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昌平大地数字影院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今村昌平的电影之路是什么样的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今村昌平1926年生于东京,1946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1951年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大船制片厂给小津安二郎、野村芳太郎当导演助理。1954年,今村昌平转入日活,1958年正式提升为导演。
今村昌平遵循写实传统,主张把生活本身朴实地介绍给观众。他的处女作《哥哥》便体现出这一追求,他导演的喜剧电影《被偷窃的情欲》一反日本电影过去抑郁、含蓄的手法,给观众别具一格的新鲜感。此后他又推出了《西银座车站前》等喜剧片。此外,他的《猪和军舰》、《日本昆虫记》、《红色杀机》和《诸神的欲望》等片也都是日本电影史上的优秀之作。
其中,拍摄于1983年的《梄山节考》是今村昌平的代表作,影片改编自深泽七郎的短篇小说《梄山小调考》,纪录的是日本北部山区残酷的生存状况。由于生存条件恶劣,那里的农民只得靠强制淘汰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来维持生存。影片扣住人类生存发展意识这一线索,反映了日本贫困山区人民的求生意识与手段,表达出导演对人类生存这一宏大主题的认识与思考。
今村昌平一直在探索与大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方式,他用历史与哲学的眼光对日本民众的生存状态进行的深刻而全面的挖掘,表达出对大地和生命的敬畏,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独特风格的世界。影片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散发着泥土气息。影片中的“生”与“死”都表现得很美,呈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今村昌平的创作跨越两个世纪,从70年代的名作《我要复仇》到进入21世纪的《鳗鱼》、《肝脏医生》和《温泉下的暖流》,创作力持久不衰。他曾凭借《梄山节考》和《鳗鱼》两度在戛纳电影节摘取金棕榈大奖,为日本电影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一生共有七子三女,抛去夭折的孩子,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时崇祯还有三子两女在世,分别是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次女长平公主、三女昭仁公主。
崇祯亲手杀女并感叹:何故生在帝王家!实际上崇祯一生共有六个女儿,但是有三个女儿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由于这些女儿都是妃嫔所生夭折后也就没有封号,因此后世没把她们计算在崇祯子女之中。
在大明亡国之际,崇祯还有两个女儿还在世,分别是年仅15岁的长平公主和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
1644年三月十八日这一天清晨,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对大明首都北京城发起了总攻,这一天崇祯也知道大明将亡,大势已去,但是崇祯自己还抱了一个幻想,那就是他派人将三个儿子分别送出皇宫安置,希望将来大明还能东山再起。
做好安置儿子计划之后,崇祯就带着嫡妻周皇后所生儿子朱慈烺和朱慈炯去与她诀别,崇祯怕京城陷落之后周皇后受辱,于是在命人送走儿子们之后就下旨命周皇后自尽,同时崇祯又让袁贵妃自尽。
周皇后也很烈性,接旨之后就立刻自缢而亡。而袁贵妃也随之自缢,不过由于袁贵妃体型过重把绳子压断了,因此她只是被吊得昏迷过去并没有死,崇祯随即上前在袁贵妃身上乱刺了几剑,也没再关注她是否已经死去就走了。后来袁贵妃命大没死被救了起来,一直活到顺治时期才去世。
之后崇祯又跑到嫂子懿安张皇后的寝宫与其诀别,同样他也希望嫂子张皇后尽快自尽殉国以免受辱。就这样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的嫡妻张皇后也自缢殉国。
随后崇祯就手提利剑向两个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的居所走去,当时昭仁公主看到父亲来了,她可不知道大祸即将来临,她还很高兴的向父亲崇祯跑去,这一声“父皇”还没喊出来,崇祯提起手中长剑就直刺昭仁公主心窝,于是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前一秒还等着父亲抱抱她,下一秒她就死在了父亲剑下。
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时,没有人能知道崇祯当时的心情,但是可以想象崇祯当时心里绝对是万分痛苦,赐死妻子和嫂子,又亲手杀了女儿,崇祯的心情绝对十分痛苦难过。
而当崇祯的另外一个女儿年纪较大的长平公主看到父亲刺死了妹妹,她就知道多年来悬在大明王朝头上的利剑要掉下来了,但是落在她自己头上的剑却是由她的父亲崇祯亲手刺出,她知道自己今天也是难逃一死了,可求生欲还是让她跪在崇祯面前拉着衣襟哭泣。
崇祯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痛哭的女儿长平公主,加上他又刚刚杀死了小女儿昭仁公主,他的心应该也碎了,于是他仰天长叹:汝何故生我家!
