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公主的成年礼大臣调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在大清当皇帝 阿哥公主的名字大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恪天然帝王的资质,又深得太宗的器重,仅仅是他的母亲是隋炀帝的爱女,他便只能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恪慢慢地对这一点看得很深也很透彻,所以他才能当机立断,决意清心寡欲,远离长安这权力的中心,在偏远的江南做他天高皇帝远的吴王。然而,最终,他还是被褥冤枉地连坐于房遗爱的谋反案件。
“金飙扇徂暑,玉露下层台。接绶芳筵合,临池紫殿开。日斜林影去,风度荷香来。既承百味酒,愿上万年杯”,这是初唐重臣长孙无忌的《早秋侍宴应诏》,文辞华美,比之他主持编写的《隋书志》、《唐律疏义》(30卷),别有一番情调,他一生的辉煌功悉模业却不在此,而在辅助一代英主李世民开创了大唐帝国旭日东升的辉煌。他的家族源自北魏皇族,他是唐太宗的股肱大臣,他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他还是唐太宗的儿女亲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的第一位。他在唐太宗去世以后,以元舅辅政,为了稳固唐高宗李治的皇位,亲手制造了惊天大案,诛杀了名望素高的吴王李恪,以绝四海之内的期望,为绚丽的初唐抹下了无比悲怆的颜色,而这一悲剧的导火线就是吴王李恪和唐高宗李治的亲妹妹高阳公主(始称合浦公主),这个美丽的女人可怕的任性和可怕的无知牵连了李恪的性命,但李恪直到临死,都没有埋怨她一句半句,他只是痛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他的诅咒变成了事实,武则天后来居上,长孙家族在武则天的荼毒之下,走上了同样悲怆的凄凉末路,这是历史的周期率,在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不断重复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宿命。
高阳公主不想伤害吴王李型渣恪,吴王李恪却因为与她过从亲密而丢掉了性命,高阳公主想让房遗直完蛋,而长孙无忌偏偏让房遗直活下去,在痛恨和痛苦中度过了暗淡的余生。其实,没有高阳公主,长孙无忌也要收拾吴王李恪,因为李恪实在太出众了,“有英武才”,果敢坚毅,最象李世民,他的身上集合了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全部幻想,如果他是长孙皇后的嫡子,谁都无法动摇他继承人的地位,可惜,他的母亲是隋杨帝的皇女,即使他能以庶子的身份成为大唐储君,开国功臣睁租缓们也不愿见到隋杨帝的血脉卷土重来。
李恪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的身上融合了隋杨帝和唐太宗两位帝王高贵的血脉,融合了北齐、北周、隋、唐军事贵族勇武豪迈的血统,他文武双全,英俊挺拔,在胡化严重的关陇贵族集团中,他也是最最出色的美男子。他没有建过什么大功业,却“名望素高”,深得人心,当他牵连被诛时,“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可见,他象他英武绝伦的父亲一样,是个魅力无穷的万人迷。这种让人折服的巨大魅力,却成为木偶剧中皮诺曹的长鼻子,鼻子越长,越容易撞到铜墙铁壁,不幸的是,皇位只有一个,兄弟却有一群,而他只是庶子,长孙无忌说,“晋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君乎?”唐太宗万般无奈中,立了晋王李治(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唐太宗相信晋王的仁厚,并以此断定仁厚的晋王不会危及吴王的生命,但是唐太宗却低估了长孙无忌的冷酷和狠毒,长孙无忌曾和唐太宗一起,为了大唐的皇帝宝座,诛杀了身为嫡长子和储君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亲兄弟李元吉。李世民兄弟姊妹众多,只要没有威胁到皇权的根本,在李世民的贞观盛世中都能平安渡过,因为他们没有皮诺曹的长鼻子,但吴王却有,对于晋王李治来说,吴王“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吴王是天生的帝王胚子,也是天生的帝王材料,名望极高,只要有人拥戴,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吴王也的确不甘寂寞,因此,从晋王被立为储君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吴王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如同后世的武则天当政,“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献符瑞事,故则天朝竟免祸”,李千里就是吴王李恪的后裔。李世民对吴王的钟爱和忧虑,可见于李世民的诫子书,“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康熙的家族列表(父母兄弟妻妃子女)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子女儿子(按出生顺序)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改梁.长华爱新觉罗.长生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顺治清世祖顺治(章)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儿子(共8个有记载)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立为皇太子,即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顺治十四年立为皇太子,但未取名,不久即逝)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4.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爱新觉罗?胤禛皇帝搞集权,就是因为权力受到威胁,所以才要从权臣手上收归权力,搞集权,雍正创立军机处的时候,政局已经稳定了好几年了,他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清初内阁的基本职能,以及雍正建立军机处的初衷军机处设立的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就名存实亡,而军机处也不是为了架空内阁权力的,没设立军机处的时候,雍正权力更"集中"敏歼握,他设立军机处,有为自己分劳的打算,是希望有诸臣赞襄政务。爱新觉罗·胤禛_百度百科2010-02-10苹果树
爱新觉罗·胤禛_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基本资料父母后妃皇后(2位)皇贵妃(2位)妃(3位)嫔(1位)贵人常在答应和格格子女皇子(10人,成年4人)皇女(亲生女4人,成年1人;雍正元年封贵妃。乾隆帝即位,追封亲王,谥曰端,即为端亲王。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乾隆帝即位,追封亲王,谥曰怀,即为怀亲王。养女,和硕淑慎公主,二公主。玄烨——清圣祖4景陵2011-04-25鹿野陋室
康熙一生勤政。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中年康熙二月康熙帝至先农坛首次行耕耤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正月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二月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康熙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桥庆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爱新觉罗?旻宁2010-12-22caomohongye
