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楚国是以什么为单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楚国是以什么为单位以及楚国的支付单位是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楚国的支付单位是“缗”。因为在古代中国,缗是一种货币单位,也被用作官吏的薪俸计算单位。在楚国的历史上,缗也被用作薪俸的支付单位。另外,缗也被用来支付赏赐、捐款等其他费用。需要注意的是,缗的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变化。内容延伸:缗是一种古代货币单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缗的价值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缗是一种常见的货币单位,最初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铜器货币,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铸造的贵金属货币。除了楚国,缗在其他历史时期和地区也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北宋时期,缗是官府支付禄俸、赏赐的单位;在明清时期,缗被用作官吏薪俸计算单位
湖北代表楚国是肯定的,其他地方都是被楚国征服过来的,江苏是吴国,浙江是越国,湖南等省份是百越国。楚国的发源地,政治文化中心,大本营就是以湖北为中心。楚国历史上很多次迁都,但是基本上都城都在湖北,后来被秦国打得步步紧逼才往安徽外省迁徙。楚国最强盛时期都城都是在湖北。像湖南是百越里面的扬越国,后来被楚国征服后成为楚国的一个郡,因为那地方贫瘠所以成为了楚国关押犯人,发配之地,屈原就被关押在湖南过,湖南跟湖北关系就相当于澳大利亚和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关系一样,楚人的祖先来自河南中原,这也是事实,不过在河南的时候还没有发展出楚文明。楚是什么意思?是荆条的意思,为什么叫荆楚大地,因为楚地荆条很多,湖北周边省份有荆这个字眼的地方吗?还有像楚国的贵族屈家,项家,景家等都是在湖北,后来才走出去。项羽不是湖北人,他项家祖上就不是吗?有些地方的人就是来自于百越(百越指的是中原人对于南方没有文明的野蛮人的统称),嫌百越不属于华夏文明,硬要成为对他们征服的国家楚国的继承者。这就像西方人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一样可笑。我承认楚国在楚庄王之前也属于中原文明以外的南蛮,荆蛮,但是楚文明后来成为了汉文明的前身,楚国在楚威王时期是全世界第一强国,也是中原国家的合纵之长,当时最有可能统一中原的国家。
楚国建立的权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
在春秋时期,由于复杂的族群军事地缘,使楚国分封伊始就面临强烈的生存压力,从而迫使楚国不断调整自身社会结构,建构族群认同,推行封建制,最终逐步创建"县"这一新的政治制度,因此,楚国县制的兴起是在族群军事压力下社会结构调适的结果。(见《左传·庄公十八年》追述楚武王克权以后,"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在春秋时期,楚武王在攻克权国后派斗缗以"尹"的身份治理权地,从而权国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尹"是楚国治县之官,所以"权"当为楚县。楚武王于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可见楚国有县应早于公元前690年。
由于各国县的规模不整。齐国的县有的人口9000家,晋国的县有10000家,楚国的县规模超过前者。县制建立在被消灭的弱小诸侯国的领土上,因其原来的领土大小不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县规模自然参差不齐。再有就是各国县制的规定有差别。楚县直属中央,其军赋的政收归于国家,县的首长称县尹,或县公,并且可以随时任免调遣。晋国的县属于卿大夫的封邑,由于扩土战争中晋国将所吞并的小国赐予功臣的做法相关。在县之下还有更为深层的基层组织划分。县下设乡或丘、州之类行政单位,最小的基层行政划分为“里”。
县行政组织的建立,在春秋还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县”这一行政组织的区域划分,为战国时期各国实行的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战国的县制是在春秋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国时代,郡、县作为各个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基本统治组织,其长官由国君随时任免,不再世袭,并发给俸禄,不食封邑。其行政和军事也由国君直接命令指挥,并加以考核。郡、县地方制度的普遍建立,便利了国君的集中统治。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国君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楚国最初使用的主要是海贝,如淅川下寺楚墓中就出土了大量海贝。这些海贝当是从沿海各地进入楚国市场的。
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楚国货币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三种金属货币形式。
铜币:主要是铜贝,椭圆形,背面平,正面凸起,有文字,字形像蚂蚁,两口像鼻孔,故称蚁鼻钱。又因它取象于贝,似古文“贝”字,像一人面,故又称“鬼脸钱”。楚国的铜贝也有铲形的。
银币:以银为币,是楚国独创。1974年在河南扶沟出土了18块铲状银币(银布)就是楚国制造银币的物证。币成铲形,是中原地区货币的特点,从此可见楚国与中原各国商业贸易的密切。
金币:史称楚金币为郢爰和卢金,又称印子金,即有特定铭文的扁平金版,此外还有无钤印字的金版、金饼等。
爰当中的“爰”字为称量的意思,“爰”前一字为地名,郢爰的“郢”,即郢都。类似的货币在楚国流通的还有“陈爰”、“郑爰”等。通常以郢爰代指楚金。
楚金币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版,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以前者为多见。从出土实物来看,整版的“郢爰”每件约重250至260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齐的“郢爰”印记,印记多少不等。金饼上多无印记,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状酷似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楚金币,除极少数为墓葬出土外,绝大部分来自于窖藏财富。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使用时动辄百金、千金,至少为一镒。
楚金币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因而出土的楚金币,大都是零星碎块,大小轻重相差悬殊,而且明显可看出曾被切割过的痕迹。它虽非等量货币,属初级铸币,但已充当了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反映了楚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活跃。
楚国之所以能在中国最早利用黄金作货币,是因为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楚国金币是选用高品位的天然金块熔铸而成。楚金在战国后大量发展,战国晚期则达鼎盛。今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均有大量的出土。
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
长度的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的。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小数的精度的意思。
《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十退位的分、厘、毫、秒、忽成为算术上专用的小数名称和长度小单位名称。
好了,关于楚国是以什么为单位和楚国的支付单位是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2023-07-09 / 19mb
2023-07-09 / 25mb
2023-07-09 / 25mb
2023-07-09 / 10MB
2023-07-09 / 10MB
2023-07-09 / 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