随后崇祯一狠心又再度挥起利剑砍向长平公主,出于本能的求生意识,长平公主挥起左臂格挡,于是利剑斩断了她的左臂,她尖叫一声昏死过去。
崇祯看着女儿昏死过去,他已经再也硬不起心来继续刺向女儿,再加上当时农民起义军已经攻入京城开始围攻皇城,皇城随时都可能被攻破,崇祯也顾不上再杀女儿了,于是他在心腹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踉踉跄跄的跑到了景山上,最后崇祯就和心腹太监王承恩一同吊死了在了景山之上。
长平公主断臂之后一直昏迷了五天五夜,才被一些心地善良的宫女给救活苏醒过来,由于李自成占据京城期间十分短暂就被清朝打跑了,因此李自成都不知道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还活着,而清朝入关占据京城并搬进了明朝的皇宫紫禁城之后,为了安抚人心,就开始寻找皇族后裔,袁贵妃和长平公主就是在这时候被清朝搜寻出来。
清朝为拉拢人心,特意公告天下将赡养袁贵妃、长平公主这些明朝皇室女人,因此袁贵妃和长平公主还得以一直留在紫禁城中居住。
在明朝灭亡前夕,崇祯已经为长平公主订下了婚约,其未婚夫就是其母周皇后的本家亲戚周世显,但是由于李自成的起义军一路攻向京城,崇祯没来得及给他们举行婚礼就亡国了,因此长平公主与周世显还没有正式结婚。
明朝灭亡之后,长平公主已经身体残疾,她不想连累周世显,因此她主动向清朝的顺治皇帝请求出家为尼,但是却被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所拒绝,多尔衮为了表现清朝对明朝皇室的宽厚,特意帮她找到了未婚夫周世显,并以顺治名义下旨让两人尽快完婚,以慰崇祯在天之灵。
长平公主就这样在顺治时期按照崇祯给她定下的婚约嫁给了周世显,婚后不久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长平公主就怀了身孕,但是她在怀孕五个月的时候,由于她的身体虚弱染了重病,因此去世,可谓是一尸两命,其丈夫周世显十分悲痛。
后世都十分怜悯这位长平公主,因此很多文学作品以她原型虚构出了很多情节,比如金庸先生在《碧血剑》和《鹿鼎记》中塑造出来的阿九和九难师太,还有梁羽生先生的《江湖三女侠》中的独臂神尼,还有粤剧剧作家唐涤生先生创作的《帝女花》等文学戏曲作品都是以长平公主为原型所虚构出来的。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长平公主由于国破家亡使得她心情始终抑郁难解,加之她却是一条手臂后身体虚弱,所以导致她在怀孕期间罹患重病去世,她的命运其实十分悲惨。
崇祯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人成了困扰清朝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噩梦明朝灭亡时崇祯的三个儿子也就是长子即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其中朱慈烺和朱慈炯是亲兄弟,都是周皇后所生,朱慈炤是崇祯的宠妃田贵妃所生。
在李自成的...攻打京城时,崇祯特意派人将太子朱慈烺送到纯国公朱纯臣府上,希望朱纯臣能护送朱慈烺去南京再建大明,当时接到崇祯勤王命令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在途中听闻崇祯殉国的消息悲痛万分,他本想营救出朱慈烺到南京,后来才得知原来朱纯臣向李自成献朝阳门投降,并交出了朱慈烺,无奈之下史可法只得撤回南京。
当时李自成攻入京城又攻入紫禁城,他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志得意满的接见了朱慈烺,虽然朱慈烺当时年仅16岁,但是他自幼就被崇祯立为太子,一直被悉心培养,因此朱慈烺颇有帝王气度,见到李自成举止应答不卑不亢,面对起义军勒令他向李自成跪下,他也坚决不跪,他小小年纪已经国破家亡还有如此气势,都让李自成对他刮目相看。
李自成为了磨一磨朱慈烺的锐气,他故意问朱慈烺:“你们老朱家为何会失了江山?”
