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兵峰电视剧在线观看,《亮剑》,李云龙为何天王老子都不怕,却唯独怕旅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感谢邀请!
要说红白机平台上面好玩的游戏比比皆是,虽然那一款游戏出来就是一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游戏。
因此FC游戏或许并没有什么最好玩的游戏。不过在每个玩家心目中都有一个款记忆深刻的游戏。即使多年后仍然无法忘记。
小编今天要说的就是,曾经的经典FC游戏《三目童子》。
这款游戏是根据漫画改变的,相信同一个年代的小伙伴们都看过小时候的动画片《三眼神童》吧!动画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漫画中的故事情节。游戏中同样还原得非常彻底。
游戏非常有意思,玩家可以召唤红色神樱进行战斗,这也是游戏中威力最大的武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秒杀BOSS,也可以用来打金币
大家都知道的游戏中的金币是可以打大的,因此在路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金币都要打到最大才吃,非常有成就感。
游戏中在隐藏的角落有很多的隐藏金币,要是打出来就算是发了一笔横财。
CAPCOM的经典之作《快打旋风》这款游戏虽然是FC游戏,但是游戏品质绝对不会比街机游戏差。游戏几乎将FC平台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画风非常Q,,打击感十足
游戏中玩家必须办法想升级,这样才能使用角色的必杀技。
级别越高攻击越强,拥有这种设定的游戏都是精品,非常有可玩性。
游戏中保留了街机版中的费血技能和摆拳设定
甚至小红人还有一招隐藏必杀,就是稍微有点废手柄。
当年你玩过的最经典的FC游戏是什么呢?
喜欢小编文章的话请点击关注,可以第一时间观看更新,以及查看往期
小编的文章都是经过长时间整理和创作,图片自己截取,纯手工打字,绝无水贴
您还觉得满意的话还请:点个赞!点个赞!点个赞!点个赞!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亮剑》第一回。
从原著的角度出发,更深入。
386旅旅长是谁?如果你知道386旅旅长是谁,你就能明白李云龙为什么会怕他了。
要知道李云龙可是一个老红军,红军时代就已经是团长了,草地都走了三遍。
所以能让李云龙怕的人还真不多,但是旅长肯定是够格的。
386旅旅长可是大名鼎鼎的陈赓,资格之老,李云龙焉有不怕的道理。
旅长是李云龙的知己原著中,李云龙打李家坡战役,击败山崎大队,就是陈赓旅长指挥的。
对于李云龙,旅长是太了解他了。
没有把他放到第一梯队,也是对他的爱护和重视。
当李云龙在团部因为没有上战场骂娘的时候,旅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李云龙,你小子肯定又在骂街,是不是?
士为知己者死,旅长就是李云龙的知己。
李云龙是一个惹祸精李云龙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怪圈,那就是每次当上了团长,就会犯错,然后降职。
一旦降职,不久后又会立功,然后升职。
一般人根本就治不了李云龙,但是旅长能治他。
因为旅长是他的老上级,红军的传统就是服老上级,老上级越是骂得狠,那就代表上级越是爱护你,重视你。
旅长带兵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电视剧《亮剑》中,旅长是亲自去被服厂,把李云龙请到独立团任团长的。
旅长知道李云龙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他希望李云龙的到来,能够把独立团带成一支如新一团一样的,嗷嗷叫的队伍。
当时的独立团遇到了日军的特战队,刚吃了大败仗,士气低下,正是需要李云龙来重整雄风之时。
旅长啪啪打自己的脸旅长训话很有技巧,也很鼓舞人心。
旅长先是充分肯定了李云龙的能力,然后再给他施压。
旅长对李云龙说:我可把独立团交给你了,如果以后再让我听到总部首长说独立团是“发面团”的话,那就是在打我的脸了。
看着旅长边说,并啪啪打自己脸的时候,李云龙还哪里敢懈怠了。
李云龙打完平安县城,旅长教训李云龙旅长说:作为一个男人,你够英雄,是个汉子。但是作为一个指挥员,你不够格。
我讲这话,你小子可能在心里觉得不服气。但是我告诉你,别在我的面前不服气!
此时的李云龙在旅长面前早没有了气势,他说:我没有不服气,谁不服气啊!我哪敢啊。
旅长生气了,直接说:你还敢嘴硬,我撤了你的职。
旅长把李云龙降为炊事班长李云龙还在嘴硬,他说:不用你撤,我自己撤!
