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反坦克导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是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这根线是有线指令制导导弹的指令线,导弹打出去以后,通过这根线将控制指令传输到导弹上,使导弹准确飞向目标。
以半自动跟踪为例,射手操作台上装有光学跟踪装置,包括目标跟踪仪和红外测角仪,二者同步转动。导弹发射后,射手根据目标的运动情况,转动操作台,使目标跟踪仪始终对准目标,红外测角仪会自动连续测量出导弹偏离中心线的偏离角,并把这个角度发送给解算装置,形成控制指令,通过导线传输给导弹,控制导弹飞行。
这种制导方式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弹上控制设备简单,导弹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有导线的存在,导弹飞行速度和射程受到较大影响。
清晰可见的导线
早些的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导线只有单向传输功能,也就是导弹只能接受射手传来的操作指令,现在一些新型反坦克导弹,比如红箭10,长钉NLOS等采用了光纤双向传输,射手可以在隐蔽位置发射导弹,然后根据导弹传回的画面来选择目标,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导弹的灵活性和射手的生存能力。
以色列长钉NLOS
我军红箭10
红箭10并非传统的反坦克导弹,它是一款光纤制导导弹,由于国外同类产品还被赋予了打击舟艇等水上目标等任务,甚至还用于潜艇防空作战,这类导弹又被定义为多用途导弹。在反坦克导弹的代际划分上,光纤制导导弹又被划为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所谓光纤制导,就是导弹上安装有白光、红外成像导引头和光纤线圈,导弹发射后在大约200、300米高度飞行,并施放光纤保持与发射车的链接,这样导弹就可以将白光/红外图像下传,并接收发射车上传的控制指令。自英国发明坦克以来,各国对于反坦克武器的研制可谓倾尽心血。弹与甲的争斗跨过了快一个世纪了。但是时至今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火药技术的提高,弹与甲的较量日渐明朗。反坦克武器的穿深能力明显大于坦克得防护能力。
以中国红箭-12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为例。红箭-12导弹长约1.25米,导弹全重仅有22公斤,最大射程约4000米,静破甲深度高达1100毫米。
以美国坦克为例,M1A1采用了先进复合装甲技术,炮塔正面装甲防护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约相当于400-500毫米,对破甲弹的能力约为800-1000毫米。
红箭-12基本上一发导弹就可以打穿的M1A1坦克。这只是从正面穿透。当今许多国家的反坦克导弹都采用攻顶式打击模式。如:标枪,长钉,红箭-10等等。这些导弹威力大,穿透深。基本上可以一发入魂。
早期反坦克导弹的MCLOS手动指令视线制导模式,用于方便射手同时观察导弹和目标的状况
谢邀,采用这种忽上忽下的飞行轨迹的反坦克导弹基本上都是早期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这是由其所采用的MCLOS手动指令视线制导模式决定的,采用这种弹道轨迹可以更好的便于射手进行目视观察与瞄准。
MCLOS手动指令视线制导模式是最早的反坦克导弹制导模式,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德国的X-7“小红帽”反坦克导弹。其原理很简单,在导弹尾部设置大型拽光管,从后方看上去就是个大大的红点。导弹尾部有导线与操作台相连,用来传送操作指令,而射手就通过操纵杆像开遥控飞机一样,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AT-3(9M14)反坦克导弹,观瞄设备就是个潜望镜