朱慈烺则不卑不亢地回答大明之亡乃奸臣误国,还告诉李自成这些主动投降起义军的大明朝臣都是不忠不义之徒,若李自成真心收留他们,将来李自成就会自取其祸,说完这些之后朱慈烺就要求李自成立刻将自己处死。
李自成却对朱慈烺越发刮目相看,于是告诉朱慈烺身为太子没有罪过,明朝逼得百姓造反与朱慈烺无关,所以也不会将他处死。
于是朱慈烺趁机恳请李自成勿伤京城百姓,不要破坏明朝皇陵,并礼葬崇祯和周皇后。李自成听后则仰天长笑,随即他就告诉朱慈烺自己本就是农民起义,兴义军吊民伐罪,怎能伤害无辜百姓,更不会破坏明朝皇陵,礼葬崇祯也是理所应当。
于是李自成下令以天子之礼厚葬崇祯和周皇后,并加封朱慈烺为宋王。
朱慈炯和朱慈炤则被崇祯送到了周皇后之父老丈人周奎家中,周奎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爱财如命,李自成占据北京之后不久就以赞助军饷的名义开始大肆拷掠王公贵族,周奎家产非常富有,他害怕被李自成拷掠,于是主动向李自成交出了外孙朱慈炯和朱慈炤。
周奎本来是想主动交出朱慈炯和朱慈炤能免于被李自成拷掠,不过李自成依旧没放过这个老财迷,最终周奎在交出朱慈炯和朱慈炤之后,其家产还是全部被李自成掠走,周奎为此忧愤而亡。
因此在崇祯自缢之后不久他的三个儿子全都被李自成找到了,幸好李自成并没有立即加害这三兄弟,李自成给他们分别封了王爵,不过朱慈烺很有骨气,他带着两个弟弟拒绝接受李自成册封,并且在为父母出完丧之后,朱慈烺就开始绝食明志,想随父母于九泉之下。
但李自成不许朱慈烺三兄弟绝食自尽,于是命大将刘宗敏将他们分别隔离,然后逐个严加看管,后来李自成亲率大军去攻打驻扎在山海关的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时也把朱慈烺三兄弟都带在军中,企图用朱慈烺要挟吴三桂投降。
结果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与清朝...联军在山海关外一片石大战中击溃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大败往北京逃跑,随着李自成...的溃败,刘宗敏也顾不上看管朱慈烺三兄弟,因此朱慈烺三兄弟不约而同的都趁着起义军溃败之际逃亡了。
不过朱慈烺三兄弟却也在乱军之中失散了,先说一说朱慈烺,他在逃跑途中被吴三桂的...找到,当时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听说吴三桂找到崇祯的太子朱慈烺十分高兴,清朝的王公贵族原本都担心入主中原后汉人太多无法统治,因此多尔衮当时就有了让吴三桂扶持朱慈烺在北方称帝,然后成为清朝的傀儡政权,借此兵不血刃收服南方的明朝势力。
朱慈烺十分机警,他看透了吴三桂是不安好心,于是在行军途中他趁机逃跑了,此后朱慈烺不知所踪。
而南方的明朝势力在史可法没能救回朱慈烺之后,就赶紧商议另立新君以延续大明江山,于是崇祯的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皇帝,也就是开创了南明政权。南明后来得知朱慈烺不知所踪后,担心清朝利用身份不明的人第一时间赶紧站出来公告天下,称朱慈烺已被清军害死,并在南京替朱慈烺发丧,朱由崧追谥其为献慜太子,后来鲁王朱以海监国时期又改追谥为悼皇帝。
在1988年史学界爆出消息,原来是找到了在历史上失踪的崇祯太子朱慈烺的下落,有历史学者认为朱慈烺在乱军中逃跑之后,隐遁到了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上的道观中出家当道士。
因为崇祯在位时期经常派人到栾川开采银矿,朱慈烺作为太子也曾来到过这里,所以他对栾川一带比较熟悉,加上明朝自嘉靖皇帝朱厚熜之后大多崇信道教,崇祯的爷爷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曾下旨在栾川老君山敕建金顶太清观,因此朱慈烺就跑到老君山出家当了道士企图借机恢复明朝。
后来朱慈烺发现复国无望,于是就只能在老君山当道士终老,朱慈烺在隐居老君山期间,也吸引了一批明朝遗臣,他们暗中在老君山奉朱慈烺为皇帝,此后朱慈烺一直活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去世,享年51岁。现今老君山附近还流传着有关朱慈烺的传说,老君山下还有太子墓和太子碑。