旅长一生气,就让炊事班长给李云龙拿来了行军的大铁锅,并把他任命为旅部的炊事班长,专背大铁锅。
李云龙见大铁锅真的拿来了,就认怂了。
李云龙抱怨旅长:官大一级压死人李云龙说:要被黑锅,我不在旅部,我还是回团里被黑锅。
旅长说:你气我,我什么时候让自己的部下背黑锅了!
李云龙说:该背还是要背,谁叫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旅长说:你小子不要不知好歹,批评你是爱护你。
李云龙识趣,他知道旅长说的是真的,不打不骂不自在,这就是传统。
旅长对付李云龙就是先大棒再甜枣对于自己闯了那么大的祸,最后没有被枪毙,也没有撤职,远远超过了李云龙的预期。
这让李云龙高兴坏了,连说谢谢。
旅长作为李云龙的老上级,太懂怎么做李云龙的思想工作了,简直就是把李云龙掐得死死的。
所以李云龙不怕旅长,怕谁!
李云龙对旅长那是又怕又爱当然,我们都知道“怕”这个字不是贬义,“怕”不是“恨”。
总的来说,李云龙心里清楚,旅长是一直都在维护他,照顾他的。
李云龙对旅长是又怕又敬爱。
李云龙能够后来有如此战绩,也与旅长的栽培和培养分不开的。
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关系,才是最好的上下级关系。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深度解读《亮剑》第一回。喜欢请关注,点赞,还有后续,不可错过。
先看一下松锦之战的过程。
1640年三月,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锦州受挫的教训,遂制定了长围久困、迫使锦州守军出降的作战计划。并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负责围攻锦州。
同年六月,清军兵临锦州,开始围城,并在不久后,彻底切断驻锦明军与外部的联系。
驻锦明军毫无防备,因此,很快就陷入断粮的不利境遇。驻锦明军主帅祖大寿向朝廷告急:“锦城的粮米仅供一月余,而喂马的豆则不能支撑一月,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宁锦两城就要攻破,松、杏、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消息传到北京后,崇祯皇帝大惊。
于是,崇祯皇帝便命令蓟辽总督洪承畴领五万精兵出征,救援锦州。(围剿农民军期间训练出的精锐明军)
洪承畴率军抵达锦州南面的杏山后,以优势兵力,稳扎稳打,与八旗军多尔衮部多次进行野战,不仅不落下风,而且还把防线向北推进到了松山一带。
甚至于在当年的七八月间,明军还曾一度解了锦州的围困,向锦州城里运送了粮食。这也正是先前祖大寿说锦州城内粮草告急,仅能维持一个月,可后来却又撑了将近一年的原因。
“锦州、松山,当虏要冲,运粮石入城,以固根本,为目前第一要着。……所积颇多,根本既固,然后战守有赖。”
野战,打了。事实证明,只要只会得当,明军的野战能力并不逊色于八旗军。
锦州的粮草问题,也暂时解决了。此时锦州明军和援锦明军的士气都很高涨。
于是,洪承畴便决定趁热打铁,主动向已经被打破包围圈的锦州外围的清军发起进攻。
但是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八旗军在松山以西的黄土岭之战中,让明军吃了大亏。(明军被斩杀、俘虏了约四千多人。八旗军的损失也非常大)
吃了大亏后,洪承畴隐约觉得,清军这次是来者不善。目的肯定不单是拿下锦州,极有可能是希望利用围点打援战术,一举歼灭关宁锦防线上的所有明军。
所以,洪承畴立即调整战略,不再寻战,而是给崇祯打报告,要求增兵。崇祯准奏。
1641年初,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以及宣化总兵杨国柱等人率精锐陆续到齐。此时云集在宁远的明军兵力,这才有了13万人和4万匹马。
兵马集聚后,催促洪承畴进军的诏令也随之而来。朝廷的理由是兵多饷艰,十几万大军消耗的给养,压得朝廷喘不过气来。
为了催促洪承畴赶快出兵,崇祯皇帝还特意派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前去督战。
洪承畴不敢违抗圣意。再加上,当时锦州方面也出了问题。
什么问题呢?
