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最失败的一届春晚的一些知识点,和85年春晚上的台湾主持人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开头用了连唱的方式,回顾了春晚开办十年来1983-1992的经典歌曲,李谷一,那英,毛阿敏等知名歌手悉数登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晚会的闪光点是申奥,蔡国庆的走向奥运,但是由于那一届的申奥失败,歌曲未被收录,不被广泛认知也可以理解
我们说一门艺术辉煌或没落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评判的呢?从业演员多,市场号召力强,群众影响力大。达到了这几条之后,才有分流派、宗正溯,合不合传统等说法。
最重要的应该是群众影响力了吧。就说当年的相声,谁都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惨淡场景。每年骂骂春晚,平时看看大赛,也就拉倒了。郭德纲横空出世,于是MP3里不光放流行歌曲也能放相声,相声演员一场演出也能达到几万几十万的报酬。
我听的第一段京剧是于魁智的《武家坡》,进而入门戏迷;中学音乐课课堂共放《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那时候全班同学昏昏欲睡,根本听不懂;语文课有《打鱼杀家》选段,马梅二宗师的录音,磁带吱吱做响倒真有老唱片的质感,这要是第一次听不带批讲,谁听得明白啊。有多少人是听了于魁智等人的作品爱上京剧?又有多少人听了老唱片爱上京剧?我想说的是,启蒙老师未必水平多高,但能领你入门,此即功莫大焉。
(我见过不少学校教授,业务水平一流,但讲课水平三流,比较无奈。)
京剧是国粹,体制内很多东西身不由己。于魁智能做的,只是些把京剧简化的工作,从而产生更多的观众。当代社会这么快的节奏,爱好往往是一见钟情。老票友对精致的细节津津乐道,新观众没那个耐心谁管你下楼是七步还是八步。不是说欣赏门槛高就不好,也不是说小众艺术就不对。只不过京剧原本是活在市井街道、家常便饭中,现在它为了适应新环境做出些改变,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好,就算于先生的是京歌,那么如能聚拢人气,有何不可?退一步说,即使观众进来发现别人唱的才是“真正的京剧”转而推崇别人,京剧本身仍是在壮大。
何况我真觉得有些对于先生的评价过于苛刻了,一名从基层成长到顶层的演员,拿奖都拿到手软,怎么可能没有实力?说他炫技也好,迷失也好,个人觉得他的作品段段好听,说是经典并不为过——经典的意思是再过几十年重听也不过时。当然观众喜欢谁不喜欢谁完全自由,但何必互相表示标签轻视。
再说于先生真要是沿袭杨派唱腔真唱不出来么?我不这样认为。我甚至认为他模仿出一个再世复生的杨宝森反而是件较为容易的事情。只是我要听杨宝森干嘛要找于魁智听啊?“似我者死,学我者生”,艺术家是不可复制的。逆境中创新,往往艰难,甚至弯路。但无谓的探索仍然有其重要价值.
朱苑宜。1985年的春晚,是最失败的一次春晚,为了创新,春晚的舞台移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员阵容也较前两年强大,请来了香港的汪明荃、罗文、斑斑和台湾的朱宛宜等。“场面乱糟糟,港台味太浓,新节目太少”成了全国观众的普遍映象,事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专门播岀一条,公开承认错误,接受观众批评,表示要认真检查,努力改进。1985年的春节晚会成了晚会史上的滑铁卢。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借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五首·其二》代答。
2022年春晚,姜昆带着搭档戴志诚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相声。不过根据观众的反应来看,姜昆的相声不仅没有把自己逗乐,反而还觉得很尴尬,就在网友分析姜昆的相声为何失败时,姜昆自己的一番话给了答案。
在谈到这次的相声作品时,姜昆直言艺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也应该结合生活,乍一听这话确实没错,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姜昆接下来的话,却让很多网友笑而不语。
姜昆认为,今年的作品无论如何都要有时代人物的出现,不能都是逗乐,互相调侃。此话一出,网友也明白为何姜昆的相声这么失败了。
有网友调侃姜昆在春晚上的相声没把自己逗乐,结果这几句减少逗乐与调侃倒是把自己整笑了。还有网友干脆抨击姜昆,认为够不上艺术家的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2023-07-09 / 19mb
2023-07-09 / 25mb
2023-07-09 / 25mb
2023-07-09 / 10MB
2023-07-09 / 10MB
2023-07-09 / 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