)106、羊
107、金箍桶,银箍桶,打开来,箍不拢。(打一动物)107、蛇
108、一位游泳家,说帆知皮话呱呱呱态差,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打一动物)108、青蛙
109、皮黑肉儿白,肚里墨样黑,从不偷东西,硬说它是贼。(打一动物)109、乌贼
110、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110、蜗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高清观看福利版:不但内容免费刺激,还提供最安全的播放环境
2023-06-26 / 19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26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10MB
2023-06-26 / 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