驻守锦州外城的两营明军蒙古兵哗变,投降清军,导致锦州外城失守,清军轻而易举的又重新包围锦州。
皇太极得到消息后,认为可以拿下锦州,便向锦州增兵。
洪承畴知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一战躲不掉。因此,松锦之战的决战阶段就这么开始了。
1641年四月,明军主力在松山西北山岗和清军发生激战。
此战,八旗军死伤惨重,几乎被明军打崩。
“此战扑面对斫,虽未能却虏,原系实实血战。所斩虏级有数,而虏之拖尸负伤者甚多。各镇攻山步卒从下仰攻,最难着力,马兵据战尤猛。”
清军那边,皇太极听说明军兵峰正盛,担心前线生变,就决定亲征。
当时,诸王、贝勒和大臣觉得当前形势太过危险,都劝皇太极不要鲁莽冲动,但皇太极对自己信心十足。对诸将说:只要我去,打败明军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但恐彼闻朕至,潜师遁耳。若不去,朕破之如摧枯拉朽也。
八月,皇太极抵达前线。当他看到洪承畴专攻锦州(崇祯命令洪承畴尽快解围,不要在外围磨磨蹭蹭,洪承畴不敢抗旨,只得把兵力全压在锦州外围)的部署后,一面感叹洪承畴是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才。一面又在第一时间找准了明军的软肋——洪承畴把重兵全部集结在了锦州外围。明军的后方的松山和杏山并没有多少兵力。可以包抄!
横窥洪阵久之,见大众集前,后队颇弱,猛省曰:此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可破也。
想到就做。很快,皇太极便命令多尔衮包抄至明军主力后面,在女儿河至渤海边,挖了三道大壕沟。
清军挖的这种壕沟,深八尺(2.5米),宽一仗二尺(将近四米),人马都不能过。人要是掉下去,就爬不上来了。
洪承畴听说清军挖沟,而且清军还沿壕沟扎营列阵,遂即统兵进攻。可激战一日,明军未能突破清军的壕沟防线。
又过了一天,清军突袭明军设在笔架山的粮草基地,抢夺了所有粮草。(清军也正是因此而粮草充足,直到攻破锦州都未断粮)
后路被抄,粮草也被抢走。消息传回到明军大营后,明军的人心很快就散了。战场形势从先前的两军旗鼓相当,突然变成了明军单方面的军心大乱。
此时,洪承畴犹豫了。他可以向前强攻,力图击溃清军主力。但他又怕扑空,寻不到清军,自己又断粮,全军覆没了。于是他便下了一个突围命令,决定全军先退回宁远进行补给。
然而,就在明军准备撤退的节骨眼上,却出了个幺蛾子。
什么幺蛾子呢?
就在明军决定撤退当晚,大同总兵王朴不打招呼,自己带着本部人马先跑了。别的总兵听说王朴跑了,一时间阵脚大乱,也是纷纷率本部人马各自撤退。
吴三桂跟在王朴后面,逃往杏山城。
马科、唐通、白广恩、李辅明先是往杏山方向逃跑,然后又往塔山跑,结果被早已设伏的清军逮了个正着,一通大屠杀。
王朴和吴三桂在杏山整顿溃兵后,继续逃往宁远。王扑的部队在半路也被清军逮到,损失异常惨重。最终只有吴三桂的部众还算完整的回到宁远。
清军见突围明军逃远了,追不上了,就退回松山,继续围困没突围出去的洪承畴、曹变蛟和王廷臣几部人马。
当时曹、王两部合计万余名残兵,固守在松山城内,在洪承畴的指挥下,固守待援。可是明军主力已被歼灭大半,此时崇祯皇帝以无精锐之兵增援松山。
所以在十二月,当阿济格在宁远击败明军增援松山的范志完部后,清军拿下锦州和松山,已成定局。洪承畴败局已定。
1642年二月,被围了六个月之久的松山明军濒临崩溃。松山城副将夏承德怕死,就派他弟弟和清军约降,以其子夏舒作为人质,半夜放下云梯放清军入城。
于是,松山城就这么被清军攻克了。
城内的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等人拒不投降,全部战死。洪承畴被俘,被清军押解到沈阳劝降。
三月,锦州的守军也无法再坚持,遂在祖大寿率领下,向清军献城归降。
