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牧的这个《华清宫》绝句,流传了一千多年,那么,当年杨贵妃吃的荔枝究竟产自何地?
杜牧并没有告诉人们,这位诗人也许也并不知道自己写的荔枝来自何地?
因此,千百年,人们对杨贵妃吃的荔枝有争议。
唐代时,荔枝主要产自今天的海南岛、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
但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比较倾向于产自三地,即:岭南(广东),兴化(福建),巴蜀(四川)。
其实,好奇的不只是今人,古人对杨贵妃吃的荔枝也感兴趣。
《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唐国史补》是唐代李肇所著的一部史书,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历史琐闻笔记,这部史书对我们今人了解唐代社会,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由此书可见,杨贵妃吃的荔枝是来自“南海”。那么,唐代时期的“南海”又在何处呢?
秦始皇时期,就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三个郡,虽然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南海郡,置广州,但到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广州为南海郡。
由此推断,“南海”应该是在广东境内。
广东的荔枝早已闻名天下,到了宋代,被贬官到广东惠州的苏轼,在大饱口福之后,写下了《食荔枝》的诗句:(这个“食”是今天的广东话,即“吃”之意)
显而易见,大文豪苏轼的这首《食荔枝》诗句,对后人影响至深、至广。
因此,千百年来,人们比较认可唐杨贵妃吃的荔枝应该是来自岭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境内。
但是,与苏轼同朝为官的蔡襄,专著了一部《荔枝谱》,他例举了荔枝的品种有:陈紫、红绿、方家红、游家紫等三十二个著名品种,都是沿海四郡所产。而荔枝中的极品却是自己老家福建兴化军的陈紫荔枝,蔡襄是这么说的:佳者莫如兴化,海南荔枝可比闽中,不及兴化矣。
而宋徽宗在《宣和殿荔枝》一诗里,也只赞美福建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由此推论,在宋人的眼中,福建的荔枝应该是最为上品。
有宋代名臣、文学大家蔡襄的《荔枝谱》专著,又有宋微宗皇帝对福建荔枝的加持。人们更相信“海南荔枝不及兴化(福建莆田)”,因此,才有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福建之说。
但也有人认为,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广东或福建都不现实,原因在于:无论福建或广东距离唐都长安都有四到五千里,即便动用国家力量的机要快递——“诏书日行五百里”,也得耗时9到10天。
而唐代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称:荔枝生巴峡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唐时,四川气候温暖,也能种植荔枝,主要集中在涪州,巴州,通州一带。这个地区既有米仓道,又有荔枝道。交通条件便利,两天之内就可运达长安。
而“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似乎又佐证了这位倾国倾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帝爱妃喜欢吃家乡土特产的嗜好。
当然,白居易所说的荔枝若是“离开本枝”五日之后“色香味尽去矣”。
但是,如果将整株挂满荔枝果实的树,连根挖掉,放置于盆栽,不就可以保持荔枝的原味鲜度吗?即便耗时十天半个月,荔枝没有离开枝干,新鲜如初。
因此,唐朝时,杨贵妃所吃的荔枝,产自广东或福建,均有可能。
至于以“妃子笑”荔枝来证明这是当年杨贵妃所食用的荔枝,这就牵强附会了。原因在于,宋代蔡襄的《荔枝谱》专著中列举的32个荔枝品种中,并没有“妃子笑”这一品种。后人为了商业利益,硬是将某种荔枝品种套上“妃子笑”的雅称。
2023-08-11 /
2023-08-11 /
2023-08-11 /
2023-08-11 /
2023-08-11 /
2023-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