崇祯的第三子朱慈炯可谓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可是在后来整整困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传奇人物。从康熙时期,一直到乾隆初期,只要民间爆发起义,大多数都会打出朱慈炯的名号,因此朱慈炯在明朝虽非太子却在后来被民间称为朱三太子。
仅康熙一朝就爆发了大概十多起以朱慈炯的名义反叛,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时,趁机在京城发动叛乱想攻占紫禁城的朱三太子起义,但是由于事情败露,这场起义很快就被清廷扑灭,主谋朱三太子一直潜逃。
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潜逃多年的朱三太子在西安被抓获,后来康熙特意找了前明的大臣和宫廷老太监来辨认,结果才知道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朱慈炯,这个人是一个京城无业游民杨起隆。
由于杨起隆自幼在北京长大,他与一些前明宫廷太监比较熟悉,听老太监们描述宫廷生活和崇祯皇子们的喜好,杨起隆才萌生出冒充朱慈炯趁乱起义的想法,后来杨起隆被康熙以谋反罪诛杀。而杨起隆起义事件还被二月河先生所采纳,创作进了其原著小说《康熙王朝》中并被改成电视剧播放。
除了杨起隆之外,康熙时期爆发的起义如福建漳州蔡演起义、江苏太仓张念一起义、江南金和尚起义、浙江四明山起义、台湾朱一贵起义等等,很多起义都是打着朱慈炯名号,都称自己找到了流落民间的朱慈炯,要帮助他反清复明,结果这些起义被先后平定,康熙是平定一个起义就杀掉一个朱慈炯。
但是这些朱慈炯全是冒牌货,真正的朱慈炯却始终没有被清朝找到,所以朱慈炯这个名字让康熙十分头疼,不止康熙痛苦,连他的儿子雍正也跟着脑袋疼,雍正时期爆发的反清复明起义也大多是打着朱慈炯的名号,雍正为此也是不胜其烦。
雍正后来为了平复民间反清复明的想法,他特意找到一个名叫朱之琏的知府,公告天下称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代,并对外称明朝皇室嫡系后裔已经死光,找不到后人了,于是奉朱桂的后人朱之琏为朱氏正统后裔,册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并允许世袭罔替,还让朱之琏及其后人负责每年对明皇陵春秋二祭。
至此明朝皇室朱氏后人一直世袭清朝的延恩侯爵位到清朝灭亡,不过后世关于朱之琏的身份其实颇为怀疑,朱之琏是否为朱元璋后裔都有待考证,因为朱之琏的名字没有按照明朝皇室的字辈和五行偏旁部首来起名字,因此朱之琏很可能并非朱元璋的直系后代,而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后人,属于明朝皇室旁支后裔。清朝灭亡后末代延恩侯朱煜勋生活贫困,在民国时期居然靠盗挖明十三陵生活,这也从侧面说明雍正册立的延恩侯很可能并非朱元璋的嫡系后裔。
雍正之所以封朱之琏为延恩侯,就是被各种朱三太子起义逼出来的无奈之举,雍正只能随便找了一个朱氏后人封爵恩赏以安人心。
朱慈炯的名号一直到乾隆初期还有人打出来造反,不过到了乾隆中期之后,即便真的朱慈炯还活着也都已经100多岁了,不太可能在世了,所以朱慈炯的名号才逐渐被人淡忘。
其实真正的朱慈炯下落如何至今都成谜,很可能他隐姓埋名隐居起来,也很可能被清朝杀掉的那么多自称朱慈炯的人中就有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毕竟后来清朝已经懒得去计较朱慈炯的真假了。
虽然真的朱慈炯下落不明,但是他的弟弟朱慈炤可就受他连累了,康熙当初被打着朱慈炯名号反清复明的事整得也很烦躁,于是康熙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康熙在祭拜完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之后,下旨公告天下寻找朱元璋的嫡系后人入朝封爵,使得这些朱氏子孙能被朝廷监视起来,同时康熙也是希冀能找出真正的朱慈炯,如果真的朱慈炯出现,那么康熙就会认定他是冒充,然后以冒充明朝皇室为罪名将其名正言顺诛杀。