道光朝服像。.庄顺皇贵妃乌雅氏,赐笔帖式岭寿之女,事宣宗,为常在,道光十九年七月晋琳贵人,道光二十年生皇七子醇亲王奕譞,十二月晋琳嫔,道光二十二年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五月晋琳妃,道光二十四年生皇八子钟瑞郡王奕詥,道光二十五年生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二月晋琳贵妃,文宗尊为皇考琳贵太妃,穆宗尊为皇祖琳皇贵太妃,同治五年(1866)卒,命王公百官持服一日,谥:庄顺皇贵妃,葬慕东陵园寝。奕詝——清文宗9定陵2011-04-25鹿野陋室
奕詝——清文宗9定陵爱新觉罗.奕詝清东陵定陵定陵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清文宗,咸丰帝。咸丰帝在位期间清朝积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咸丰帝一个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难都承受了,一生短暂,备尝艰辛,自打继位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深深地困扰着他,倾全国之力,依然未见胜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咸丰帝终于崩溃了,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清朝历任皇帝画像(完整了,后来一个比一个短命)-摄影天地-...2010-03-08365里路
清朝历任皇帝画像(完整了,后来一个比一个短命)-摄影天地-瑞安论坛-bbs.r...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爱新觉罗·玄烨2011-01-22ltlizi
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玄烨百科名片清圣祖康熙皇帝。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中年康熙二月康熙帝至先农坛首次行耕耤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正月大学士诸臣祝贺康熙帝五旬万寿,进"万寿无疆"屏风,却之,仅收其写册。白晋作为传教士来中国,后来因为他的先进的科学知识而吸引可康熙并被信任,和康熙接触比较近距离,因此报告中关于康熙各方面的活动,都是他耳闻目睹的,比较可信,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爱新觉罗?玄烨2010-12-22caomohongye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允秘(三十五子,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諴恪亲王。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皇八女(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康熙二十二年闰六月,1683年6月-闰6月),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初一,1683-1702),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与十一子胤禛、十四子胤祚、二十三子胤禵、九女、十二女同母。雍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2010-09-18ws3ws3
康熙晚年胤禵得到赏识,任命其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时人猜测是康熙心中的继承皇位人选,惟胤禛也屡次被遣为代替皇帝主持大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十一月初七(12月14日)康熙在畅春园患病,初九胤禛奉命代康熙于冬至祭天,十一月十三(12月20日)康熙病亡。"然而民间传闻康熙皇帝本意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胤禵,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而夺得皇位。乾隆四十九年薨。全方位解析清十二帝2009-03-23佛想跳墙
全方位解析清十二帝这些清末皇族少女,谁是最漂亮格格?2011-01-21朗月明清
这些清末皇族少女,谁是最漂亮格格?这些清末皇族少女,谁是最漂亮格格?毓朗的女儿爱新觉罗.恒馨。末代皇后婉容的养母爱新觉罗.恒香(毓朗贝勒的二格格)朗贝勒府五格格爱新觉罗.恒馥。肃亲王的十四格格,川岛芳子(又名金璧辉),中国名爱新觉罗.显玗,二战中著名的日军女间谍。肃亲王的十七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又名金默玉),川岛芳子的妹妹。皇太极2007-06-22飞飞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皇太极称帝的时候,册封一后四妃,正宫皇后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皇后的侄女,西宫麟趾宫贵妃那木钟,原来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囊囊福晋,她投降之后皇太极娶了,就变成他的妃子.皇太极一后四妃,都是蒙古族都姓博尔济吉特氏,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算,娶异民族的一后四妃可以说空前绝后。康熙子女的名字2010-09-26龙行天下凤舞九天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雍正_百度百科2010-11-04lilianying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是雍正的重臣,没有他二人,雍正很难登位,尤其是隆科多,因传遗诏而使雍正得登大宝,功不可没。如果在东陵建陵,同样又会使其父雍正皇帝受到冷落。清朝历代皇帝画像2011-01-16山乡武侠
清太祖:(在世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位1616年-1626年)清朝历代皇帝及画像2009-12-08珏思同梦
清朝历代皇帝及画像清朝皇帝画像!@_芦华吧_百度贴吧2010-01-06韩雪村
在位1722年-1735年)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雍正(宪)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在位1736年-1796年)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纯)皇帝,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309——清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2010-06-08文静1961
铜钱是铜铅锡合金制品。在清代前期,曾实行过铜七铅三、铜六铅四、铜五成四铅四成六、铜铅各半等不同的配铸比例。可以看出,为稳定商品货币市场的铜钱价格,顺治、康熙两朝对铸钱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但无论是改变铜铅配铸比例(事实上,康熙皇帝在位时,从来没有在铸钱制度中将铜的金属比例降至六成以下,也就是说,从未按照铜五铅五的金属比例铸钱),还是增减铜钱铸重,这些改革措施都因铸钱用铜的缺乏和铜价的高涨而失去意义。清朝皇帝简介上2010-12-30知足常乐元元
康熙皇帝——玄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清朝皇帝列表2010-06-02爷们玩笔有一套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康熙皇帝的儿子2007-06-22飞飞
承祜康熙08年12月13日——康熙11年02月孝诚仁皇后。06胤祚康熙19年02月05日——康熙24年孝恭仁皇后。胤(示禹)康熙22年11月23日——康熙23年06月贵人郭络罗氏。11胤禌康熙24年05月07日——康熙35年07月宜妃郭络罗氏。24胤秘康熙55年05月16日(言咸)烙亲王乾隆38年10月穆嫔陈氏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生平简历皇长子允禔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庶福晋刘佳氏;额定,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元、明、满三代皇子全表2008-06-17zkygh1963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朱载垕。礼宗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朱常瀛。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顺皇帝朱宙栐。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2010-12-22caomohongye