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清军以死伤大约一万人的代价,消灭了大约六万明军。明朝在山海关外,仅剩宁远一座孤城,十几万九边精锐一战下来,几乎损失殆尽。
次年,李自成在河南击败孙传庭,全据陕甘地区。清军第五次突破长城,在山东一带袭扰一圈后,扬长而去。明朝在北方的统治,基本陷于瓦解状态。
回看松锦之战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明军的失败,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
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崇祯皇帝却总干涉前线指挥员的具体指挥。
二,洪承畴指挥失误,部署兵力不当,以致清军轻而易举将明军后路抄断。
三,部队纪律涣散。明军在松山被清军包围前后,兵员和装备其实都好于清军。当时明军如果能集体行动,清军根本奈何不了洪承畴。只要明军能整体撤回去,仍然有反攻的机会,不至于像后来那样,元气大伤。然而以王朴为首的将领,毫无军纪,为了自己活命,竟然率先跑路,动摇士气,导致战局瞬间崩盘。(王朴后来被处死)
回到问题来说:如果松锦之战,明军统帅换成孙传庭,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我觉得大概率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因为首先,洪承畴也好,孙传庭也罢。他们都无法阻止崇祯皇帝的瞎指挥。孙传庭后来战死在潼关,也是因为崇祯皇帝不顾实际情况,逼他出关与李自成决战导致的结果。
而且,相比于洪承畴,崇祯还不信任孙传庭。如果孙传庭指挥援锦明军,崇祯对他的催促只会比洪承畴更厉害。(孙传庭曾经因为战略问题得罪崇祯,蹲了几年死牢)
其二,明军军纪涣散的问题,孙传庭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他在汝州败给李自成,也一样是因为自己部队纪律涣散,才导致大崩盘。
我觉得唯一的变数,就在于孙传庭能不能不被皇太极找到自己排兵布阵的软肋,不致使自己重蹈洪承畴的覆辙。
然而,有朝廷那帮拖后腿的麻烦存在。孙传庭就算是战神附体,让他领着王朴、唐通之流速战速决,打硬仗,还要打败皇太极。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
假设性问题,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观点,以你为准。
不是洪承畴不能打,而是松锦大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天才就是天才洪承畴成为将军的路子,糊里糊涂。
他本人是二甲进士出身,别说放在一个省,就算放在全国范围,也能够排进前二十。
无论到哪里还经常性的带着一大堆的书,要说他日后能够成为杀人不眨眼的乱世将军,估计谁都不敢相信。
他命运的转折点在哪一年呢?在崇祯三年。
崇祯三年,陕西重镇韩城被王左桂包围。
王左桂是谁呢?当时起义军的顶尖势力有四股,第一股是神一魁,第二股是王嘉胤,第三股就是王左桂,第四股是高迎祥。
后来混出头的李自成、张献忠,这个时候都是小弟。李自成是王左桂手下的一个头目,张献忠负责给王嘉胤看门。
韩城位于陕西,负责的人当然就是山西的最高负责人。
而当时陕西的最高负责人陕西三边总督杨鹤手中并没有兵权。
因为他虽然身居陕西三边总督一职,但是他来的目的却是招抚,并没有索要兵权。
这也就导致了尴尬的一幕,那就是韩城守将向他求援,他却调派不出大军,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将命令下发给时任陕西参政的洪承畴。
洪承畴就是一个文官,他去哪里来的大军?杨鹤也真是病急乱投医。
要是换成其他人,估计会将杨鹤的话当成废话。毕竟他就是一个文官,叫他去解韩城之围,不就是等同于叫他去送死吗?