但是康熙这一招还是没找到几个真正的明朝皇室后裔,于是康熙又加大力度命官府在民间排查朱慈炯,其实康熙主要是想找到朱慈炯杀掉以绝后患。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浙江余姚的地方官排查时,发现了一个名叫王士元的75岁老人很可能就是传闻已久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其实这个王士元不是别人正是崇祯第四子朱慈炤,原来朱慈炤在逃亡途中被一位明朝的王姓官员所救,这名官员担心朱慈炤的身份被泄露,于是让他改姓为王,成为自己的养子,并给他取名为王士元,其含义就是原是王的谐音。
此后朱慈炤就一直以王士元的身份跟随这名王姓官员回到了浙江余姚老家生活下来,并以教书先生的职业一直隐藏于民间五十余年。朱慈炤虽然改名王士元,但他不肯背弃朱元璋定下的宗谱,他给子女起名依旧按照朱元璋给朱棣家族制定的字辈的“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字辈中他的下一辈第二个字为“和”字辈和第三个字的“土”字偏旁部首起名字,只不过改姓为王而已。
当时官府加大排查力度,就是通过王士元的子女异于常人的起名方式引起了官府注意,因此官府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想法将王士元当朱慈炯抓捕起来,被抓后的王士元很痛快,他直接交代自己就是崇祯第四子朱慈炤。
按照康熙的圣旨,朱慈炤理应被接进京城封为王爵,但是一个朱慈炯就够让康熙头疼了,这又出个朱慈炤,这还能让康熙安心,因此康熙和朝臣们玩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
原来朱慈炤有一位同母弟弟即崇祯第五子朱慈焕,不过朱慈焕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时夭折去世,康熙就把朱慈焕的事迹搬到了朱慈炤身上,《清实录》中记载为: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
康熙就这样坚持对外称朱慈炤已于崇祯十四年时去世了,所谓的王士元自称是朱慈炤完全是信口开河,于是康熙以冒充明朝皇室为罪名将75岁的朱慈炤及其子孙满门全部诛杀。
写在最后因此崇祯自缢后,女儿长平公主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命运也很不好,虽然被清廷赡养,实际上是清廷为了对外安抚汉族人心故意表现出的手段,长平公主虽然活了下来却还是在16岁时英年早逝,和她国破家亡有很大关系。
而崇祯的三个儿子最后是一个隐居避世,一个真正的下落不明,另一个则是暴露身份被康熙满门诛杀。
从朱慈炯的一个名号就困扰了康雍乾三代帝王就能看出来崇祯的儿子们影响力确实很大,如果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个人有一个人能被史可法救走,以他们崇祯之子的正统身份绝对更比南明的那些皇帝如朱由崧、朱由榔等人更具有凝聚力,也许都会改变历史进程。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匪夷所思的一次失败——南麻临朐战役。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在前期能做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到了后期则是绝对实力的碾压,高歌猛进的解放全中国。这是总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解放战争期间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战役,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南麻临朐战役就是此种情况。
南麻临朐战役,发生在1947年的七八月份。我们不妨看看这一年华野都经历了什么?