大福晋和侧福晋都是妻,都有正式的名分,都称为福晋,侧福晋只比大福晋的地位略低;、婢妾等都是妾,都是没有名分的,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地位远低于大福晋和侧福晋。小福晋和格格、媵妾、婢妾等妾所生子女属庶出,地位较低,远低于大福晋和侧福晋的子女。崇德元年七月册封为中宫-清宁宫皇后,也称清宁宫正宫大福晋,为国君福晋。崇德元年七月封东宫-关睢宫宸妃,也称东关睢宫福晋,为东大福晋。庶妃那拉氏,称小福晋。历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们的下场2011-02-20snowytang
历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们的下场~~~~~~~~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为清代入关第3帝。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更斥郭络罗氏为妒妇。========皇十子允礻我康熙二十二年生,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出。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皇十四子胤禵(亦名胤祯,雍正朝改允禵)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历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们悲催的下场2011-02-22siyao@
历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们悲催的下场皇长子胤禔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以贝子礼殡葬。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更斥郭络罗氏为妒妇。========皇十子允礻我康熙二十二年生,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出。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康熙四十七年,夭折。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312——清朝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2010-06-11文静1961
两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道光原来很喜欢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于是,他就说:"两江离了陶某,恐怕漕运无人可及。有一次,道光对老曹说他很苦恼一些大臣的奏折,总是喋喋不休,说个没完,老曹于是就教道光专心挑奏折中的一些小毛病,给其以狠狠的训斥,这样,臣下必然战栗不堪,以后就不会洋洋洒洒万言了,道光立刻照做,果然,下面胆战心惊,不敢轻易上书言事了。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314——清朝清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2010-06-14文静1961
同治-辛酉政变慈禧太后。总理衙门由亲王一人总领,实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从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等中指派充任。从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遭到编修蔡寿祺弹劾"揽权纳贿,徇私骄盈,目无君上",因遭到慈禧太后猜忌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允许在内廷行走。从1894年到1898年逝世为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载淳——清穆宗10惠陵2011-04-25鹿野陋室
"毅皇帝"是同治帝的谥。第三件是同治新政;《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述除了记载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说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系在一起。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三皇帝的书法作品康熙乾隆雍正2010-12-20qidan83
三皇帝的书法作品康熙乾隆雍正。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92;丰圆肥润的书法。乾隆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一时帖学之风大炽。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嘉庆皇帝2009-10-21石块
嘉庆帝后妃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仁宗为皇子时聘为嫡福晋,仁宗即位后册为皇后,嘉庆二年二月崩。孝淑皇后崩后,乾隆帝命其为皇后,先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嘉庆共生有5子9女。孝和睿皇后在道光年间受到了道光皇帝的格外尊重,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十二月,七十四岁的孝和睿太后病危,道光皇帝经常到寿康宫侍奉汤药,当时年近七十的道光帝也在受疾病的折磨。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306——清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2010-06-07文静1961
皇太极-个人档案皇太极。大福晋和侧福晋都是妻,都有正式的名分,都称为福晋,侧福晋只比大福晋的地位略低;中宫-清宁宫皇后——清宁宫中宫大福晋——国君福晋东宫-关睢宫宸妃——东关睢宫福晋——东大福晋西宫-麟趾宫贵妃——西麟趾宫福晋——西大福晋次东宫-衍庆宫淑妃——东衍庆宫福晋——东侧福晋次西宫-永福宫庄妃——西永福宫福晋——西侧福晋五大福晋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妃子。清朝历代皇帝画像与介绍2009-06-23南丹山人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与介绍清朝历代皇帝画像与介绍。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个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个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个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个皇帝雍正庙号"世宗",第六个皇帝乾隆庙号"高宗",第七个皇帝嘉庆庙号"仁宗",第八个皇帝道光庙号"宣宗",第九个皇帝咸丰庙号"文宗",第十个皇帝,同治庙号"穆宗",第十一个皇帝光绪庙号"德宗",在清朝如果把皇帝的庙号说错了,那是要犯弥天大罪。爱新觉罗?弘历2010-12-22caomohongye
乾隆大阅图。乾隆帝早年提拔的大臣或死或退休,新提拔的官员跟他年龄相差悬殊,话不投机,都躲着乾隆帝。乾隆帝即位初年效法汉族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乾隆帝语言能力超群,乾隆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乾隆元年晋海贵人。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弘历——清高宗6裕陵2011-04-25鹿野陋室