在服从上级命令这一点上,洪承畴无可挑剔,因为他真的去了。
但不是一个人去的,去的同时招集了一部分百姓以及家里的家丁、伙夫、仆人,还有一些亲朋好友,总共上千。
洪承畴带着这上千人走上了未知的道路,这上千人里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即将要战死沙场。
毕竟王左桂有上万大军,是洪承畴的十倍之多。再加上洪承畴没有打过仗,他有几斤几两,谁都不清楚。
但事实最终证明,有的人天生就是将军。
在绝对的劣势下,洪承畴联系韩城内的守将,对王左桂发动突袭,打了王左桂一个措手不及,落荒而逃,韩城之围就此解除。
但洪承畴的彪悍之路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这之后,他到处招兵买马,将兵力扩张到上万,对起义军发动接连不断的攻击,百战百胜,将王左桂逼到投降。
王左桂原本以为他投降洪承畴就不会杀他,但是还没等他的屁股坐热乎,洪承畴的士兵就一拥而上,将他砍成了肉酱。
在洪承畴看来,对待起义军绝对不能用招抚这一招,因为你今天用钱招抚他,明天没钱了,他就会接着反,只有镇压才有出路。
洪承畴的优异表现引起了崇祯的注意,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从陕西参政一路晋升,先是巡抚,后是三边总督,成功取代杨鹤,成为陕西的第一号人物。
王左桂死后的三年时间里,王嘉胤、神一馗也都紧随他的脚步驾鹤西去,不过都不是善终。
王嘉胤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而神一馗也是死在自己人手里,只有高迎祥存活下来,还越做越大,将原本的数万大军扩展到几十万大军。
更加可怕的是,其他的起义军都没有穿盔甲,都是披着一件衣服就上战场,而他率领的这支起义军与其他的起义军明显不一样,有着训练有素的骑兵以及训练有素的装甲兵。
这也是为什么他被朝廷视为头号强敌。
明朝末年能够排得上号的将领都与他交过手,其中就有洪承畴。
可惜的是,他在崇祯九年,遇到了那个结束他一生的人——孙传庭。
原本他打算攻克西安,进而占领陕西全境,但是汉中却有孙传庭在那里死死的盯着他,无论如何都突破不了孙传庭这一道关卡。
没有办法,他只能选择下一招险棋,那就是绕过汉中,从子午谷进军。
相信只要是熟读三国的,一看到子午谷这三个字,就会想起当年魏延建议诸葛亮从子午谷进军攻打曹魏,但诸葛亮却不允许,因为子午谷这招棋险到不能再险。
子午谷就是一条小道,如果说在这里遭受到埋伏,后果那将不堪设想。
很遗憾,高迎祥就在这里遭受到了埋伏,明明兵力数倍于孙传庭,但是却还被孙传庭活生生的打到溃败,连自己都被俘虏,落得个押解京城处死的下场。
高迎祥是死了,但是却有另一个更加棘手的人强势崛起,这个人就是李自成。
原本李自成在王左桂的手下跟着王左桂混,后来王左桂倒台,他又搒上了高迎祥。
现如今高迎祥也倒台,他选择跟着谁混呢?他选择自立山头。
因为他将高迎祥溃散的旧部聚集了起来。有的人或许好奇,为什么李自成没有被俘虏?因为李自成当时并没有跟着高迎祥,而是在陕北。
李自成不是一般的倒霉,明明好不容易才聚集起数万的精兵,但是碰到的人偏偏是洪承畴。
陕西是洪承畴的势力范围,李自成如果长期在陕西,他又歼灭不了李自成,那是要负责任的。
因此,他对李自成采取的政策是穷追猛打,将李自成从陕西打到甘肃才善罢甘休。
原本洪承畴以为李自成不会再回来,但由于当时的甘肃实在落后,如果在甘肃的话,只能天天喝西北风。
李自成冒着生命危险,从甘肃又回到陕西。
洪承畴怒不可遏,对李自成发起了四次进攻,这四次进攻都以胜利告终,直接将李自成逼到了汉中的深山老林里,而李自成的数万大军则被打成了一千大军。
李自成不想坐以待毙,他想重振辉煌,但由于大军的数量是个硬伤,他不敢冒险动手,而是在深山老林里蹲了一个多月,等到附近的官军全部撤走,他才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
为什么洪承畴不对李自成发动围剿呢?因为如果进山围剿,那一定是费时又费力,有一条更好的办法,那就是蹲在潼关等待李自成。
因为李自成想要再次做大,就必须要跑到河南,因为河南恰逢饥荒,又有张献忠在河南发展。
而李自成要从汉中到河南,有一个地方他是绕不过去的,这个地方就是潼关。
不出意外,李自成的下一个目标果然是河南,李自成虽然仅仅只有一千大军,但是洪承畴为此集结了三十倍于李自成的大军,也就是三万。
三万对一千,不用打就知道谁赢谁输,更何况一千的那一方还是被埋伏的那一方。
李自成的一千人被打成了十八个人,他本人则带着十八个人跑到商洛山苟起来。
“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明史列传卷一百九十七》
此时的李自成连被杀的资格都没有,洪承畴明知道他还活着,却依旧上报朝廷,陕西的起义军已经全部铲除殆尽。
洪承畴绝对没有想到,李自成将来会毁灭明朝。
错不在洪承畴崇祯十三年,皇太极包围锦州。锦州对明朝有多重要呢?皇太极之所以从未碰到过山海关,是因为宁锦防线的存在。
而锦州就是宁锦防线的一部分,如果说锦州被皇太极攻破,虽然他依旧碰不到山海关,但是却已经能够向前推进一大步,因为山海关之外就仅仅只剩下了一座宁远。