之所以采用忽上忽下的那种画圈圈飞行轨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便于射手瞄准。为了确保导弹“尾灯”足够明显,其拽光管亮度是比较高的,这就导致如果导弹发射后就直接飞向目标的话,由于视觉上的透视原理,距离射手较近的导弹“尾灯”会直接覆盖掉目标,射手此时完全无法了解目标状态。因而让导弹在飞行时沿着瞄准线为中心进行划圈圈飞行,射手就可以同时掌握导弹和目标的状况,对于运动目标就可以有更好的命中率。
我国仿制前苏联AT-3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早期就是采用这种制导模式,但在后来的升级中替换成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SACLOS半自动指令制导模式。用辐射红外仪替代导弹尾部的拽光管,由瞄准器具上的红外测量角来计算导弹与目标的夹角,射手只需要将瞄准器具里的瞄准箭头保持对准目标,导弹发射器的火控系统自行解算发送制导数据。导弹也不需要再进行画圈圈飞行,火控系统最后计算想办法让导弹、射手与目标的夹角归零就好了。
后期的红箭73D,观瞄设备跟毛子AT-3有了极大改变
MCLOS手动指令制导模式弊端很多,命中率依赖于射手操作水平,导弹飞太快以及距离太远都非常不便于射手瞄准,天气和能见度对于射手影响也非常大。尽管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有效射程只有2-3公里,在每秒飞行速度只有一百多米的情况下,需要近半分钟时间。让射手趴在距离坦克2-3公里的地方,操作喷火尖叫的怪物半分钟几乎可以说是自杀式攻击。
SACLOS半自动指令制导模式下,可以让导弹火控响应速度大大提升,导弹飞行速度和射程也可以大大提升。但这种模式下,射手依然要全程进行瞄准,所以就有了现代的第三种ACLOS全自动制导模式。使用红外成像或主动雷达导引头,锁定目标确定飞行轨迹后,导弹上导引头对目标进行锁定,自主攻击目标。射手在发射后就可以撤离,从而大大提升战场存活率。
印度在加勒万地区部署T-90,作为第三代坦克,也是印度正在组装生产的一款坦克,应该说被印陆军赋予期待很高。带着时事背景来观察中国反坦克导弹,不只揭密,有必要详细梳理一番。
你知道过去的红箭-73,被指苏联AT-3“萨格尔”的仿制版,以后开启“红箭”系列发展。
今年3月的消息,性能比肩美制“标枪”的红箭-12成功出口。射程和威力都比它大,被誉“坦克开罐器”,4千米内可以击穿1100毫米的均质钢甲。重要的是,它是集中了中东战火的思考,实现了攻顶攻击和发射后不管。精诚所至金石开,有使用需要者,没有人不会为之动心。
自红箭-8外销成功,装备了20多个国家,一直被世间唱响。过去我们自已说,可能干不穿M1A2Sep,从现在的表现看,实战中问题不大,多少三代坦克被打得掀了天灵盖儿。几十年来畅销于世,中国反坦克导弹的大名不径而走,要知道这还是第二代反坦克导弹。
经过了红箭-9、10和11三个型号的技术积蓄,正式跨越到第三代,可以比于任何先进的型号。当然你也可以说,红箭-11就接近了俄之“短号”,是的,没有问题。
我军大量装备的是红箭-10,10公里的射程使陆。。。爱不释手,它令人叫绝的地方,可以先发射,使导弹飞一会,边飞边找寻目标。也是灌顶攻击的模式,可以说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有的先进性能,它全都已具备。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款车载型,8枚齐发,可想得多大的杀伤力呀。是以又被人指为它是无坚不摧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太多了,没法说。
上到歼10、武直10、99式坦克,下到步兵的火箭筒,什么都有。
简单说说我军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吧:
98式反坦克火箭筒
这是我军的主力反坦克火箭筒,萨沙都玩过,口径是120毫米。
这个火箭筒非常重,筒重10公斤,火箭弹也很沉,带着它长距离行军很辛苦。