乾隆帝早年提拔的大臣或死或退休,新提拔的官员跟他年龄相差悬殊,话不投机,都躲着乾隆帝。禅位嘉庆乾隆择储乾隆帝即位初年效法汉族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乾隆帝语言能力超群,乾隆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乾隆帝即位后,初封贵妃。乾隆元年晋海贵人。乾隆元年九月二十八日薨;辅佐大清三代帝君的幕后女人2009-10-18净智
生平简介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孝端皇后的侄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出生,貌美机智,是清代太宗皇太极之妃,号孝庄。葬不从夫孝庄文皇后的性命并没有因为玄烨的至孝而留下,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薨于慈宁宫,结束了她丰富曲折的人生,时年七十五岁。"由于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所以在孝庄皇后死后,康熙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红楼梦索隐:林黛玉补记爱新觉罗.弘皙历史1_凭栏观史_文化读书社...2010-05-04寒江雪凝
红楼梦索隐:林黛玉补记爱新觉罗.弘皙历史1_凭栏观史_文化读书社区_新浪网红楼梦索隐:林黛玉补记爱新觉罗.弘皙历史(摘自《一缄书札藏何事》)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儿:"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然弘皙父亲胤礽自幼册立为太子,虽两次被康熙废黜,但却与胤稹同为康熙的皇子,同在第五世上。又称三月间,康熙生辰之际康熙应四子胤稹之请,四天两次临幸雍亲王胤稹圆明园赏花,在镂月开云殿见到弘历。九月底,康熙携弘历回到北京。历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们的下场
历史上康熙的那些阿哥们的下场世宗雍正帝胤禛刚刚看到的康熙爷的各位皇子的下场,转给各位八福晋看看,雍正爷还真不是一般的霸道呀~~~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上面写出来的,是雍正身边有名分中最著名的三个女人:乌喇那拉氏和雍正是少年夫妻,几十年的情分在那了,而且据说雍正是满尊敬这位皇后的。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
清史第一迷案-----太后下嫁!
一、“太后下嫁”之说
河北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群山环抱,苍松掩映,乃清初顺治皇帝亲点的“万兄斗卜年吉地”,清代在这里先后修建了九座帝后陵和五座妃园寝,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位皇帝和众多后妃。今天,清东陵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进入陵区,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昌瑞山下一座孤立于风水墙外的陵园。仔细观览,于残垣断壁间仍可发现其规制相当特殊。该陵没有马槽沟、玉带河和券桥,但陵前建有神道碑亭。进入大门,但见其三座门位于享殿之前,隆恩殿已拆,仅存基址。有资料及旧照片显示该殿并非帝后陵中常见的歇山顶,而是规格更高的重檐庑殿顶,突显陵主的高贵尊崇。这就是昭西陵,陵中安葬的是清初有名的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亲生母亲,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历经数朝,竭力辅佐儿孙两代幼主,定鼎天下,死后累加谥号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受到清室顶礼尊崇。销塌她是清东陵安葬的辈分最高的人,但为什么却被置于风水墙之外呢?这就牵出了清初第一大疑案——太后下嫁。
据野史记载,清朝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总揽朝纲,“出入宫禁,时与嫂侄居处,如家人父子。”而孝庄太后时当盛年,寡居无欢,认为多尔衮功高天下,又将帝位让给了她的儿子,忠心辅政,除非自己以身报答,不足以极其功,于是委身相事,借以笼络多尔衮。不久,多尔衮的妻子亡故,于是朝中范文程等大臣乘机鼓动皇太后与摄政王合宫,正式结婚,双方自然都很乐意。定下婚期后,就以顺治小皇帝的名义颁诏天下,宣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就这样,皇太后纡尊降贵,公然下嫁给了小叔子,摄政王多尔衮成了幼帝顺治的继父,其名号称为“皇父摄政王”。诏书中说得倒也直白,年轻的皇太后终于难守空闺,红杏出墙,自愿下嫁给刚刚丧妻的多尔衮。甚至有些小说中称,早在皇太极在世时,庄妃已与多尔衮两情相悦,暗渡陈仓了,此时结婚,终使两人夙愿得偿。
据说,礼部为羡穗操办这次婚礼,还专门搞了一套特殊的婚礼仪规,洋洋六大册,称为《国母大婚典礼》,极为隆重,中外文武百官都上表称贺,蔚为盛事。就连远在浙东海岛上的南明抗清名将张煌言也风闻此事,特意写了一首诗:“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这就是说,太后的寿酒变成了婚宴的喜酒。
但是,多尔衮死后,旋即被人告发谋逆,遭到无情的政治清算。孝庄的地位却越来越尊崇,由皇太后而太皇太后,自己反思起来也觉得改嫁一事荒唐,对不起前夫皇太极,无颜相见于地下。所以,她不愿死后被送回盛京与太宗皇太极合葬,才嘱咐孙子康熙,将其葬于东陵。该陵建于风水墙外,即寓有贬抑之意,要罚她给皇家看守门户。如此等等,传说不一而足。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普通的民间寡妇茹苦守节,会受到表彰,立牌坊。如若再嫁,则难免遭到亲邻的非难物议。何况作为尊贵的皇太后绣球重抛,梅开二度,当然是惊世骇俗的旷古奇闻。此说一出,即广为流传,到民国初年便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举凡谈前清掌故,莫不津津乐道,几同信史,以致后来有不少学者批评《清史稿》未能“秉笔直书”此事,为其阙失之一端。
二、孝庄其人其事
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野史传说中说她名叫大玉儿实在没有根据。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到了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宫后妃。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庄妃的姑姑哲哲当然是正位中宫为皇后,比庄妃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位居东宫——关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其他两位西宫麟趾宫贵妃、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原为察哈尔蒙古林丹汗之妻,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后娶之,并做这样的安排,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因此,在后宫中,庄妃姑侄的地位是最突出的,除姐姐宸妃最受恩宠外,最年轻的庄妃也是比较受宠爱的。特别是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极视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时机地于两天后生下了皇九子福临,更加抬升了她的地位。