1947年1月2日到1947年1月20日,华东野战军用18天时间,歼灭国民***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榴弹炮48门,汽车480辆,各种小炮400余门。在这些战利品的基础上,华野建立了专门的炮兵部队,就是特种兵纵队。
1947年2月20日到2月23日,仅仅63小时不足3天时间,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军1个“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国民***军的南北夹击计划破产,陈诚在这次战役中身败名裂,华东战场的指挥权被刘峙取代。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3天时间,华野集中兵力歼灭了国民***...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总计3.3万人,华野自身伤亡虽然高达1.2万人,但缴获的汽油、弹药和各种装备,再一次让华野获得跨越式发展。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居然连续遭遇两场败仗——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以往那些讲南麻临朐战役不是败仗而是胜仗的,都是鼓舞士气的说法。真实情况是,南麻临朐战役让华野消耗了1947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缴获,尤其是汽油和弹药,面临全面匮乏,以至于1947年下半年,华野一场大仗都没有打过!最稳固的解放军老区山东,也在这两场战役后几乎全部丢失了。
南麻战役于7月17日打响,结果5天后,国民***胡琏带领的整编11师居然还坚守着方圆不足10华里的小范围阵地。外围敌人靠近,我军只好撤围而走。据《粟裕传》记载:“南麻一仗,歼灭蒋军整编十一师少将旅长覃道善以下官兵9000多人,华东野战军付出了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打了一个消耗仗。”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所写,华野付出了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第九纵队伤亡4000多人,第六纵队伤亡2000多人,负责正面攻击的第二纵队伤亡4000多人。”用一万多人的伤亡,仅仅消灭敌人一个团,这对参战的解放军各部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南麻战役中大伤元气的四个华野纵队,转移到临朐附近准备休整一下,却忽然对临朐县的第八军进行猛攻。7月23日,华野晚了一天时间到达,李弥就已经在临朐控制了各个制高点。7月24日黄昏临朐战役打响,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奋战,华野再次无功而返。
南麻临朐战役在军事上的直接指挥员,毫无疑问就是素有解放军“战神”美誉的粟裕将军。这两场败仗让粟裕承担了很大压力。别人批评粟裕:“一向作战周密谨慎的粟裕,在部队刚刚遭遇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决定再次发起攻坚战斗,这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性,还显示出一种难以克制的急躁。”“南麻、临朐战役,杀伤国民***整编第十一师、第八军各一部,歼敌1.8万余人。但华野部队也伤亡2.1万余人。”
孟良崮战役后,中央的评价是解放军已经有机会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反攻,具体来说,经济上主要靠东北,军事上主要在山东。东北能建设成解放军的后勤总基地,可是华野却没能成为逐鹿中原的先锋军团,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甚至,在解放军内部,也有很多人失败情绪上涨,传唱着“反攻反攻,丢了山东”。
更为致命的是非战斗减员,华东的雨季让华野各部不得不在泥泞中行军作战,“第一、第四两个纵队各伤亡约5000人,非战斗减员各约5000人。第一纵队三个师,除第二师尚余两个团外,其余两个师均只有一个团。第三纵队第七、第九两师都缩编为两个团。第十纵队伤亡近2000人。”“在持续近两个月的战斗中,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五万人,是华东野战军组建以来前所未有的损失。”
在国民***军官的电报中,叶飞纵队被成为”面包“,陶勇纵队则被称为”西瓜“,这两个本来是华野的绝对主力。陶勇后来回忆道,这这两个月的战斗,比长征时期还困难!