宁远如果也被攻破,明朝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布歇菜。
因为清军一旦突破山海关,面对的就是华北平原,而清军的主力是骑兵,因此锦州是一定要救的。
而负责救锦州的人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并不是一个人去锦州,跟随他去锦州的还有曹变蛟、自广恩、马科、吴三桂、杨国柱、王科、王廷臣、唐通八位总兵,总共十三万大军。
当年的萨尔浒之战,清军仅靠着六万大军就能够打败明军的十二万大军,现如今清军有多少大军呢?有整整十二万。
此战洪承畴必败,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不但他知道,就连锦州的守将祖大寿也知道。因此,他们两个人的意见都一致,那就是“先守后战”。
反正锦州还有一年的粮食,不怕打持久战。就这样,双方对峙了起来。
皇太极包围着锦州,而洪承畴的驻扎地仅距离锦州几十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双方都没有爆发决战的势头,皇太极没有着急,明朝倒是先着急。
明朝为什么着急呢?
第一、因为十三万大军每年的军费开支就得需要三十万两白银以上,而明朝在盛世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两千万两白银左右。
现如今到处都是叛乱,财政收入是一减再减,支出倒是越来越多,国内要平定起义军,国外又要提防蒙古与清军。
从继位的那一天起,崇祯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要是洪承畴再耗上个几年,估计崇祯连裤子都要卖掉;
第二、兵部尚书陈新甲根本不知道关外是什么情况,不断的催促洪承畴立刻出战。因为在他看来,明朝是天朝,皇太极只是酋奴,天朝难不成还打不过酋奴?
崇祯是明朝的最高统治者,陈新甲是国防部长,这仗洪承畴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不过他耍了一个滑头,故意只带三天的粮食,准备打一下就跑回来,但是却出现了意外,因为他面对的人是皇太极。
皇太极察觉到了他的意图,毕竟他崇祯、陈新甲不知道明军与清军之间的差距,洪承畴还会不知道吗?
洪承畴还没反应过来,后路就已经被皇太极断掉。没有办法,他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死战到底。
可惜的是,上天并没有给他死战的机会。
兵部除了陈新甲催战之外,还有另一个人催战,这个人就是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麟。
但就在粮道被断之际,他突然间变成了狗熊,建议洪承畴退兵,但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兵岂是你想退就能退的。
兵没有退成,倒是丧失了一大片的军心,因为张若麟的话在军中传开。
无论局势有多么恶劣,洪承畴手里还有十三万大军,这十三万大军就算挤,也能够挤回去。
但是由于张若麟的作用,以及有的人虽然是。。。,但是却胆小怕死,还没等洪承畴发动突袭的命令,就率领大军独自离去(其中包括张若麟),导致十三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清军趁机发动进攻,十三万大军损失掉一半。洪承畴不愧是洪承三,在危机时刻,依然保持镇静头脑,召集上万大军,退守松山城。
虽然军力只有上万人,但是却依然坚持了将近七个月,因为叛徒副将夏承德的背叛,于崇祯十五年三月被清军俘虏。
洪承畴都已经被俘虏,祖大寿也没有了什么希望,紧随其后宣布投降。
锦州被围的时候,明朝派出了援军解围,但为什么这次明朝没有派出援军解围呢?
因为已经无兵可派,洪承畴的那十三万大军,已经是明朝在辽东的全部家底。
洪承畴在陕西面对的是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起义军,而在辽东面对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清军,两者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后来的山海关之战,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时的吴三桂虽然投降清朝,但是清朝却没有直接介入他与李自成之间的战争,而是在他靠着五万大军抵挡住李自成十万大军一天一夜,才慢悠悠的加入战争。
而清军一加入战争,天平直接就产生倾斜,清军仅用一战就将李自成击溃。
由此可见,起义军小于明军,明军小于清军。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8-04 /
2023-08-04 /
2023-08-04 /
2023-08-04 /
2023-08-04 /
2023-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