清代官书称庄妃曾“辅佐太宗文皇帝”,但在太宗皇太极时期,年轻的庄妃还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有多少展露与作为。只有民间盛传“庄妃劝畴”的故事,为后来“太后下嫁”之说作了铺垫,似乎这位聪明美丽的庄妃娘娘惯施美人计。崇德七年(1642),明清松锦大战,关外明军的最高统帅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被押解到盛京。皇太极迫切希望洪承畴能够归降,为其所用,遂派范文程等一干汉族官员轮番前往劝降。但是,洪承畴似乎意志很坚决,不为所动,在狱中绝食等死,急得皇太极一筹莫展。一天夜里,牢门轻启,庄妃飘然而至,手进参汤,一席话打动了洪承畴,使其回心转意,拜倒在石榴裙下,归降了大清,后来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故事被很多文学作品演绎得很生动。但是据史。。载,洪承畴被俘之初拒不投降,却被皇太极抓住了他的思想弱点,亲自出马招降成功。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征战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这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作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月8日),福临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虽然是个任性的皇帝,但在孝庄的督责下,各方面的学业还是比较优秀的。在他亲政后,孝庄仍时时告诫规劝其言行,使得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可惜顺治英年早逝,孝庄于皇孙中亲自选择了不满八岁的玄烨继承帝位,自己再一次担负起保护、教化幼帝的重任,而其地位则进一步升为太皇太后,徽号累加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孝庄对康熙非常疼爱,幼时即将其留养膝下,并将贴身侍女苏麻喇姑拨出,专门照料服侍他。当然,孝庄对康熙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体现了其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他对孝庄也极尽孝道,祖孙感情极为深厚,晚年的孝庄是很幸福的。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孝庄以七十五岁寿终。弥留之际,她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康熙遵嘱,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因此,该陵建于风水墙外乃顺理成章之事,毫无贬抑之意。
三、多尔衮生前身后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为太宗皇太极异母弟。据说多尔衮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曾有意将其作为自己的汗位继承人。但是,当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的母亲大妃乌喇纳拉氏被逼殉死,不满十五岁的多尔衮当然无力争夺汗位。在皇太极时期,年轻的多尔衮作战勇敢机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战功、出众的才干和对兄长皇太极的忠心,超越几位兄长,被封为睿亲王,领正白旗,参决军国大事,并娶了庄妃的妹妹为妻。
当皇太极去世以后,再次出现皇位之争时,很快就形成了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两派的严重对立。双方都握有重兵,多尔衮有两白旗的支持,豪格则有两黄旗的拥护,一时间剑拔弩张,各不相让。但是双方又各有顾忌,一旦刀兵相见,血溅朝堂,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后,在五大臣会议上,多尔衮审时度势,拒绝了拥戴者对自己的推荐,提出由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此议得到各方认可,既然立的是先帝之子,两黄旗大臣也无话可说,于是诸王大臣盟誓效忠,从而避免了在明亡前夕的关键时刻清王朝内部的分裂和相互残杀。多尔衮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却在粉碎政敌豪格皇帝梦的同时,大大强化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几个月后,多尔衮敏锐地抓住时机,接受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请求,亲率大军入关,击败刚刚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举占领北京。顺治元年(1644)九月,奉迎两宫皇太后和幼帝福临入京,定鼎中原,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分兵南下继续征战的同时,他又取法于前明,制定各种内外制度。多尔衮总揽朝纲,尽心王事,在明清王朝更替的历史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权势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称号由“叔父摄政王”进为“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等于就是太上皇了。不过,多尔衮还是清醒的,他时时告诫诸王大臣不可谄媚自己而不尊朝廷,不尽忠皇上。
然而,功高天下的多尔衮并不长寿。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塞外,于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病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年仅三十九岁。灵柩回京时,顺治皇帝亲率诸王大臣出城跪迎。顺治发布哀诏,追怀其功德:“昔太宗文皇帝升遐之时,诸王群臣拥戴皇父摄政王。我皇父摄政王坚持推让,扶立朕躬。又平定中原,混一天下,至德丰功,千古无两。不幸于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以疾上宾,朕心摧痛,率土衔哀,中外丧仪,合依帝礼。”接着,又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追封其元妃为“义皇后”,夫妇一同升祔太庙祭享,即视同一位真正的皇帝,极具哀荣。
但是,当年帝位之争造成的矛盾在压抑多年后终于爆发了。多尔衮当政时,威信自专,对待政敌豪格不公,于顺治五年(1648)将其迫害致死,对当初反对过自己的两黄旗大臣打击压制,致使一些人对多尔衮极为愤恨,却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多尔衮一死,他们翻身的机会就来了。顺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曾制有八补黄袍等物,于是诸王大臣群起攻击,称多尔衮专擅,有谋逆之心。刚刚亲政的顺治马上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归宗(多尔衮无子,抚其弟多铎子多尔博为嗣),更有甚者,还将多尔衮陵墓平毁,鞭尸示众,并砍掉脑袋。短短两个多月内,多尔衮的名誉有了天壤之别。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后,多尔衮才得到彻底平反昭雪。乾隆皇帝专门发布诏谕,肯定多尔衮首先统兵入关,“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即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并称每览《实录》中所载其言行,“未尝不为之坠泪,则王之立心行事,实能笃忠荩、感厚恩,深明君臣大义,尤为史册所罕觏”,断然否定了多尔衮有谋逆之心,“实为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因此,下令将多尔衮复还睿亲王封号,并追谥为“忠”,补入玉牒,仍令多尔博一支承嗣。多尔衮作为非常时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
以上转自芜湖论坛作者:湖边竹
http://www.wuhubbs.com/thread-13237-1-11.html