仔细分析华野在7月里的连续失败,不难发现这系列败仗造成的原因:1,华野在上半年连续获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胜利,各级指战员开始自信心膨胀,出现了七月分兵和四面出击的错误决策。南麻战役对付的是整编11军,五大主力之一,居然连打援带围攻总共才去了4个纵队,孟良崮则是9个纵队五个主攻四个打援。
2,国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孟良崮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可是南麻临朐两地都是平原,不管是整编11师还是整编8师,都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再加上大雨磅礴,我军弹药潮湿严重,不利于作战。临朐战役中更是山洪暴发,阻挡了我军行军调动。
3,国民***...吸取了孟良崮战役等教训,再也不敢轻敌。在南麻临朐两地,胡琏和李弥都构筑了完整的地堡群和铁丝网等阻击工事,解放军逐个争夺伤亡很大。
不经历失败的...,是无法快速成长起来的。华野在经历这两次严重失败后,长期休整,长期练兵,逐渐恢复元气。尤其是粟裕带领的华野西兵团经历了1948年2月的濮阳整训,战斗力大大提升,一举打出了豫东战役石破天惊的胜利,一举扭转了中原局势,揭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赵姬如果是单纯的私养男宠,恐怕秦王不会干涉母后的私生活,但问题是这个男宠当年是假扮太监进的宫,且聚拢成了秦国第二大政治集团,这就严重威胁了秦王的政治地位,另外他与赵姬所生二子约定成为秦王继承人,这对秦国国本产生威胁,秦王杀他不亏。历史上对赵姬的评价并不高,她成为放荡不羁、霍乱朝政的代表,其实从她的人生经历细细看来,她并无法左右当时的政局走向,只是沦为政治家手中的一颗棋子。
一笔投资、两代君王众所周知,吕不韦是历史上政治投资第一人,他对于秦公子异人的政治投资非常成功,将一个质子推向了安国君嫡子继承人的位置,有调侃说他的这次投资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走向。
要说异人也是一个命好之人,父亲本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偏偏就遇上爷爷熬死了大伯,也就是秦国在位56年的昭襄王熬死了太子,这个继承王位的人选才落到了父亲安国君手中。而安国君又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排行居中,母不受宠,且被送往赵国为质,这种情况下异人毫无继承王位的资格,但他又偏偏遇到了吕不韦的政治投资。而安国君身旁最受宠爱的华阳夫人又膝下无子,给吕不韦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吕不韦攻破华阳夫人这一关后,异人就成了安国君的嫡嗣,也就是王储!
在解决异人身份问题以后,吕不韦开始了第二部投资,即培养异人的下一代继承人,可谓是眼光长远。吕不韦在家中设宴招待异人,并令自己的姬妾赵姬起舞助兴,异人一眼就相中了这位婀娜多姿的赵姬,于是夺人所爱,向吕不韦要了赵姬为妻。当然,这里出现了一个历史争议,由于在《吕不韦传》和《秦本纪》里的记载有出入,所以此时赵姬是否已经怀孕成为历史谜题,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曾通过史料和医学知识论证了这一点,表示赵姬此时不可能怀孕,嬴政就是异人的亲生骨肉,此处不再赘述。
只是异人在赵为质期间,秦国对赵国的战争差点害死了异人一家,多亏吕不韦散财走动,才帮助异人脱逃,但赵姬和嬴政却滞留在了赵国数年,母子俩从此相依为命。直到昭襄王76岁去世以后,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才继承王位,守孝半年后(前250年)改元孝文王元年,但改元仅仅三天,安国君便去世,这也算是昭襄王熬死了第二个儿子吧。安国君继承王位后,赵国便把赵姬与嬴政送回了秦国,因为这是一脉相承的王储,此为赵国缓解两国关系之举,此时的嬴政刚满9岁。
