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下一页50P和50P纪念册 A4大小 双面彩印 普通纸 一本多少钱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画册一般的纸张是封面用250克的铜版纸,覆膜(分光膜、哑膜、镭射膜三大类),内文一般都是用157克铜版纸。
因为只有一本,所以历尘只以采用数码打样的方式来制作,以大度16开为例肢局禅,具体腊扮费用如下:
设计费:50P*50元/P=2500元(当然,如果自己设计好了,就不用出设计费了)
打样费:50P*1元/P=50元
装订费:50元(包含胶装装订、覆膜费、硬壳精装费)
其他费用:如果要采用其他特殊的工艺,后工成本会高一些,如烫金,上局部UV,压凸,滴胶等。
……其实短篇范围也是蛮大腊液迹的。
可以的话看漫画连载可以注意下,经常会写多少多少p之类的。
一般来说一话漫画是30-40p,而埋老40以上(通常好像是60多点)漫画家就会认为有些多。
所以正常点,30-50p就差不多了。
但通常,一卷(或二、三、四)左右就完结的漫画也叫短篇……虽然跟上面的不是同一个含义,但说起来却是用同一个词。
这个东西不用太讲究的。
另外也是有十几页的那种短篇,不过很少(没谈及四格漫画轮并等)。
根据画册设计的不同要求,画册的设计成本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价格。在市场上,画册设计的成本价可孝物旁以分为好几种。
对于画册设计,分为企业画册设计和产品画册设计。一般画册设计一页多少钱?对于不同的设计公司,这张画册设计的成本和价格会有所不同。市面上,一般的画册设计页面差不多在100-1000元的价格。
通常常见的画册设计价格大多在300元-500元一页,所以20页的画册大概在6000-10000元左右。如果结构比较复杂,可以设计20页的价格,每页的平均价格会高于单页。
如果画册设计能低于市面上的100元,那么设计效果和设计师水平可能会大打折扣。
最常见的是100元-300元/P,因为国内中小企业能承受的价格大多在100元-300元/P,中小企业的数量远远超过大企业和大集团公司。
企业画册设计是企业向外界展示自身形象最直观、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蚂羡。产品宣传册设计是直观地介绍企业推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介绍和优势。无论是企业画册设计还是产品宣传册设计,都巧橡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企业的实力。
以上就是画册设计报价是怎样的全部内容了,设计画册,一定要找专业的设计公司才可以,大家不要太贪图便宜,而找低价格的,这样的话,设计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三国志》[2]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知带《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散盯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百二回本《三国演义》。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陈寿还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等书,整理编辑过《诸葛亮集》,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亡佚了。
[编辑本段]【全书目录】
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
卷三魏书三明帝纪第三
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
卷五魏书五后妃传第五
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
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卷十二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冲猛和第十二
卷十三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卷十六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
卷三十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卷三十一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
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
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
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
卷四十八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
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卷五十吴书五妃嫔传第五
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
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卷五十八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
卷五十九吴书十四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卷六十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
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卷六十二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卷六十三吴书十八吴范刘敦赵达传第十八
卷六十四吴书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卷六十五吴书二十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具体内容在http://hi.baidu.com/love3guo/blog/category/%C8%FD%B9%FA%D6%BE,百度百科的字数限制太强,绝非广告,仅供学。。。)
[编辑本段]【特点疑点】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书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
陈寿毕竟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三国志》总起来说记事比较简略,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陈寿是三国时人,蜀国灭亡时三十一岁。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很多事是他亲身经历、耳闻目见的,比较真切,按说是有条件搜集史料的。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修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三国志》取材精审。裴松之《三国志注》记汉魏交替之际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对孙策之死,舍弃《搜神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记孙策为许贡的刺客所击杀。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史实认真考订,慎重选择的态度。
《三国志》行文简明、干净。它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先主传》记曹操与刘备论英雄,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之时,“先主方食,失匕箸”的记载,使刘备韬晦的心情,跃然纸上。
《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的曹操听到刘备占据了荆州之时,“方作书,落笔于地”的情态,生动烘托出刘备在曹操心目中和当时局势中的地位。书中写名士的风雅、谋士的方略、武将的威猛,大多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
陈寿在书中表现出品题人物的兴趣。他说刘备是英雄,曹操是人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亮、周瑜、鲁肃是奇才,庞统是高俊,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刘巴是令士,和洽、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质是彦士,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这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气。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陈寿还能在叙事中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陈寿所处时代,各种政治关系复杂,历史与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陈寿在用曲折方式反映历史真实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三国志》对汉魏关系有所隐讳,但措词微而不诬,并于别处透露出来一些真实情况。如建安元年(193)汉献帝迁都许昌,本是曹操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陈寿在这里不用明文写曹操的政治企图,这是隐讳。但写迁都而不称天子,却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这就是微词了。另外,他在《荀彧传》、《董昭传》和《周瑜鲁肃吕蒙传·评》中都揭露了当时的真实情况。陈寿对蜀汉虽怀故国之情,却不隐讳刘备、诸葛亮的过失,记下了刘备以私怨杀张裕和诸葛亮错用马谡等事。这也是良史之才的一个表现。
但是,唐朝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又认为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晋书·陈寿传》关于陈寿索米的这条史料,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相信,而多数的史学家则认为这条史料不合事实,是假的。清朝的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指出:“丁仪、丁廙,官不过右刺奸掾及黄门侍郎,外无摧锋接刃之功,内无升堂庙胜之效,***于陈思王,冀摇冢嗣,启衅骨肉,事既不成,刑戮随之,斯实魏朝罪人,不得立传明矣。《晋书》谓索米不《三国志》[2]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百二回本《三国演义》。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陈寿还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等书,整理编辑过《诸葛亮集》,可惜这些书后来都亡佚了。
[编辑本段]【全书目录】
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
卷三魏书三明帝纪第三
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
卷五魏书五后妃传第五
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
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卷十一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
卷十二魏书十二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
卷十三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卷十四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卷十六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
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
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
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
卷三十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卷三十一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
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
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
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
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
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
卷四十八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
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卷五十吴书五妃嫔传第五
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
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
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
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
卷五十八吴书十三陆逊传第十三
卷五十九吴书十四吴主五子传第十四
卷六十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锺离传第十五
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卷六十二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第十七
卷六十三吴书十八吴范刘敦赵达传第十八
卷六十四吴书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
卷六十五吴书二十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6-15 / 18mb
2023-06-15 / 28mb
2023-06-15 / 30MB
2023-06-15 / 28mb
2023-06-15 / 15mb
2023-06-15 / 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