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喊谨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她的功绩可以是历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她的,虽然她有能力作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没有,却是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乱了朝政,她一生的心头愿望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兴盛她什么都可以牺牲!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郑陵基就能当皇上了,但孝庄皇后心中第一的是大清基业,她没有把爱情混为一谈!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且不说她的委屈有多少承受了多少常人没承受过的苦与累,她日积月累的辛劳就证明了她的伟大,一个女人这样是多么不容易,自古女人想撑起一切是谈何容易的啊,无数的阻力与背后的唾骂,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后人还是理解到她的,为她的善良与英明一世而崇敬感动!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⑺持巍⒖滴跞�壑齄,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汪拿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小传
1613年,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家。
1626年,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1592年生)为侧室福晋。
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即皇帝位,改元为崇德元年,封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1638年,孝庄生皇九子福临。
1643年,皇太极暴卒,福临继位,建年号为顺治,尊孝庄为皇太后。
1662年,玄烨即位,建年号为康熙,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1688年,孝庄因病辞世,享年75岁。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评价
孝庄先后辅佐三代帝王,对清代的入关,灭明和巩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辅佐皇太极
孝庄辅佐皇太极为清朝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皇太极与她有很多误会,缘于海兰珠.
确保福临即位
皇太极死,生前未指定继承人,遂出现争夺最高领导权的纷争。孝庄以灵活巧妙的手段,使福临继位。
下嫁多尔衮
一些野史中记录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电视纪录片《清宫秘档》中的观点认为,庄妃下嫁多尔衮(1612年生)不是事实。亦有学者认为确有其事,认为弟娶寡嫂符合当时满人风俗,后因受汉人文化影响才认为是羞耻之事并加以隐瞒。
辅政康熙
康熙除鳌拜,平定三藩,有少数史家认为,谋皆出自孝庄。
相关文学影视作品
庄妃已成为不少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人物。
孝庄文皇后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伐蒙古、南征朝鲜,并于明崇须九年(1636)称帝,国号清,建元崇德,奠都盛京,与明朝遥相对峙。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缢死煤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叛明投清,于是清军铁骑奔突入关,逐鹿中原,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清军追击下瓦解。九月十九日,清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劲骑,护送清幼生从盛京迁居北京。十月一日黎明,古老的皇城装点一新,上午已时,皇极殿前鞭鸣三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即位。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年的历史,就从这里拉开帷幕。然而。这个小皇帝,并不理解这高高御座和声声欢呼的含义,只有坐在他旁边的那位头戴凤冠的青年妇女,面色凝重,她就是小皇帝的母亲、后世称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一、政治婚姻中的配角孝庄文皇后,一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出生,一十三岁时,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
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既定国策。皇太极时,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封号的就有三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的姑妈)、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之姐)及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被封为永福官庄妃。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后宫统摄一切的是她姑妈,而受到皇太极专宠的则是她姐姐宸妃。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由于孝庄经常留意参预清廷的政治活动,她的政治素质和才能得到了磨炼,很快脱颖而出。当重大政治事变突然发生的时候,这种才能就明显地显示出来了。
二、立储斗争
崇德八年夏,清军大战松锦告捷后,国势大张,气象日上。皇太极踌躇满志,正擘划下一步战略,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发脑溢血,暴死于清宁宫。帝王暴卒,向来容易引起政治动乱。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在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努尔哈赤生前曾规定,他的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公议,从八大议政贝勒中推选,八大贝勒“同心谋国”,其中以军功昭著的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及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兄弟四人并排南面坐——这是一种原始军事民主制的残余。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破了这个框框,皇帝南面独坐,独操大权。唯其如此,皇帝的称号对于跻身于最高权力圈、很有可能得到它的人们来说,更加具有诱惑力。
暗中动作的双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三十四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父亲亲将的两黄旗和伯父代著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镶蓝旗的拥护和支持;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玺归献皇太极,迫降朝鲜,用兵把握分寸,颇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继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锋和正、镶两白旗将领。
正、镶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皇子;而正、镶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表立即即位:“汝不即立,莫非畏两黄旗大臣乎?”“两黄旗大臣愿立皇子即位者,不过数人尔!我等亲戚咸愿王即大位也!”