这样以来,异人就很快上位成功,史称秦庄襄王,吕不韦也由此获封丞相、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这确实比做生意更赚钱。而此时的嬴政就成为了太子,也就是吕不韦培养出的下一代君王。异人在位三年后(前243年)与世长辞,时年13岁的嬴政继位,由母后赵姬、相国吕不韦辅佐大政。
赵姬乱政赵姬此时虽然身为王太后,但却是个寡妇,嬴政当年13岁,赵姬可能也就30岁左右,按照现在的话说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深居宫中的赵姬就会想法解决需求。此时的吕不韦是辅政第一人,常出入宫中,与王后议政,并且吕不韦是赵姬的前夫,所以二人再续前缘,常有私通。但这种私情随着嬴政长大必定会成为吕不韦的杀身之祸,如此聪明的吕不韦又不敢拒绝太后的要求,所以他便想方设法的寻找了一个能够替代自己的人,也就是嫪毐。
按照史料的记载,嫪毐是个身体强壮,且“器大活好”的人。吕不韦先是假装对其施行宫刑,再拔掉嫪毐的胡子,就这样送进了深宫。太后得到嫪毐后立马就试了试,史载“绝爱之”,说明嫪毐真的是名不虚传,身怀“绝技”,小试牛刀就征服了太后的芳心。二人长久缠绵以后,赵姬居然怀了嫪毐的孩子,赵姬为了避人耳目,托辞占卜卦相,要往雍城(宝鸡)居住,于是就带着嫪毐过上了二人世界,期间一共为嫪毐生下两子。
“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史记.秦始皇本纪》赵姬对嫪毐的宠爱深入骨髓,不仅允许他乘坐王室车架、用王族的衣物,还在秦始皇八年时(前239年)授意秦王封嫪毐为长信侯,食邑山阳(河南沁阳、获嘉)。这时候的嫪毐已经成为朝廷的大红人,各类官员相互巴结、门客千余人,甚至是卫尉、内史这种宫中要员都成为嫪毐***朋。嫪毐的身份由太后男宠摇身一变成为秦国一大政治集团领袖。
“吾秦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史记.秦始皇本纪》此时的嫪毐已经目中无人,他以“假父”自居,培植朝政势力,胡作非为。与此同时,有人向嬴政告发了嫪毐与太后私产两子的消息,并说二人约定“王即薨,以子为后”,也就是说待嬴政去世之后,以此二私生子为王位继承人,这就引起嬴政的猜忌,甚至引申为嫪毐欲加害秦王,嬴政也就开始暗中使人调查私生子一事。
秦始皇九年四月,嬴政已经22岁,按照秦制是要亲政了,他来到雍城举行加冠礼,佩戴上长剑以后就算是接管赵姬手中所有权力了。此时的嫪毐深知自己的种种行为必然会受到嬴政的打击,故而先下手为强,伪造王命、太后命发动了兵变。嬴政则是令吕不韦带兵平定了嫪毐的宫廷兵变,嫪毐兵败逃亡后不久被抓回,以车裂处死,可以说嫪毐的一生是成也吕不韦,败也吕不韦。
这件事随即产生的后果是吕不韦亦受牵连,被流放于外,最后饮鸩自杀;赵姬则是被软禁在雍城,后由大臣茅焦劝说才回到宫中,最后郁郁而终;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儿子被扑杀,也就是装在布袋里活活摔死。这些后续结果都是为了一个人服务,那就是嬴政的权力把控,当时的两大政治势力为吕不韦集团与嫪毐集团,在这次斗争中,两大集团相互攻杀,两败俱伤之下是嬴政渔翁得利,在亲政以后便将所有大权收回已手,随即解决赵姬私生子,解决了后顾之忧,可见嬴政的手段相当老辣!
综上,所谓的棒打鸳鸯其实是嬴政的一种政治手段,同时也因为嫪毐与赵姬的行为过于露骨且威胁秦国政权,已经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而赵姬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棋子,她是吕不韦的政治筹码、是异人发泄私欲的工具、是嬴政身处赵国的保护伞和亲政后的孝心展示、是嫪毐攫取权力的阶梯。一个女子并无法左右政治走向,又因私欲需求得以千古骂名,也实属无奈和不幸。
参考资料:《史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8-07 /
2023-08-07 /
2023-08-07 /
2023-08-07 /
2023-08-07 /
2023-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