而且火箭筒很长,有120厘米,也就是1.2米,比人矮不了多少,携带也不方便。
这玩意顾名思义,是98年定型的,分为营用型和连用型两款,1999年正式装备我军。
98式的出现,淘汰了我军老旧的无坐力炮和火箭筒。
98式的性能还算是不错的,可以使用备有高爆反坦克火箭弹、多用途火箭弹、云爆火箭弹和攻坚火箭弹,精确度比较高,威力也不错。
它分为连用型和营用型两种。
营用型和连用型的主要区别是:营用型火箭筒配备大型三脚架及简易火控系统,以三脚架射击为主,用以取代78式无后座力炮;连用型火箭筒配备小型三脚架及光学瞄准镜,可架设于地面射击,但主要采取肩射方式,用以取代69式火箭筒。营用型和连用型均配备有微光瞄准镜,以供夜间实施射击。
以反坦克破甲火箭弹为例,内部采用了串联式弹头和电子延时机电引信。这种火箭弹可以一击能够在800米的最大射程内有效地贯穿深度约800毫米的敌主战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及掩蔽工事等目标装甲,其主要特点是弹头贯穿力非常强大,命中精度高。
当发射筒配光学瞄准镜时的有效射程为400米,配简易火控时则为800米。
自然,它无法击穿M1A2“艾布拉姆斯”等第三代先进坦克正面装甲,但攻击侧面还是能够造成一定威胁。
可以说,98式还是很不错的,缺点是重了一些。1个火箭筒加4发破甲弹重量就超过25公斤,一个人带不了,必须有一个弹药手。
一般为了实战保持持续火力,通常要配有2个弹药手携带火箭弹,战斗小组人数太多,不符合现代作战需要。
08式火箭筒
这是我军新一代单兵火箭筒。
它是一种轻型一次性使用肩射式反坦克武器,相当于瑞典的AT4-CS。
它是单兵火箭筒,重量只有7公斤多(包括火箭弹),发射完毕后可以将火箭玻璃钢空筒丢弃。
因为重量轻,每个士兵都可以携带一个。
它可以在300米距离打击装甲目标,80毫米口径的反装甲火箭如同近年来的火箭弹一样装上了串联装药式锥形装药弹头,具有一定反坦克能力。
火箭筒虽然对付不了美苏新一代主战坦克,但对于老式坦克、轻型坦克、步兵战车之内还有有很强的杀伤性的
它的综合性能,也强于我军之前的单兵火箭筒。
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安全地在任何狭小封闭的空间(建筑物、壕沟、碉堡或载具内)内直接发射。
而以往的火箭筒都存在后喷火焰问题,在房间内使用很容易导致射手被烧伤(墙壁反弹火焰),08式可以用于巷战。
关键在于,步兵班可以人手一个,每个人都有反坦克能力。
89式火箭筒
目前89式火箭筒也没有退役,还是大量装备。
89式火箭筒早在1993年就服役了,是08式的大哥。
它的主要结构同08式区别不大,也是单兵一次性火箭筒,出厂时包装在一个一体成型,用后即丢的玻璃纤维容器内,可由单兵携带操作,类似于瑞典的AT4。
89式火箭筒的特点是很轻,只有3公斤多,每个士兵都可以携带。
89式火箭筒在当年还是非常先进的,今天看来威力就弱一些,只能对付轻装甲目标,射程比较近,一般在200米内使用。
当然,用于单兵攻坚或者面对装甲目标自卫,也是足够了。
40火箭筒
老式的69式40火箭筒,目前还有装备。
这没什么稀奇,因为RPG火箭筒本来就散布全世界,现在各大战场都可以看到它。
因为非常实用,所以我军也没有随便将它退役。
40火箭筒的缺点是,也需要战斗小组,1个射手1个弹药手,比较占编制。
97式单兵云爆火箭筒
它是一种93毫米口径云爆式火箭筒,为前苏联RShG-2和RPO-A“大黄蜂”的仿制型,发射93毫米云爆式火箭弹。
它的特点是使用云爆弹,威力非常强,可以达到120毫米榴弹的水平,尤其适合攻击半封闭的工事和建筑物,威力更是夸张。
它的这方面性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93式火箭筒。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反坦克导弹和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2023-07-09 / 19mb
2023-07-09 / 25mb
2023-07-09 / 25mb
2023-07-09 / 10MB
2023-07-09 / 10MB
2023-07-09 / 15mb