串连、游说、盟舍、劝进,频繁的活动,导致了双方严重的对立。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崇政殿诸王大会,彼此终于摊牌了!
这天大清早,两黄旗大臣盟誓大清门前,命令本旗巴牙喇(天子禁军)张弓戴甲,环立宫殿。会议开始之前,黄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会议一开始,年高辈尊的代善首先发言;“虎口(豪格)帝之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见气氛如此,料大位必囊中物,欲擒故纵,起身逊谢说:“福小德薄,非所堪当。”说完离开会场。豪格一谦让,阿济格、多锋乘机劝多尔衮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锐气方刚的多尔衮,态度骑墙地说:“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两黄旗大臣沉不住气了,佩剑而前,说:“吾等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有人提出立代善,老头子不愿陷入旋涡,一说:“吾以帝兄,当时朝政,尚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说完退场,阿济格也跟随而去。两黄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铎默无一言,会议眼看陷于僵局。多尔衮发言:“虎口王即让而去,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仇)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固)山军兵,否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是二个折中方案,皇子嗣位,两黄旗天子亲兵的地位保持不变,。因此两黄旗大臣不再坚持立豪格。转附多尔衮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祭祖祷天、集体盟誓,六岁的小娃娃福临被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多尔衮对皇位早已垂涎,为什么关键时刻主动放弃?缺乏与家格抗衡的力量?未必。或许是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为避免内乱而作退让。但促成这一举动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后活动。
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孝庄无疑是明白内乱会造成什么危害的,一要使双方的对立缓和,只有异中求同,一使双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满足——既要满足两黄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又要使多尔衮的权力欲望不致落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扶立幼主;当时年纪幼小的皇子有四五个,谁来占踞天子宝座?孝庄施展手腕。笼络多尔衮,使多尔表采纳了她的方案,把她儿子福临抱上了御座。
孝庄如何笼络多尔衮?官修的史书实录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私家著述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有的研究者认为孝庄向多尔衮献出了自己。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三、摄政王专政下
多尔衮对于皇位,实际上是非常向往的。由于他在诸王大会上首倡立福临,格局一成,便难以出尔反尔,推翻前议了。虽然他高踞摄政王之位,掌握大清军政大权,一人之下,方人之上,但毕竟没有畅其所愿,还是一种缺憾,因此,在激烈动荡的戎马生涯之余,他的精神世界便陷入一种,自相矛盾、懊悔愁苦自怨自责的痛苦之中。随着他功业的累进,他的权力欲愈益炽烈,到后来,这种象火一样烤炙着他的心的欲望,竟使他做出可笑的举动:偷用御用器皿、私造皇帝龙袍、对镜自赏等等。当年妨碍他获得皇位的豪格,在顺治元年(1644)就被罗织罪名,废为庶人,也禁至死,豪格的福晋被他收系王府,纳为新人。与他同居辅政王之位的济尔哈朗,尽管一开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拱手将权力支出,但终因附依过豪格的前怨夙恨,于顺治四年(1647)被罢职,第二年又降为郡王。多尔衮命史官按帝王之制为他撰写起居注,并营建规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军调度、罚赏黜涉,一出己意,关内关外,只知有睿王一人。实际上,多尔衮掌握了一切权力。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不使多尔衮废帝自立。顺治元年十月,加封为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最后,大约在顺治四年年底,孝庄以太后的身份下嫁摄政王,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遇元旦或庆贺大礼,多尔衮与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史学界尚有争议。有的小说家试图从爱情角度解释这桩婚姻,这恐怕有点理想主义。多尔表生活放纵,拘家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这是官书明载的事情。太后下嫁,迫于时势,有什么爱情可言,恐怕是大值推敲的。何况实际上,尽管孝庄退让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屈身下嫁,多尔衮对皇位的觊觎丝毫没消退。有一次他还对人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福临即位后,诸臣多次提出给皇帝延师典学,多尔衮都置之不理,有意让福临荒于教育,做一个傻皇帝,致使福临十四岁亲政时,不识汉字,诸臣奏章,茫然不解。多尔衮对孝庄儿子如此,所谓“爱情”云云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出猎,死于喀喇城,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福临亲政,来到两月,即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种种罪状,削爵毁墓并撤去太庙牌位,籍没家产,多尔衮的***羽也受到清洗。在“倒多”过程中,济尔哈朗取而代之,成为一个新的权力集中点。孝庄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苗头,防微杜渐,让福临发布上谕,宣布一切章奏悉进皇帝亲览,不必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消除了可能产生的隐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后的安排下理政、读书,如饥似渴地吸收汉文化,在大胆使用汉官、整顿吏治等方面,开创了清初政治新局面。
四、家庭矛盾的涡流
权力斗争刚告一段落,孝庄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流。
如前所述,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既定国策。大清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条政当年,就大礼成婚,正中宫之位。自古帝王婚姻,总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人的喜好与感情则是次要的。而福临恰恰缺乏这种胸怀,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漂亮,但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这些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福临却不能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另立。这个未成年的皇帝性格十分执拗,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顺治十年(165)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反而如痴如醉地恋上了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董鄂氏隶属满洲正白旗,父亲鄂硕,任内大臣,封三等伯(位同一品)。董鄂氏不但通诗文,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举止言语,很有凤采。顺治十年应秀女之选(清制:满族女子到应聘之年必须造册上报内务府,三年一选以充实后宫或指配皇弟皇子)许配给皇太极末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入宫苑侍侯后妃,与福临相识并坠入情网。孝庄察觉了这一危险苗子,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同时赶紧给儿子完婚,博尔济锦氏成为第二任皇后。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忧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愤怒地训斥董鄂氏。这事被福临知道,他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此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
宫中发生了这种事情,传扬出去自然是不光彩的,孝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博穆博果尔按亲王体例发丧,二十七天丧服期满,董鄂氏被接人宫中,封为贤妃,一个月后,又按儿子的意愿,晋封她为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不过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二次废后。假如福临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家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对于这一切,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幸而她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帝国的基业才不致因后宫的倾动而发生动摇。孝庄这种苦心,福临与皇后恐怕都不理解,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唯其如此,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么话总是找这个儿媳妇说,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
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成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她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羸弱。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击,精神颓落,恹恹无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
五、别出心裁的布库戏
福临死前留下遗嘱,八岁的皇三予玄烨入继皇统,改元康熙。为了避免摄政工专权的悲剧重演,皇帝有意撇开皇室亲王,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严词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或许贻息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输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没有想到顺治所择非人,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无知,广植***羽,排斥异己,把揽朝政,俨然是摄政王再出。鳌拜出身戎伍,对于顺治朝吸收汉文化变更礼制的做法很不适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凡事都要循祖制、复旧章,并且公然打破顺治四年不再困地的禁令,借旗地交换之机,扩大圈地,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鳌拜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但大部分人慑于鳌拜淫威,不敢作声。辅政大臣中,悉尼年老畏缩,遏必隆软弱,依附鳌拜,唯一敢于与鳌拜顶着干的苏克萨哈资历浅,一直处于受压地位。康熙(1667)六年,玄烨十四岁,按例亲政。但鳌拜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苏克萨哈因为受鳌拜压制,乘皇帝亲政之机,上奏辞职。请求去守先帝陵寝,“俾如线余息,得以生全”。实际上是向皇帝抗议鳌拜的专横。螫拜也清楚苏哈萨克的用意,他和同***一起,捏造苏哈萨克二十四条大罪,将苏拘捕入狱,要处以极刑。苏哈萨克从监狱里送出申诉,皇帝获悉,坚决不同意,鳖拜竟“攘臂帝前,强奏累日”,最后,将苏哈萨克处以绞刑,九族株连,家产没官。鳖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一个威胁,但鳌拜羽翼已成,措置稍有不当,可能就会激成巨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此时的孝庄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相当经验。她悄悄关照性急的孙子,要他隐忍一切,同时不露痕迹地布置起来。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皇宫里出现了一批少年,专门练布库(满语:摔跤),说是皇帝喜欢这种布库戏。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谁也没有多想什么。就在大家对宫廷布库戏。。。以为常的时候;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鳌拜进宫晋见,在路两旁要着玩的小孩突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等到螫拜缓过神来,纵有过人膂力,都已无济于事了。魔头落网,***羽流散,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就这样未动一刀一枪,连根拔除了。皇帝夺回了权力。
六、祖孙情浓
顺治皇帝临终时,原属意于次于福全,孝庄看中了玄烨,通过皇帝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说项,才改立玄烨,所以说玄烨是孝庄一手扶立的。
玄烨八岁即位,十岁时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以祖孙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庄不但关心他的起居,而且对他的言语举动,都立下规矩,严格要求,稍有逾越,则严厉批评,不稍宽纵与假贷。在她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帝王的特质和寸具,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鳖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备等。对于祖母的教诲玄烨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无不先一征求意见,然后施行。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为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
孝庄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她的表率行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脂封,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孝庄与皇帝这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反映了她的为人,与二百年后同样经历三朝、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然而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该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安然离开了人世。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关于公主的成年礼大臣调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3-06-26 / 19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26mb
2023-06-26 / 28mb
2023-06-26 / 10MB
2023-06-26 / 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